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晚首页

专栏闲事

什么才是纽约最具代表性的建筑? “铁梯子”背后有门道

2017-12-22 07:59 北京晚报 TF008

刚到纽约时,我曾向一个当地人问起,什么是纽约最具代表性的建筑?他答,看见那些墙上挂着铁梯子的老楼了吗?啊?你是说那些难看的铁梯子楼!对方从我诧异的眼神中读出了我的“难以理解”,于是,补充道:“它们看上去的确很丑,但它能救命。因为纽约的老建筑楼梯很窄,遇到突发事件很难逃生。紧急时刻,人们利用这些梯子就可以轻而易举远离危险了。”之后,我在纽约住下来,两年多了,虽然从没碰上从铁梯子跑下来的人,但却能从纽约人的表情里感觉到那份从容背后的原因。

作者 宇乔


《老友记》剧照

11月初,校报编辑委会根据美国境内不断发生的暴力事件,决定制作一期和安全相关的专题报道,主笔是我。所以,周三下午,我约了新担任我们学校安全督导总负责人的被称为S教授的Savizky先生见面。从他那里,我绕到了“铁梯子”的背后,从中看到了关于纽约处理突发事件的一些门道。

S教授告诉我,纽约各个学校的校园安全督导岗位并非内定的,而是面向全社会招聘的。在纽约市,每个警察局辖区内都会集结一个安全训导员团,有点类似行会。这个团体有自己的安全基金会,如果会员遇到意外事故,基金会会负责其所有治疗开销。

我知道,教授是个很注重实践的人,所以,在采访前,就紧急疏散问题,我在学校附近做了些实地观测。我问:“从面积和容量上看,我们学校把华盛顿广场作为应急避难场所是没问题的。但是,从距离上考虑,走到那里少说也得有六七分钟。如果遇到地震、洪水之类的,谁都没戏了。”

“没错,你说得很对。”S教授说:“对于固定地点的事故,我们新的计划是从一座教学楼转移到另外一座。如果是全校范围的紧急情况,除了华盛顿广场外,我们还新选了两个应急避难场所,分别在圣马可街和5街。如果发生的是枪击案,我们会安排大家原地防护。”从教授从容的作答中,我能感受到他很享受我提问的内容。看来,预习不仅适用于学业,也适用于采访。而在接下来的沟通中,我感受到的更重要的是:“突发事件”无处不在。

说到消防安全时,我问教授:“在不久前,学校搞了一次消防演习,我当时曾计算了一下时间,1500多人,大约用了五六分钟时间,这实在是太慢了!”

“确实不够快。那么,你觉得最快应该要多快?”教授竟然把问号交给了我!瞬间,我脑门上渗出了汗--怎么?又要考试了吗?此时,我猛然意识到,自己要应付的不仅是教授提出的科学问题,更大的挑战来自于如何扮演好一个记者的角色。紧急时刻,还是我的母校伸来了援手,帮我到了逃生的门--我向教授介绍了我在北京读高中时四中的一次消防演习:“我们演习的成绩是1600多人在三分半钟全部到达了操场。五分钟之内清点完人数。”当然,这不能算是真正意义上的答案,但却是我这个学生兼记者紧急情况下的逃生术,用时两秒钟!

按惯例,“揭短”的环节是采访不能省略掉的:“教授,在上次消防演习时,您有没有注意到目前学校的安全工作存在的哪些不足呢?”

“是的,我们注意到了。那些消防频闪灯和警报器音响有时会出故障,这个我们正在着手解决。此外,这学期的消防演习后,我们又检查了烟雾警报器、一氧化碳检测器、热敏探测仪和消防水带和所有楼梯间的通畅情况。” 教授很坦诚,也没有对我这个“问题青年”恼火,并且还借我的“发难”大显其能,这是个让大家皆大欢喜的结果。晚上,在整理这份关于安全问题的访谈时,我忽然有种小小的感动。S教授对于安全问题娴熟地作答,让我感觉到,他赋予“保卫科长”这个称号的内涵是:不仅应持有谨慎的态度,更少不了科学的精神。

看来纽约的安全工作还真不是个“大概齐”的活儿。

 

来源:北京晚报

分享到

介绍古物时人总喜欢讲故事,在这昔日马帮必经之地,马镫更显特别

北非的独特风土人情,马拉喀什的善与爱

“你已经戴一个眼镜了,还想戴两个吗?”孩子面前家长也常无语

柴米油盐是生活!疫情期间围着灶台转,老伴乐了我更开心

意餐厅意外之旅:菜品佳服务棒人也美 聊得投入甚至忘记买单

萨摩耶与独居者的共度时光:机缘巧合或许是最好的命运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