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援华对抗日战争也有贡献 战争对世界改变有多大?
中国八年抗战,实际是以巨大的牺牲拖住了数量最多的日本军队,熬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战争的转机,最后获得胜利。在八年抗战中,美国的援助有力帮助了中国抗战。《美援与中美抗日同盟》是已故的任东来教授(1961-2013)博士论文的增订版。该书以丰富的中英文一手文献资料为基础,对抗战时期的中美抗日同盟关系进行了系统、深入的学术研究,迄今仍是该问题研究的最权威的学术专著。
作者:张弘
《美援与中美抗日同盟》 任东来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本书围绕美国对华贷款这一线索,认为美国对中国的援助在那严峻年代的关键时刻,对抗击日本侵略是起了作用的,但这种援助从本质上说是美国推行对外政策的杠杆,抑制国外敌对势力的武器,支援国外朋友集团的筹码,它服从于美国近期或远期的国家利益。
书中揭示,美国对中国的援助,经历了有限援华(1937年7月-1940年9月)、全面援华(1940年9月-1941年12月)、以及中日抗日同盟(1942年1月之后)阶段。抗战爆发后,1937年底,摩根索就在罗斯福支持下,从中国购买白银。在抗战开始后的第一年里,美国从中国购买了1.38亿元的白银,其中的4800万美元由于采购战争物资。其后,又有桐油贷款、华锡借款和钨砂借款。这些借款鼓舞了中国的抗战士气,但它不是中国最希望得到的平准基金贷款,没有满足中国稳定通货的首要需求;其次,它是小额商业贷款,不能采购军火。为了偿还借款,中国政府不得不在国内用大量法币收购锡、钨等矿产,而法币的来源只能是印钞机。因此,美国大使詹森1940年10月指出,美援“是以高昂代价提供的,它正在吸尽这个国家的钱财和资源,而这些东西本来是可以支持通货遏制物价飞涨的”。
随着日本对中国的侵略进一步扩大,美国政府对中国的有限援助也发展为全面援助(1940年9月-1941年12月),具体援助包括一亿美元贷款。1941年3月11日,罗斯福签署了租借法。再次阶段,中国获得的美援与英国获得的美援相比少得可怜,但是,美国对这些物资的控制却很严格。1941年12月7日,珍珠港事件爆发,中美两国一下子成为共同抗日的盟友,美国的援助力量进一步加强。史迪威挟美援自重,让蒋介石忍无可忍,向美国发出了最后通牒,使得美国调回了史迪威。其后接任的魏德迈,就与蒋介石合作得很好。
总体看,美国对中国的援助,与对英国和苏联的援助相比可谓少得可怜。
而《瓜分波兰》(乔治·肖·勒菲弗著,中国画报出版社)一书显示,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波兰被瓜分有着密切关系。波兰被瓜分前,是欧洲的大国,充当俄国、普鲁士与奥地利三大强国的缓冲国。这时,欧洲战争充其量就是争霸战争。但是,1772年、1793年和1795年,波兰被三次瓜分。之后,俄国、普鲁士与奥地利三大强国接壤,失去了缓冲。从此,争霸战争成为统一战争的附属品,统一战争成为欧洲战争的本质形态。因此,更大规模的洲际战争或世界战争就不可避免。
与《瓜分波兰》相比,《亚历山大战史》(阿里安著,中国画报出版社)中的战争离今天更遥远。本书以马其顿崛起、亚历山大东征、波斯帝国灭亡和希腊文明东传为主线,讲述了从公元前334年亚历山大率马其顿大军经地中海东岸南下,征埃及,伐小亚细亚,席卷波斯,攻入印度,建立亚历山大帝国的全过程。作者阿里安根据古代流传下来的史料,深入研究了亚历山大东征的主要战役,分析了亚历山大的战略思想、指挥艺术、布阵技术、多兵种联合作战战术,并讴歌了他身先士卒、与将士同甘共苦的精神。
如果说,《亚历山大战史》是以亚历山大个人为主线呈现古代的战争,那么,《地中海战史》(文聘元著,商务印书馆)则是以地域为核心,呈现长时间段所出现的战争。在作者看来,地中海文明是伟大而辉煌的,它创造了人类文明最初的法律、架构起人类早期的民主制度,它成就了古希腊罗马文明。书写了人类智慧的新篇章,它开启了人类贸易的先河,奠定了古代贸易和商品市场,它突破世俗的生活,创造了诗、歌剧、艺术和哲学……它是欧洲文明的源头,是人类文明的重要发祥地,然而它又是苦难的救赎地,资源的匮乏与争夺导致生命的无常与生存的苦难,奴役与流亡又加重着族群的不祥与命运的莫测,这里成为人类几大宗教的诞生地。众神被活着的生命创造出来,救赎成为人类安详的期待……在作者笔下,地中海文明将战争演绎得淋漓尽致,而“南海文明”向往和谐,以多元共存,信仰自由为原则。这一论断固然有其合理之处,但西方学者不一定会赞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