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晚首页

人文人文

鲁迅周作人亲兄弟反目 不同人生道路是因其性格而成?

2018-08-23 10:23 北京晚报 TF2018

一个偶然的机会,在鲁迅纪念馆附近的一个旧书店里,看到了孙郁2007年出版的《鲁迅与周作人》,这个书名一下子吸引了我的眼球。迅速入手并花了个把月的时间仔细阅读,这才算对鲁迅与周作人兄弟两人手足之情、胞兄之谊和恩恩怨怨有了细致的了解。

作者:林九江


《鲁迅像》  力群

鲁迅比周作人大四岁,对胞弟一直关爱有加:先是在1901年将周作人介绍到南京的水师学堂学习五年,兄弟二人一同学习并步入文学、历史研究和翻译领域;随后于1906年8月,鲁迅先生又将周作人带到日本留学,专攻文学、翻译;1911年5月,周作人结束留学生活,携家人返乡。1917年4月,周作人通过蔡元培进入北京大学任教,他与哥哥同住在宣武门外南半截胡同的绍兴会馆。1919年11月4日,鲁迅花了3500元购置了八道湾胡同11号,将母亲和兄弟周作人、周建人及其家属一共十几口家人都接来一同生活。期间,鲁迅创作了《阿Q正传》、《风波》、《故乡》、《社戏》和《端午节》等小说;周作人则有《圣书与中国文学》、《山中杂信》、《自己的园地》、《文艺上的宽容》和《贵族的与平民的》等著作问世。“五四”时代,周氏兄弟是以一体的形象出现在文坛的。那时的蔡元培、陈独秀、李大钊、钱玄同和刘半农,把他们称为“周氏兄弟”,可见当时两兄弟在文坛声誉良好、名望颇高、地位相当。

鲁迅读书而不惟书本,关注民众的疾苦,文章大多背负民众的期望,抨击军阀、社会黑暗和外国帝国主义,特别是去上海后,鲁迅先生参加左翼文化运动,思想更加趋于革命,鲁迅还阅读了不少马列主义的著作。而周作人看似平和儒雅,却内心苦涩,与人交道生硬,尽管也能一定程度看到社会的矛盾和阴暗面,然而他总是回避矛盾和躲避问题,惟学问而学问,特别是日本入侵这样的大是大非问题,在日本入侵北平之时,甘当日本人的走狗,服务日伪政府。

鲁迅与周作人,在北京八道湾胡同11号共同居住到两人反目、分道扬镳;尔后,鲁迅再临时居住在砖塔胡同61号,最后,为了安慰母亲,又不得不向朋友们借钱购置了阜成门内的西三胡同一处房子,也就是现在的鲁迅博物馆中的小院子。面对兄弟的恩怨是非,鲁迅很少与朋友们谈起,心中的纠结和烦恼只有他自己知晓。而周作人则不一样,他常常把对鲁迅的不满公诸于世,甚至还写到一些文章之中。那么周氏兄弟二人究竟在八道湾胡同11号共同居住时有什么恩恩怨怨呢?后来,许寿裳先生在《亡友鲁迅印象记》中谈及兄弟两人的冲突,点明其中原委。文章写道:“作人的妻羽太信子是有歇斯底里性的。她对于鲁迅,表貌恭顺,内怀忮忌。作人则心地糊涂,轻听妇人之言,不加体察。致鲁迅不得已移居外客厅而他总不觉悟;鲁迅遣工役传言来谈,他又不出来;于是鲁迅又搬出而至砖塔胡同了。从此两人不和,成为参商,一变从前‘兄弟怡怡’的情态。”尽管周作人对于许寿裳先生的解释并不认可,还颇为不满。但周作人谈及与鲁迅的决裂与失和之事,也未说出个所以然来。固然周作人的这种不辩解一度被人称之为“高明人的做法”,但外界一般认为这是周作人对许寿裳先生解释的一种默认,这也是他们兄弟两人失和的重要原因之一。

鲁迅先生英年早逝,而社会、文学界对鲁迅的悼念活动之热烈和评价之高超过了鲁迅在世的时候。鲁迅先生过世后的影响远远超过了健在的时候,这也给周作人很大的震惊。而周作人的情况与鲁迅正好相反,鉴于他后来的投靠日伪政府,他的名望和评价,却是由高到低、一路走低,以至于从寿命上来讲,他要比鲁迅多活了差不多31年,死于1967年。但是,当周作人过世的时候,没有一个作家为他撰文纪念,甚至追悼会连鲁迅的儿子海婴也没有去参加。这就是鲁迅先生与周作人的不同人生道路。

我曾徒步去八道湾胡同11号,看着已经变成35中校园的故居;去砖塔胡同61号,看着已经变成大杂院的84号院落;去阜成门外西三条胡同,看着鲁迅博物馆内鲁迅先生最后购置的宁静小院,心中不免思绪万千。前两天,看到中央电视台的一个弘扬家风的节目——“谢谢了,我的家”,鲁迅的孙子周令飞先生,他正在接受敬一丹的采访,我惊奇地发现,他与鲁迅有惊人的相似之处。而据周令飞先生介绍,他父亲海婴先生百年后的骨灰是埋在上海虹口公司鲁迅墓碑附近的大树下,海婴先生将永远陪伴他的父亲鲁迅先生。

(原标题:由旧书摊引出的故事)

 

来源:北京晚报

编辑:TF2018

分享到

北平城内刺杀日伪往事:抗战胜利后周作人被国民政府判刑15年

文坛旧事:沈启无为何被周作人说是“中山狼”

周作人为何骂丰子恺“浮滑”?

周作人北大演讲手稿被拍卖 16位后人要求返还被驳回

古香会历史文化展将办 重温西山永定河人文内涵

明朝蒙古使者为啥都爱往北京跑?这就不得不提“厚往薄来”原则

《英雄赞歌》填词者非职业作词人,为何非他莫属?

一家17代人守护袁崇焕墓近400年,宋庆龄、周恩来都曾来祭扫

从《红楼梦》王熙凤这番满分操作,品婆媳关系中的智慧

钱浩梁:成也李玉和,毁也李玉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