北晚首页

新闻文化

金庸去世最大的损失是把大侠们打包带走了 然后剩下这么堆玩意儿

2018-11-02 17:41 长安观察 TF011

“百岁光阴,七十者稀,急急流年,滔滔逝水”。金庸先生的逝去,引发了整个华人世界的群体性悼念。香港的读者集体前往医院献花,襄阳的书友点亮烛火寄托哀思,无数人在微博、微信里发文感怀。

资料图 新华社记者 陶明 摄

“我的青春消失了”“那个时代真的离去了”,感伤的情绪在舆论场上流淌。大家在怀念什么?是“艰难奋长戟,万古用一夫”的豪情,是“立谈中,死生同,一诺千金重”的义气,是千军万马零落成泥的磅礴,是铲平人间不平事的抱负;也可能是“情到深处无怨尤”的侠骨柔肠,是英雄举杯酬知己的惺惺相惜;甚至,仅仅是怀念躲在被中打着手电偷看武侠小说的青葱岁月……在

“金大侠”构建的虚实江湖中,我们再一次看到了自己,看到了世间,也看到了宇宙。

中国武侠小说并非自金庸始,何以在他的笔下成为传奇绝响?“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十余年间15部经典,想象力汪洋恣肆,他所书写的不仅仅是一个又一个跌宕起伏的传奇故事,也不仅仅是成人童话的快意恩仇,更是中华传统文化的血脉精魂,是中国人骨子里心底里广为认同的朴素正义。锄强扶弱,侠肝义胆,悲天悯人,孔孟之道,金庸武侠里的情感表达与价值取向都是纯中国式的。正因如此,有人说金庸的作品是最难翻译成外文的,因为没有受中华文化浸润的人读不懂,但“凡是有华人的地方,就一定有金庸的读者”。

影视剧 资料图

侠之大者,为国为民。金庸的武侠故事陪伴了一代又一代人成长,也让侠义心肠与家国情怀交相激荡。一位金庸迷说,“家国”奠定了金庸小说的底色,“悲悯”决定了金庸小说的高度。诚然如是!武穆书中教诲、襄阳城头烽烟、屠龙刀里遗篇,让我们懂得了英雄的价值追求;国破家亡时流离失所、命如草芥的生民疾苦,又让我们感慨“怜我世人,忧患实多”。那种至刚至硬又至柔至软的情怀,那样一种浩然之气,潜移默化而又润物无声。金庸的江湖是美好的,美就美在阳光与温暖、正直与敦厚,这些文字,让多少人受到精神洗礼,明了自己的责任担当。

有人叹息,“金庸走后,再无江湖”。今天挂着武侠名头的文艺作品汗牛充栋,但打开一看,这个江湖只是一片“萧索”:满眼玄幻逻辑不足,粉腻有余厚重不足,烧钱有余价值不足。所谓的“武侠”,只是浮于表面的打斗制胜,哪里有什么义薄云天的豪气,更遑谈文化底蕴的传播。爽则爽矣,却找不到半点“中华文化里深切的乡愁”。泰斗西去,留下的作品是中国当代通俗文学的巅峰,但高山不只是让人仰望的风景,更应是众人心向往之、勉力行之的目标。未来的“江湖”,呼唤真正的“大侠”!

 

 

来源:长安观察 撰文:鲍南

编辑:TF011

分享到

无数人曾看过“伪古龙”小说,昔日武侠大师的连载经历着实坎坷

孔庆东著《金庸者谁》,收录其在北大讲金庸的课堂讲稿

武侠小说作家萧逸去世 与金庸齐名有“南金北萧”之称

杨虚白的“大陆新武侠”代表作:“小人物武侠”在现实中浮沉

《天龙八部》入选中学寒假推荐书目 中学生该怎么读武侠?

香港武侠小说家黄易病逝 享年65岁

武侠小说书名谈趣 斩鲸何须倚天剑

揭秘吴陈比武:十元门票被哄抬至百元 三五分钟便告草草结束

武侠小说中姐弟恋多数不得正果 金庸数度描绘“男人间”的情感

九位历史文化遗存负责人登台,《国家宝藏》第三季启动

原创戏剧《新西厢》中西结合,重解“中国古代爱情”

上周4部新片票房表现不佳,《金刚川》上映10天票房过7亿

2021北京风景年票正式发行 新年票出游新增4家知名景区

多部纪录片献映,还原70年前抗美援朝战场上的英雄往事

被赞今年最美纪录片!《掬水月在手》讲述叶嘉莹的诗词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