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十六区感受改革开放四十年】朝阳篇:老厂房转型文艺范
位于京城东部的朝阳区曾经被喻为是北京的“菜篮子”、“米袋子”,更因在八里庄、酒仙桥、垡头、双井分别建成的纺织、电子、化工、机械制造、汽车五大工业基地,而成为很多老北京耳熟能详的东郊工业区。改革开放为朝阳区的进一步发展带来了空前机遇。经过40年的努力,朝阳470.8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已遍布改革开放的累累硕果。
798厂房新貌
40年前,在经历了建区之初的探索后,改革开放为朝阳区的发展带来了空前机遇。
1985年8月,东长安街边的秀水市场成立,成为朝阳最早的特色市场和国内著名的商业品牌。20世纪80年代后期开始,一些劳动者从各地聚集到雅宝路,摆起地摊,用最传统的交易方式,和外国人做起了服装生意,雅宝路逐渐成为商贸一条街,成为全国最大的服装专营涉外窗口。
上世纪90年代初,以筹办亚运会、举行世界妇女大会等国际活动为契机,中国国际展览中心、奥林匹克体育中心、中日青年交流中心等机构在朝阳区相继落成,城市基础设施日益完善,多次承担迎宾和集会活动、外国政府首脑、国家元首接待工作,朝阳区的改革开放和各项建设全面铺开,对外交往日益频繁,国际影响逐步扩大,成为北京市的经济大区,为新世纪的腾飞注入了生机和活力。
进入新世纪后,朝阳区抓住奥运、CBD和绿化隔离地区建设三大历史机遇,紧紧围绕首都“四个中心”城市战略定位,大力疏功能、转方式、调结构、治环境、补短板、强管理、惠民生。作为“国际交往的重要窗口、中国与世界经济联系的重要节点、对外服务业发达地区、现代体育文化中心和高新技术产业基地”的城市功能也得到全面提升。
40年后,朝阳470.8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已遍布改革开放的累累硕果。
如今,位于朝阳区北部的奥林匹克公园不仅是北京“双奥城市”的重要支撑,更是2022年冬奥会的核心区和主承载区,还将新建冬奥村与国家速滑馆;北京CBD已经逐渐成为国际一流商务中心区,基本形成以国际金融为龙头、高端商务为主导、国际传媒聚集发展的产业格局,也是北京金融机构最多、种类最全、国际化程度最高的地区之一;全国首个也是唯一一个文创实验区也落户朝阳东部,已引导57家老旧工业厂房转型升级改造为文创产业特色园区,打造城市文化新地标,成为首都“全国文化中心”建设的新名片。
故事:
798:
老厂房改造探索的头一份儿
作为北京昔日的机械、纺织、电子、化工、汽车五大工业基地所在地,朝阳至今仍保留着许多老厂房。近年来朝阳区一直在探索文化产业更新城市存量空间资源、盘活旧厂房建设文创园的新模式,而在诸多老厂房“变身”文创园的转型中,798无疑是改革探索的头一份儿,是敢于第一个吃螃蟹和“变形”的老厂区。
“改革开放后,随着北京城市的快速发展和工业外迁,部分厂房开始闲置,1997年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隋建国教授为制作‘卢沟桥抗战’大型纪念群雕,租用了原798厂一个3000多平米的工业仓库进行创作,此举也开创了利用旧厂房空间进行艺术创作的先河”,798管委会的工作人员张研彬告诉记者,“2000年后,798厂区里包豪斯风格的建筑风格,还有世外桃源般的创作环境,吸引了大量的艺术家入住,这里也逐渐形成了艺术区的雏形。”
“作为第一批入驻的艺术家,从2002年到现在已经过去了近20年,亲眼见证了这里的点滴变化”,798园区的元老级画家邢俊勤对于当年入住时的情景记忆犹新,“我是在澳大利亚做访问学者的时候听说的北京机场附近有一个叫做798的地方,那里有很多艺术家在进行创作,当时非常感兴趣,回到北京后我第一件事就直奔了798”。
当时接待邢俊勤的是798的留守工人,“现在我都记得那个工人名叫何小明,人很朴实,他先给我们介绍了厂区的情况,说只能租两年,因为两年后这里会发展电子城产业,还有一批房地产项目,还带我们看了沙盘,不过对于他当时介绍的那种规规矩矩的办公空间我并不满意,后来何小明说,我们这儿还有一些奇奇怪怪的房子,要不要看一下,等被他们带到就是现在我工作室的这个地方,看到这里拱形挑高带天窗的空间时,心里真是特别激动,因为这就是我想要找的地方。”
