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晚首页

人文人文

援藏家庭多了哪些色彩?父亲遥远的爱尽在思念中

2018-01-20 08:57 北京晚报 TF008

父亲,一直被人们称为大山。静静回忆,作为援藏父亲的这座大山,充其量只是母亲和儿子眼中远眺的群山。有时在模糊中,连儿子都认不出哪座山是自己的父亲。只有面对一堆军功章和授奖证书,一一对照,才能大致确认。此时的父亲,虽然清晰但也很梦幻。

作者 秦卫华


海拔3600多米处极具藏地特色的游乐园   刘航 摄资料图

父亲援藏,父爱还在,并没有因时空的距离而褪色。

援藏的家庭,要比别人家多一些缤纷色彩,单就思念一项,就比别人深刻。

在电话的那头或在微信上,援藏父亲的声音,像一首动人的歌,一首让全家人永远都不会忘记的歌,有着天下最美丽、最动人的音符。

全家人最美好的时间,当数夜深入梦时,此刻的北京和西藏仿佛是同一个地方,并不遥远,没有距离,更无须思念——刚刚加夜班回家的父亲,总是先来到儿子的房间,一边拭去脸上的汗珠,一边捂着嘴防止咳出声来,继而给儿子掖上被子,轻手轻脚地走出去关上房门。放学时,赶上下雨,父亲总能神奇地出现在儿子面前,背儿子回家。尽管上幼儿园时,父亲总是最后一个接孩子的家长,面对老师的嗔怪,父亲总是一直憨笑……下班后,母亲像轻盈的燕子一样,扑到父亲怀中,尽情地呢喃……如此简单的美好,自父亲援藏以后,就成了家中最难求的情景。

父爱若茶,深沉而热烈。援藏前的那些美好,如今已经成为过去,但埋在家人心中的那一份份感动,总在不停地跳跃。

试问:今日父爱何在?答曰:尽在一缕一缕的思念中。

父亲是在儿子刚考完大学的那一年入藏的。在北京,当年儿子考上了二本。父亲援藏后,母亲总念叨,如果儿子能够享受援藏政策,考分够上……她这么一说,儿子并没有放在心上。而父亲却会瞪母亲一眼,嘟上一句“援藏是我新的工作,不是让你享受政策的”。其实,儿子高考时父亲还没定下援藏,自然也不会享受西藏考生的政策。儿子上了警校,如果没有意外,今年就会入职当一名警察。

父亲的第二次援藏,从各方面条件都比较好的拉萨来到素有“世界屋脊的屋脊”和“生命禁区”之称的阿里。本来母亲对父亲第二次援藏就有想法,担心父亲身体吃不消,但军人出身的父亲还是做通了家人的工作,毅然开始了后三年的援藏生涯。

父亲和母亲有一点共识,就是用正能量教育儿子。父亲的援藏被母亲当作一个很好的教材,总是教育儿子如何奉献社会、如何树立正气、如何公而忘私。儿子虽然已过北京的公考,即将走上社会,但父母总觉得儿子没有丝毫“长大”的痕迹。或许,在父母眼里,自己的孩子永远都是孩子。在学校和朋友眼里,儿子总是别人口中的好孩子。父亲也坚信儿子不是那个没钱时才会给父亲打电话或发短信的小孩子,而是总能在关键时刻给父母争气长脸的男子汉。母亲总是见人就夸儿子——在小学、初中和高中三个阶段,前几年的排名总是倒数,但在小升初、中考和高考时,都能考神附身似的进入前几名,到自己喜欢的学校读书。

忙碌的父亲的确顾不上关心儿子在想啥,但相信儿子能够让父亲放心,不仅孝顺,会关心妈妈,而且还很善良。

援藏父亲决定用六年的生命时光,舍弃与家人的亲情团聚,像“朝圣”的信众一样,加入援藏队伍。

人生能有几个六年?对夫妻、对父子来讲,何其宝贵?如今,父亲与家人,全家的这六年,在人世间的相遇之缘,已经变成一个错过的天伦。

父亲是个痴情的汉子,心中自然有着对母亲和儿子的思念,从感情讲应该是遗憾。但父亲更是一个有信仰的人,心甘情愿选择这份孤独。其实母亲和儿子最了解父亲,他的选择是对当初举拳宣誓的执着。小时候,儿子和母亲对总也不着家的父亲不理解,如今父亲转业后主动援藏,在西藏顾不上家的“所作所为”,家人都懂……父亲心里的援藏之光,有如他当初选择参军入伍一样,一旦亮起,就不曾熄灭。

父亲不在家的日子,母亲已经习惯性地开始每天的起早摸黑。在家排行最小倍受娘家人宠爱的母亲,因父亲的援藏,已从原来的娇娇女变成了什么都能干。

生活中,父亲和母亲非常相爱……父亲深爱儿子,但那份舐犊情深,只能在心中深藏……

天各一方,不是没有爱,而是对那份爱的沉淀——父亲、母亲和我,我们一起,用六年的时间,寻找超越现实的爱的答案……

 

来源:北京晚报

分享到

援藏2年后,他做了个惊人决定

让高原“格桑花”开得更灿烂!北京6年来累计选派援藏教师234人次

他们是援藏医疗团队中的“五虎上将”,帮医院提高管理水平

北京医疗援藏卓有成效!当地首个5G智慧医疗联合实验室成立

【北京人在他乡】在雪域高原的一千多天 援藏军功章有家人一大半

北京对口支援西藏 创建西藏首家地区级三甲医院

北京援藏干部王宁另辟蹊径“体育扶贫” 拉萨有了新变化

北京医疗教育组团式援藏:拔掉病根去掉穷根 扶贫更要扶智!

北京对口支援拉萨脱贫攻坚:医疗教育交流交融高质量完成援藏任务

北京援藏县长带拉萨最穷县奔小康 拼命三郎遇车祸十天后才知骨折

北京援青医疗团队入驻两年 助玉树州人民医院口碑“逆袭”

古香会历史文化展将办 重温西山永定河人文内涵

明朝蒙古使者为啥都爱往北京跑?这就不得不提“厚往薄来”原则

《英雄赞歌》填词者非职业作词人,为何非他莫属?

一家17代人守护袁崇焕墓近400年,宋庆龄、周恩来都曾来祭扫

从《红楼梦》王熙凤这番满分操作,品婆媳关系中的智慧

钱浩梁:成也李玉和,毁也李玉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