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东城区有处山寨版798?错人家那叫77
一直以来,作为一枚“老东城人”,我心里总觉得中国美术馆的后街,只有两个有名的地方,一个是学生时代老是愁眉苦脸去打针的隆福医院,另一个就是紧挨着隆福医院的三联书店了。殊不知,如今只要再多走三分钟,就能在美术馆后街的拐弯儿处,走进一个类似浓缩版“798”的文化创意园区——77文化创意园区。
上周日我发着低烧,肿着嗓子,穿着大羽绒服前来“一探究竟”。
门口是开放式的,第一眼所见就是黑色的墙壁上巨大的“77”二字,一红一白,十分显眼,再往里去,是个大大的院子,一些灰色斑驳的仓库式建筑,几栋老式的红砖工业厂房,仿佛立刻离开了喧闹的都市,悄然置身于20世纪的工业文明中。
走到院子中央的大方鼎雕塑边,我看见前方是一座黑色高大的建筑——77剧院,是在4栋老楼中间新建的仓库式、多媒体剧场,可容纳300人左右,平时经常有小话剧、排练等活动。据说,这个很有创意的剧场在两分钟时间内可由四面封闭变为三面环绕开放式空间。
剧院的后面还有一处相对小的空间,这里有一家名叫“时差空间”的咖啡店,店外几支瘦竹寒风中摇摆,小清新风格的咖啡店内散座不多,但空间不小,经常举办一些小型沙龙、展览。
而我的左手边,是一家“无用生活空间”文创品商店,右手边,依次是叶十二郎牛仔文化旗舰店、BEER GIRL77酒吧和北京剧目排练中心。
围着园区走一圈儿,也就十几分钟就能走完。各个店里人不多,有些文青范儿的年轻人和外国朋友在咖啡店里聊天、看电脑。正逛着,还偶遇了明星吉杰进入园区,往排练中心走的路上,他被正要往园区外走的俩小伙子认出并合影。从园区内贴出的广告来看,这里的文化展览内容比较小众。比如“时差‘一个人’的绘本展”、“2017第三届77文创生态大会——酿造内心真正的自己”等等。关注微信公众号“77文创”,可以了解这里不时会举办哪些文化活动。
虽然这里已将老厂房改造成为前卫的文化基地,但是,在一些角落里,还保留着老工厂时的印记,比如在园区一个角落里,用大玻璃罩保护着一个德国1991年生产的烫金模切机,向公众展示和默默诉说着这里的历史。
说到这里的历史,建议从烫金模切机旁边的大门进入写字楼,看看这里的文化展示墙,墙上有名为“让历史诗意地告诉未来”的图文展览,清晰的介绍着这块小天地的前世今生。1951年到1953年,多家私营印刷企业合并成了京华胶印厂,1958年,因为新建北京火车站,京华胶印厂迁到了如今的位置,1966年正式更名为北京市胶印厂。
有着50多年历史的北京胶印厂曾经辉煌过,它隶属于北京印刷集团总公司,是北京第一家采用胶印技术的工厂,建国初期的十几年,胶印技术可谓一枝独秀,厂子是当年北京百户重点企业之一,国家书刊印刷定点企业。
但是之后随着社会的发展,因印刷行业整体业务下滑、厂区环境较差等原因,终于在2012年,北京胶印厂将原胶印业务迁出,北京市印刷集团和北京市东方文化资产经营公司“牵手”,迎来了北京胶印厂的巨大华丽转身——园区新的定位为影视、戏剧主题园区。如今,77剧场、排练厅、书吧、咖啡厅等成为老厂房的“新主人”,这里成为演出、摄影、聚会、沙龙、文化名人的聚集地。
顺便提一句,77文创园西侧和北侧的2号楼、3号楼主要是写字楼,里面已有不少公司进驻。其中2号楼曾有一家叫“有妖气”的动漫公司,对于动漫迷来说是再熟悉不过的了,《十万个冷笑话》就是这家公司出品的。
温馨小提示:77文化创意园区位于美术馆后街77号,与中国美术馆仅一街之隔,距离三联书店约500多米。园区占地6600平米,建筑面积13000平米。园区内有停车位,但不太多,建议公交出行到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