只犹豫了大概十几分钟,邢俊勤就决定租下这处何小明口中的“料阁子”,“当时想着毕竟租期只有两年,短了点儿,但对这个地方实在是满意,而且租金也便宜,一平米一天才七八毛钱”,随后邢俊勤将这里设计改造成为了自己的工作室,“那段时间感觉真是过的一种乌托邦的生活,白天大家都各自在工作室里创作,到了晚上会聚在一起聊聊彼此的想法,搞艺术很需要这种碰撞和火花。”
在邢俊勤沉浸于创作的激情和喜悦中时,厂房的租期也渐渐到了尽头,而此时的798早已不是艺术家们自由聚集的一处“世外桃源”,短短几年时间这里已经成为了当代艺术的一个试验场,成为了能够自由展示各种新潮艺术和创意想象的对外文化交流的窗口。
“当时798名声在外,有很多国外政来这里参观,我们的政府和相关部门意识到,798已经成为改革开放对外展示文化胸怀和开放程度的一个窗口,最终决定把这里作为工业遗产和艺术园区保留下来继续发展”,在邢俊勤的印象中,也是从2005年开始,798逐步进入到了发展的辉煌鼎盛期。
2006年,朝阳区成立了798艺术区领导小组,履行798艺术区的建设、管理、协调职能;同年,成立798艺术区建设管理办公室,逐步加大了对该区域的引导服务和管理工作,并明确该区域的规划由原来发展工业调整为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同样是在2006年,798艺术区被北京市认定为首批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园区集聚效应进一步增强。2008年,798艺术区被指定为奥运会特色旅游接待区。2010年,北京798艺术区管理委员会成立,专人专职负责798艺术区产业促进和接待服务等各项工作。至此,798也真正完成了由最初民间自发形成到“政府引导、企业主导、艺术机构主体参与”的发展模式蜕变。
现在,每年2000多场的艺术及时尚活动吸引400多万中外游客到访798艺术区,参观、访问、观摩、学习、交流、购买艺术品。因为毗邻使馆区,包括法国、德国、澳大利亚、丹麦、巴西、韩国、荷兰等许多国家的国家级文化交流展示活动都选择在798举行。同时,随着近年来丹麦文化中心、歌德学院、以色列文化中心、塞尔维亚文化中心等国际文化机构的相继入驻,逐渐形成了独特的798“文化使馆区”。每天在这里都上映着不同国家不同文化背景的文化艺术交流。在这种背景下,798不仅成为中国看世界的一个窗口,也成为世界看中国的一个窗口。
铜牛:
老库房转型变身电影产业园
铜牛标志牌
同样是老厂区变身文创园,位于朝阳路85号院的铜牛电影产业园无疑是这只“队伍”中的一名“新兵”,不过凭借文创产业定位和特色的突出,短短两年时间这里已经发展成为CBD-定福庄传媒走廊上的一处文化新坐标。
绿荫环绕的红墙厂房,陈列其中颇具年代感的织布机,还有让人舒适惬意的低密度建筑群……走进铜牛电影产业园,人们很难想象眼前这处既充满复古工业风又洋溢着清新文艺范儿的文创园区前身曾经是铜牛集团的老厂房,主要用途是存储纺织原材料和成品。
“当年我进入北京市第一针织厂,觉得是件特别自豪的事情,那时候还是计划经济时代,我们北京的棉纺和针织行业无论是产量还是技术方面在全国都是数一数二的”,铜牛集团党委副书记谢振辉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回忆说,“后来伴随着改革开放,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我们针织行业的十多家企业合并重组成立了铜牛集团,作为老牌工业国企,我们也开始思考自己的转型。像这座电影产业园,也是我们淘汰落后产能、实现产业转型升级的试点项目,这片占地30亩的园区虽然面积不大,但两年时间已经从曾经的老厂房成功变身成为了出租率100%的文创园区,入驻园区的50多家电影类公司涵盖了电影产业链上下游的各个环节,比如电影策划、投资、制作及发行,艺人工作室、明星经纪等等”,谢振辉自豪地向记者介绍说,仅2017年入园企业产值就达20亿,远高于园区此前产生的经济价值。
