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换个方式访古赏秋?江苏淮安邀北京市民泛舟京杭大运河
世人皆知大运河两端的京杭两城,殊不知,在这条千年河道上真正被称为“中国运河之都”的城市既不在浙江也不在北京,而是在江苏淮安。近日,全国30多家媒体记者齐聚淮安,参加“运河明珠淮安行”大型融媒体采访活动,共同领略生态水城之魅力,品味漕运名城之厚重,感知文旅兴城之活力。
亚洲最大的水上立交工程就在大运河淮安段与淮河交叉处。周甬 摄
虽然淮安与北京相距千里,却又因一条大运河而一水相连,因此主办方特邀本报官网记者到场采访,希望以大运河为媒,能让更多北京人“夕发朝至”,实地品读这座千古名城。
2018年10月29日,北京晚报对活动进行专题报道。
漕运水道起承转合
两督部院往事如烟
淮安地处淮河、古黄河、京杭大运河交汇处,如此独特的地理位置,注定成为大运河体系中的关键枢纽。
在前清,漕运总督和河道总督两位“从一品”大员办公生活的总督部院均设在这座小城当中,在京杭大运河沿线27座城市中真是“贵不可言”。
明清时期,政治中心转移到北京,经济中心却愈发向南。对于经济与政治中心分离的大一统王朝来说,南北权衡是国家政治的重要内容。
漕运总督部院遗址。
明清两朝继承了这条连接北京与江南地区的内陆运输水道,并维系了大运河的这一基本格局。也是在明清两代,淮安作为漕运要津的位置最为突出。
明初,帝国主管南粮北调和盐业运输的最高中枢指挥管理机构就设在淮安,到了清朝,更是连河道总督也把部院安在了这里。在今天的淮安市淮安区老城镇淮楼北侧广场上,漕运总督公署遗址还在,可惜抗战时期遭日军轰炸,占地三万多平方米的漕运总督公署现在只剩下部分建筑构件。现如今,通过几经保护和修复的遗址公园,人们依然能感受到它昔日的恢宏。
上岸眺望千帆竞渡
登船坐看两岸风光
运河之都古韵今风。 徐志强 摄
在拥有南京、苏州、无锡这三座新一线城市的江苏,淮安市并不起眼,却又因为大运河而格外耀眼,被称为“运河之都”。
如今,大运河淮安段仍是煤炭等大宗物资南运的重要通道,航道标准可通航2000吨级船舶,连同中运河构成整个京杭大运河中等级最高的部分。沿线船闸有淮阴闸、淮安闸、高良涧闸等。虽说如今大运河不再承担客运任务,但泛舟运河之上,饱览两岸风光还是可以有的。
淮扬佳肴天下闻名
古镇小吃亦有风味
淮安茶馓
在淮安酝酿出的璀璨运河文化中,淮扬菜不能不提。开国第一宴上,选的就是淮扬菜,其中第一道菜就是软兜长鱼。
古今的河下古镇。
淮安地处中国南北地理分界线上,饮食自古就兼具南北特色;而南船北马,饮食自然也调和了南北口味。加上明清两代大员云集驻跸,来自山西安徽等地盐商聚居河下古镇,这些“不差钱”的主自然让淮扬菜的档次“水涨船高”。
当然除了大餐外,淮安当地的小吃也很有特色。比如淮安茶馓,当地古镇上的居民至今还在以前店后厂的售卖模式,现炸现卖,成品色泽嫩黄,松酥香脆,看着就有食欲。
漕运走进落日余晖
运河正逢黄金时代
里运河文化长廊景区夜色迷人。
时移世易,漕运时代终究走进历史,但随着大运河成功申遗和共同建设大运河文化带国家共识形成,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活化之河”的新时代已然开启。
近年来,淮安以运河淮安段为抓手,努力打造中国漕运文化核心展示区、中国水利河工文化经典集成区、运河生态文旅江淮经典体验区等特色功能区;同时,又将运河沿线文化亮点有机连接起来,让千年运河文化底蕴充分展现出来,从根本上留住运河文化的“根”和“魂”。
站在洪泽湖大堤赏落日余晖。
“水上长城”洪泽湖大堤、大运河淮安段闸坝、依托淮河入海水道,大运河立交工程形成的水上立交奇观被重点推介。当地河下古镇等六座与古老运河相生相伴的古镇,又把运河淮安段串成一条高品位、高颜值的“珍珠项链”。
按照淮安设想,重现淮安“运河之都”繁华盛景成为运河沿线遗产保护、文化传承、文旅开发的高地并非不可能。当然,如果能让千里之外一水相连的北京市民多多来此一游,想必这些愿景将更快实现。
来源:北京晚报 本报记者 曹小彧 文 除署名外均为崔啸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