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BMW中国文化之旅走进湖南郴州:宝马进村社戏出山
在绝大多数情况下,“送戏下乡”往往是给地处偏远地区的村民们送文化福利。不过这也并不绝对。比如在湖南郴州市桂阳县庙下村。BMW中国文化之旅车队近日浩荡驶入这里,全村老少听说后,都纷纷聚拢到村里的古戏台瞧热闹。从车上下来的人来自五湖四海,看随身的行李却没有送戏下乡的意思,反倒是齐齐坐到了古戏台下的小板凳上。一打听才知道,这些人来此并不是送戏下乡的,而是BMW中国文化之旅的人们来听戏。
庙下村始建于北宋祥符年间,距今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
在庙下村历史追溯到乾隆年间的高角穹顶老戏台,看最原汁原味的花鼓戏、傩戏、湘剧。
都市白领也对这村、这戏及淳朴的演员们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庙下村有一个成立于上世纪50年代的乡村湘剧团,演员全部是村里的雷氏族人。他们会在祠堂唱上几出,娱乐乡邻,旋律响彻乡野。
听得懂的方言,老人、孩子们如醉如痴。
地处群山环绕之中的庙下村炊烟袅袅一派田园风光,虽然土气了点儿,但祖宗留下的传统戏被原汁原味儿传承下来。
长沙花鼓戏、怀化沅陵傩戏、庙下湘剧……随着大幕拉开,由村民们担纲的舞台顿时热闹非凡,画上浓墨重彩,穿着层叠戏服,业余演员们的专业唱腔,一犟一笑惹得台下击节叫好声一片,充满乡土气息的民间戏剧令观者如痴如醉。
唱戏,在庙下村,就是一种生活方式。1000年前,庙下村始建。时至今日,村里的民居仍多始建于明清时期。站在今天的视角,在过去,这叫穷;在今天,这叫最美乡村。正是因为当年的穷,村民们自娱自乐的方式只有唱戏,今天大伙儿都富裕起来了,当年的喜好也成了非物质文化遗产。
近年,庙下古村被列为中国保护传统村落,桂阳县也是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湘昆的发祥地,昆剧、湘剧、祁剧、花灯戏在这里薪火相传、争奇斗艳,被誉为“戏窝子”。
尽管庙下村的“绝活”被方方面面给予相当高的重视,村里戏班子的非遗传承人也获得相应的配套资助。但新的问题又来了,如何帮助非遗技艺更好地传承下去,走进现代生活,而不是等这一茬儿人老去后“祖传手艺”被老祖宗收走。这也正是BMW中国文化之旅组织媒体、专家千里迢迢来此的目的——真的不单单是为了看戏。多位传统文化领域的知名学者、专家、设计师、媒体人考察评定赋能“授人以渔”的非遗项目,为非遗传承人提供技能、资源和渠道,使非遗传承人获得“自我造血”的能力,促进非遗融入现代生活。
好戏开场,人群又开始聚拢过来。尽管日月更替,但咿呀咿呀的唱腔依然在庙下村萦绕,从来不曾因为现代文明的冲击而消沉。送戏出山,去更大的平台去展现自己,才是本次山村看戏的题中之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