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单车一年内暴增123万辆 成都研究建设立体车库
共享单车来到成都已经接近1年的时间,1年内从零暴增至123万辆,发展之迅速有目共睹,然而快速发展后的配套问题也亟待解决。9月7日,“共享单车新风向”座谈会在成都举行,会议邀请到了多位资深城市交通专家与会,其中包括了此前国家十部委共享单车指导意见的主要起草人和特邀专家。
会上,相关部门表示正加快共享单车管理平台建设。针对单车投放多的问题,相关监管部门透露正在研究立体车库的建设,同时,建议共享单车企业向一些偏僻但又需要单车的区域,定点投放车辆。
此外,随着共享单车企业的不断发展,“共享助力车”也被单车企业提上日程,不过目前来看,其与目前“不鼓励”的共享电动车有何区别?国家层面尚未有相应的标准。
问题一
成都模式如何推广?
引领十部委《指导意见》起草
在共享单车风靡全球之前,成都也曾是“自行车王国”,其地理条件、气候特点非常适合自行车骑行,因此共享单车出现后,很快在成都得以流行。根据此前交通运输部科学研究院发布的《2017年第二季度中国主要城市骑行报告》显示,成都骑行指数位居全国第一。
“成都市对这种绿色低碳出行方式持支持鼓励的态度,只要是人民群众喜欢的,符合我们绿色可持续发展的,成都市都非常支持。”参会的成都市交委相关负责人表示。据该负责人介绍,共享单车出现在成都之后,成都率先确定了鼓励共享单车发展的基本原则;出台了非机动车停放的技术实施导则;同时在交通规划上确定了非机动车的路权,保证行人、非机动车的路权排在首位。针对共享单车发展中的问题,成都建立了"3+7+N"协商机制,通过政府、企业和公众三方力量共同参与治理。
从此前的实践来看,成都在共享单车的管理方面也积累了很多不错的经验。“在一定程度上,成都的先行先试引领了十部委《指导意见》的起草。”交通运输部科学研究院副研究员尹志芳表示。
问题二
共享单车摆满路面怎么办?
正在研究立体车库容纳单车
去年此时,共享单车还未出现在街头,如今,这些五颜六色的单车已经遍布大街小巷。数据显示,截至今年7月上旬,成都市域范围内单车投放总量约为123万辆,而记者从摩拜和小黄车了解到,目前两家企业在成都投放的单车总量已经超过100万辆。巨大的数量无可避免地影响到了街道的路况。
上海自行车协会秘书长郭建荣认为,主城区一旦投放过量。乱停乱放的情况便不可避免,也会给城市管理者确实带来巨大压力。ofo小黄车副总裁张宇告诉记者,目前在成都已经停止大规模增加单车数量的步伐。“只是会对损耗的车辆进行相应补充。”成都另一大单车企业摩拜单车此前也向记者表示,已经停止在成都新增车辆。
虽然部分单车企业已经停止新增车辆计划,但成都市公安局交通管理局方面相关负责人表示,道路面积毕竟有限,而且还需让行人通过,解决共享单车停放问题,未来的方向是建立立体停车库。“我们前期跟相关部门讨论了很久,现在的问题是,第一需要专业设计单位来给我们做设计,第二要有专业的生产单位来把设计图纸变成实物。”
问题三
偏僻区域要用车怎么办?
建议单车企业专项调度
成都市城市管理委员会的相关负责人表示,共享单车潮汐式拥堵现象较为突出。然而,另一方面,一些较为偏僻但又需要共享单车的区域,单车数量却又不足。
“我们一些城郊结合部小区居民反映,现在一些偏远的小区,他们和公交站点的距离相对较远,但是共享单车投放量又不能达到需求,需要我们调度过去,但我们作为管理单位来说没有权力调度市场行为。”成都市公安局交通管理局的负责人说道,现在对共享单车企业投放量来看,还是在活跃度较高的商业区、医院区、高档办公区。
该负责人说,现在成都部分区域的公交还没有配置到位,加上一些距离主城区较远的地区仍然存在最后两公里出行需求,“未来共享单车能不能专门调度,满足这些市民对公共交通接驳的需要。”
问题四
共享助力车算不算电动车?
监管部门:仍需等待政策定性
自从共享单车出现后,共享电动车的概念便如影随形,不过,交通部认为共享电动车有安全问题,不鼓励发展。而目前市面上又提出了“共享助力车”的概念,它与共享电动车有何不同。
自由go是一家致力于共享助力车的企业,其ceo宋钊介绍,这种助力车利用电池助力,只是用户骑行过程中予以合理的助力范围,时速控制在20公里每小时以内。“本质上还是自行车,并不是电动车。”
不过,成都市非机动车管理条例实施领导小组办公室的人员告诉记者,要支持“共享助力车”,还需要这个板块相关的法律政策上的支撑,地方上才好对相关工作进行更好的一种延续开展。“国家标准一直没有明确区分电动车和助力车,目前我们只能将助力车归类于电动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