“由于地理位置比较优越,我们当时考虑这个老厂区的腾笼换鸟时也是精挑细选”,包括房地产、养老产业等行业的企业一共找上门儿了70多家,最终经过集体商议,这处小巧玲珑的园区被定位用于专门发展与影视相关的产业,谢振辉向记者介绍说,而且电影产业园还联合园区内企业发起成立了“主旋律电影产业联盟”,每年将拍摄和推广一定数量的主旋律电影,“今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我们将举行影片展映和展览,现在已经和电影资料馆接洽,选择一些代表性影片,免费向周边居民展映,让园区也为公共文化服务贡献一些力量。”
不仅仅是798和铜牛电影产业园,采访中记者了解到,截至目前朝阳区已有57家老旧工业厂房转型升级改造为文创产业园区,完成改造建筑规模281.7万平方米。
2014年12月,全国首个国家文化产业创新实验区在朝阳落户,实验区管委会副主任王涓告诉记者,实验区引导了一批老旧工业厂房转型升级文创产业特色园区,现在这些文创园不仅成为了首都的城市地标、朝阳的文化名片,更成为了首都市民休闲活动的“后花园”。
人物:
751厂退休职工张会生:
这些实物记录着中国工业
三年前刚刚从工作岗位上退休的张会生是751厂的老人儿,1976年从部队转业后被分配到751厂的他,见证着这座厂区40余年的变迁与转型,“我们公司现在的全称叫北京正东电子动力集团有限公司,前身就是曾经生产水电气热的国营751厂,这里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我都太熟悉了,几十年的变迁就像电影画面印在脑海里。”
在张会生的印象里,虽然当时厂区周边很荒僻,除了大院家属区外几乎少有人烟,但厂区里火热的工作氛围至今让他难忘,“作为‘一?五’期间重点建设的157个大型骨干企业之一,当时我们厂子里的职工来自全国各地,很多老职工都是从各个地方调来的专业能人,为了新中国电子工业的发展从五湖四海汇聚到首都北京。
上世纪70年代是我们厂生产最辉煌的时期,当时751厂的电、热覆盖了北京东郊酒仙桥地区,煤气生产供应到整个北京市,和首钢、焦化厂一同成为北京的三大气源厂,为北京市的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每到重大活动和节假日,国家各级领导都会到厂子来慰问一线工人”,张会生自豪地告诉记者,当时职工们发自肺腑的口号让我至今铭刻于心:‘甘愿苦寒留自己,誓将光热送万家’,在那个火红的年代每个人都对工作尽职尽责,对付出无怨无悔。”
改革开放后,751厂的产业轨迹也跟随着时代的步伐悄然发生着变化。“一个大的转折点发生在上世纪90年代末的天然气进京,而后伴随着北京申奥成功、北京市能源结构的调整,2003年我们厂的煤气生产线正式退出运行,为北京的清洁和蓝天作出贡献。虽然企业还有水、电、热等能源产业正常运行生产,但是我们有占地22万平方米的废旧厂区空置了下来”,对于企业转型调整所面临的阵痛与迷茫,张会生感同身受,“我们心里也知道相对于煤气,天然气既安全便捷又环保无污染,但是如何让空置的厂房想办法创造出新价值,如何让好几百号的产业工人生活有着落,确实是当时摆在我们每个751人面前的一道难题。”
关于厂区的工业遗存利用,751当时召集了众多专家学者进行了多次研讨和论证,最终敲定方案,要将工业设备设施和厂房空间保存下来,同时找准定位,打造以“时尚设计”为核心的文创园区。2007年3月18日,751D?PARK北京时尚设计广场正式揭牌。
“那时候我们旁边的798已经在厂区变身文创园的道路上先行了一段时间,和他们相比,我们虽然起步稍晚,但我们得益于借鉴他们的经验和得失利弊,使自己的文创发展更加有序和独具特色,从而发展愿景信心都很充实,在十年的发展历程中,从中国服装设计师协会,中国时装周的进入到德国奥迪亚洲研发中心成立以及极地国际创新中心等众多知名企业的入驻,从著名服装设计师郭培到众多建筑、家居顶级设计大家的落户,园区150多家企业已经形成了涵盖服装设计、家居设计、影视传媒等多门类跨界设计领域的产业基地,十年的经历印证了751能源、文创互促共融相得益彰的发展模式……”,张会生指着园区北部的两座极具特色的工业遗迹告诉记者,这两个巨型煤气罐曾经可以独立贮存15万立方米的气体,“北京原来有7座这样的煤气罐,其他的5座都已经拆除,我们园区的这两座分别是1979年和1997年建成的,也是北京历史上第一座和最后一座煤气罐”,在改造过程中,园区对这两座巨型煤气罐进行了结构加固和消防改造,还新增了水、电等配套市政设施,在满足会展发布功能的同时,仍然保持着原有的历史工业风貌。如今这两座煤气罐已成为顶级品牌发布会的场地,每年约有500余场高端品牌、国际会展及新品发布活动在这里举行,因其独一无二的空间特征,这里的品牌发布档期火爆到必须提前预订。
