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晚首页

专栏闲事

北京电视台《暖暖的味道》节目引回忆

2018-07-07 10:36 北京晚报 TF011

居委会组织几十名热心居民,配合北京电视台《暖暖的味道》栏目组,连拍了几期“做饭的手艺”,比如千层饼的做法、豆豉鱼的做法。想不到,几天的拍摄,引发邻居间连绵的“回味热潮”。特别是几位六十来岁的老知青,追忆曾经经历过的缺衣少食年代各自的生活场景,他们不约而同,自制了一些食物送给我,让我真切感受到,“暖暖的味道”就流淌在身边。

作者:何维仁


比如小刘送来两个“棒渣窝头”。这东西,我会做且爱吃。

想做棒渣窝头,先要在头天下午熬粥。这粥,今天在燃气灶上是熬不出来的。在乡下劳动时,要把棒渣和水放进大锅里,然后再用铲子来回搅拌,之后,盖上锅盖,直到把粥熬到又黏又稠……当时,老乡有意多熬,剩下一碗,然后在第二天想吃棒渣窝头时,提前用凉粥把棒渣和好,这和好的“面”至少要醒一个小时,因为棒渣不同于棒子面,要慢慢地吸收水分,才能混在一块。蒸棒渣窝头用的火候,要比蒸玉米面窝头时间长,因为棒渣不好熟。

资料图

在农村时,吃棒渣窝头一般是在农忙季节,因为春耕时活儿累,而妇女在这时要做的事是:煮黄豆、熬盐汤,煮黄豆时把去年腌咸菜的盐汤熬一遍,用勺子把开锅后上面浮着的“盐泥”撇出来,放在坛子里腌鸡蛋;再把清凉的咸汤放在小罐子里留着夏天拌面吃。这里说的“盐汤”,必须在煮过豆子、撇过“盐泥”后,才能有比“鲜酱油”更美好的味道。

四十年前的农村,电扇是从未见过的东西,冰箱更是奢望,所以我家两间土房外屋的地上,放着装麦子和玉米的柜、放着装盐汤腌鸡蛋的小坛子、放着做酱用的发酵的黄豆。这些副食和碗筷、水缸就大咧咧放在那里。屋里简单得连耗子都没有,因为包括装粮食的柜子都是厚厚的土坯垒的。

说到这儿,大锅里的棒渣窝头该揭锅啦!来串门的女知青从门口就闻到了香味儿。哪来的香味儿?是她们从藕坑边偷摘的荷叶,被我洗净铺在锅屉上了。那些窝头个儿大眼儿也大,一方面好熟,一方面易入荷叶味儿。

最后一道工序是女学生们从我家外院的地里拔一把小葱,洗净,切好,用盐汤一拌,再在每人一个的棒渣窝头和盐汤拌小葱上滴几滴香油……

那是至今四十年我久没尝过的味道了。那味道是在乡下劳动时,邻居大婶送给我们的最暖心的味道——因为吃这种棒渣饭必须天时、地利、人和,春天煮黄豆、天渐暖熬盐汤、院内小葱刚长成、藕坑里荷叶正茂盛……更主要的是有七八个人聚会一起——在那些远离父母的知青面前,我们一次又一次,齐心协力,共同体会“暖暖的味道”。

来源:北京晚报

分享到

介绍古物时人总喜欢讲故事,在这昔日马帮必经之地,马镫更显特别

北非的独特风土人情,马拉喀什的善与爱

“你已经戴一个眼镜了,还想戴两个吗?”孩子面前家长也常无语

柴米油盐是生活!疫情期间围着灶台转,老伴乐了我更开心

意餐厅意外之旅:菜品佳服务棒人也美 聊得投入甚至忘记买单

萨摩耶与独居者的共度时光:机缘巧合或许是最好的命运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