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人在他乡】在雪域高原的一千多天 援藏军功章有家人一大半
清晨,裹着军大衣、揉着惺忪的双眼,刚完成了整晚值班任务的宋萌,交班后连衣服也来不及换,啃了两口干面包就去跟车下乡调研。奔波一整天后晚上回到宿舍,一边订外卖一边开始审核报告。终于还有几页就看完了,宋萌揉了揉眼睛,喝了口水,想起自己已经30多个小时没合眼了。是该休息一下了,宋萌经常这样提醒自己,喝了口水后,又忍不住把最后几页抓紧审核完。在援藏的1000多天,宋萌自己早已记不清这是第多少次了,时间紧、责任重、人员少,加班已成为宋萌在高原工作的常态。
宋萌(右)和当地群众在一起。受访者供图
初进高原 独挑大梁
三年前,宋萌作为北京市第八批援藏专业技术干部来到拉萨,担任拉萨市政府投资项目评审中心副主任。这是介于发改部门与第三方评估机构之间的一个节点部门,用宋萌的话说,这是一份十分“烧脑”的工作。“咨询行业靠的不是生产资料,也不是资金,而是靠人,核心竞争力主要体现在人的综合素质上。而高原自然条件艰苦,最难留住的就是人才。”宋萌说。
2016年7月,35岁的宋萌来到西藏。经过几天的培训和调整,宋萌随即奔赴拉萨至山南的一个交通项目。这个项目最高海拔近5000米,其中包含一处世界在建高海拔地区里程最长的隧道,涉及到拉萨、山南两地的交通、住建、国土、环保、水利等十多个部门。宋萌的工作是组织督导第三方评审机构对这个重点项目开展咨询评估工作,同时要与这十多个行业部门分别对接,协调项目前期工作顺利推进。
“这项工程的工作量有多少呢?依本地第三方评估机构的技术水平,一些技术难度不高的常规项目如村级党建活动场所、社区卫生站、一般市政道路等,也需要半个月的时间,而这个跨区域交通项目相当于常规项目10倍的工作量。”宋萌说道。
宋萌说,像这样的工作在北京至少要三四个人共同配合完成,而且需要有技术水平相对较高的第三方评估机构支撑。可初到拉萨面临的现状是,能抽得出的专业技术“选手”只有他一人,而当地的第三方评估机构人员水平还达不到他的要求。“这么说吧,一份三四十页的评估报告,书写错误达一百多处,数据、表述矛盾等基本错误也层出不穷,显然就是一份不合格的报告!”宋萌为人谦和,但原则性问题绝不妥协。“工程咨询有着科学和严谨性,钱怎么花经济合理、有没有依据、是否具备可行性,这些最基本的问题必须明确。”
初来乍到 不打不成交
按照北京人的说法,宋萌工作起来有点“较真儿”。有的干部受不了这种高要求,他们会向上级领导告宋萌的状,有时会到他的办公室里拍桌子。
2017年下半年,宋萌接到一个教育项目——拉萨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迁建工程。有一位干部由于对评审工作中存在问题的一些不同看法,常与宋萌争论得脸红脖子粗。宋萌很委屈,当上级领导找宋萌谈过话了解到事情的原委后,还鼓励宋萌坚持原则、加强沟通,这才让他又有了工作热情。
这个项目到底拖了3个月才完成前期评估工作,而那位干部也没有再到宋萌的办公室争论,反而把他请到当地有名的藏餐馆,共话友情。“我们在前期阶段将暴露出来的问题充分解决,虽然比一般项目多用了一段时间,但磨刀不误砍柴工!”宋萌说。那位干部也侧面了解到这些信息,认可了这位北京同志的能力,最终和宋萌成为了挚交。
几杯青稞酒下肚,大家端起酥油茶碗,高歌一曲《前门大碗茶》,紧接着又唱起《北京的金山上》,这让宋萌的思乡之情油然而生,不由得湿润了眼眶。离家一年半了,远在北京的父母和妻儿还好吗?早在援藏前,宋萌的妻子就患上了肝损伤,需要定期检查、治疗。他说“援藏军功章有自己的一小半,更有家人的一大半”。
踏破铁鞋 倾注真情
2017年以来,宋萌的工作重心随着中央提出“精准扶贫”而稍作调整,北京援藏资金更是90%投入于民生和基层领域。这意味着宋萌和老百姓直接打交道的机会更多了。2018年底,宋萌下乡赴尼木县巴古村脱贫奔小康基础设施提升改造项目现场踏勘,距离这里不远的卡如乡刚刚被评为“2018年中国美丽休闲乡村”,而巴古村却还是很贫穷落后的样子。
驱车150公里,进村不久,一个直径近一米的大坑挡住了宋萌一行人的车辆,剩下的一公里路只能徒步前行。“那路怎么形容呢,鞋越走越看不出样子,裤子也看不出颜色来,可想而知雨季来时路是什么样子。”
入村后,一位藏族老阿爹握着宋萌的手说,他们老两口在村里生活多年,孩子们在外务工,每次回来满脚都是泥。而村里的老人腿脚越来越不灵活,需要电动车代步,如果村里的路能修好点,他们还能经常去县城里转转。听到群众的心声,宋萌表情凝重。
“奔小康的路上我们不能落下一个村。”宋萌说。这次考察就是希望利用北京援藏资金整修村内道路,敷设村内给排水管网,从根本上改善村里的生活和出行环境。两年多来,这样的现场实地踏勘数十次,宋萌穿坏了4双鞋,磨破了3条裤子。
即将告别 依依不舍
北京作为宋萌开展援藏工作的大后方,让他在西藏的工作得以延展,当遇到技术难题时,宋萌会及时向北京寻求支援。当遇到拉萨市重点规划或援藏项目需要咨询论证时,通常会邀请内地的专家学者前往拉萨,偶尔也会将会场布置在北京,而宋萌就是这条“京藏高速公路”上的联络员。
“很多项目想建是一回事,能否建好又是另一回事,前期评审论证环节非常关键,咨询工作的质量对于项目实施成效至关重要。如果咨询工作流于形式,缺乏责任心,项目很可能就荒废了。”2016年援藏以来,宋萌参与管理评审项目达500余个,组织项目评审会近千次,工作记录写满了12个笔记本。
今年7月,宋萌即将结束为期3年的援藏工作,他还有很多放心不下的地方。他说走之前要去他参与的所有援藏项目前合个影,到拉萨市人民医院前合一张,留下西藏自治区首家地市级“三甲”医院的最新形象;到拉萨北京实验中学、城关区第22幼儿园门前合一张,看看那里的孩子现在学习生活怎样;到拉萨市救助管理站及拉萨市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合一张,看看自己初到拉萨倾注过心血的项目;到堆龙德庆区“德吉藏家”民宿合一张,问问受益于项目运营而脱贫的乡亲们创收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