现在已经退休的张会生有空的时候还会约上老同事一起回园区走走看看,“40余年的转型与变迁让厂区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是对于老辈儿的751人来说,来到这里依然能够忆起那美好的青春岁月和那逝去的激情燃烧的年代,张会生由衷地感谢政府和企业对这些工业遗迹的保护和留存,并让它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生机,“这些都是新中国国防建设和电子工业发展不可多得无可复制的珍贵实物,等小孙女再大些也要经常带她来这儿逛逛,到时候也给她讲讲工业的生产和751的过去和现在这些故事。”
大事记:
工作重心向城市转移
1981年,中共北京市朝阳区第三次代表大会在朝阳区历史上第一次提出工作重心向城市转移。
1990年5月19日,国家奥林匹克体育中心竣工。
1990年9月22日,第十一届亚运会在工人体育场开幕。
1992年,朝阳区提出《朝阳区经济发展建设三?一工程》的规划,加快全区经济结构调整。
1993年3月,作为区属高新技术开发区和“八五”、“九五”计划重点建设工程之一,望京新兴产业区开始建设。
1993年10月6日,国务院批复《北京城市总体规划》,提出在朝阳门至建国门、东二环路至东三环路一带,规划建设北京商务中心区。
1994年底,朝阳区第七次党代会提出把发展“都市农业”作为朝阳区农业发展的战略方针。
1999年8月28日,望京科技创业园正式成立。
798以前照片
“商务中心区”列入北京三大功能区
2000年3月8日开始,朝阳区第一道绿化隔离地区建设全面推开。
2001年,《朝阳区“十五”计划纲要》提出,“十五”期间,全力推进国际商务中心区、高新技术转化区、文化教育发达区、富裕文明新城区的建设,加快农村城市化、城市现代化和区域国际化进程(简称“三化四区”),为北京市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做出重要贡献。
2001年2月10日,北京商务中心区建设正式纳入北京市“十五”计划,提出要加强功能开发,加快智能化、高效率的服务体系建设,建成一批标志性项目。
2001年6月,望京高新技术产业区内的3平方公里土地范围被批准纳入中关村科技园区政策区域。
2002年5月17日,北京商务中心区列入北京三大功能区。
2004年初,朝阳区委区政府提出了“组团式规划建设、板块式经济发展”的区域发展战略,规划未来农村地区产业发展重点实施“六九八”工程,即建设六大组团,构建九大经济板块,打造八条产业链。
2008年8月8日,第29届奥林匹克运动会开幕式在国家体育场隆重举行。
1997年12月朝阳文化馆新馆开馆
建设全国首个文创实验区
2001北京国际商务区CBD俯瞰
建设中的奥运体育场
2011年12月20日,朝阳区荣获“全国文明城区”称号。
2013年,朝阳区获评全国首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
2014年,常营、太阳宫、来广营、南磨房、豆各庄、将台6个乡被确定为全市第一道绿化隔离地区城市化建设试点。
2014年7月31日,文化和旅游部(原文化部)正式批复,以北京市朝阳区CBD—定福庄一带为核心承载区,采取部市战略合作的方式,共同规划建设全国首个国家文化产业创新实验区。
2014年11月9日,APEC峰会在国家会议中心正式开幕。
2015年8月22日,北京国际田联世界田径锦标赛在国家体育场开幕。
2016年5月,朝阳区被授予北京市服务也扩大开放综合试点示范区。
2016年9月23日,亚投行总部在北京奥林匹克中心区奠基开工。
2016年12月,《朝阳区“十三五”时期产业发展规划》提出 “高水平建设国际商务中心区、文化创新实验区、和谐宜居模范区,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总体目标。
2017年5月14日,“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