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该不该原谅海底捞? 《海底捞,你学不会》果然名不虚传
2017年8月27日讯,一夜入秋,北京瞬间凉爽。古有为赋新诗强说愁,而报哥此刻正为写啥内容发愁。
原本打算写保温杯的,开头都想好了:
从一天七次到七天都没一次,发小儿大头不得不承认自己老了。人到中年万事休,可大头跟报哥一样,每天还得为了饭碗奔波不休……
然而计划不如变化快,温水还没来得及喝一口,海底捞出事了!
是感叹人到中年的悲伤?还是说说海底捞暴露出来的我国餐饮业的集体内伤?很显然,报哥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后者,尽管此刻,保温杯近在咫尺。
说起“海底捞”这仨字,即便不是吃货也该知道。太有名了,这些年一直是中国餐饮界的超级明星。
事情的经过简单回顾一下:
《法制晚报》记者以入职员工的身份,暗访海底捞北京劲松店、太阳宫店,发现后厨卫生情况一塌糊涂:老鼠在后厨乱窜,打扫卫生的簸箕和餐具同池混洗,用顾客使用的火锅漏勺掏下水道等问题。
同为媒体人,同为晚报人,报哥向法晚记者表示敬意,敬佩他们在传统媒体走下坡路的今天,激情还在、斗志犹存!
按套路,海底捞的所作所为必将引来人们的集体唾弃、谴责,甚至谩骂。然而,估计出乎多数人意料的是,剧情竟然很快出现了反转,居然有很多消费者选择了原谅。如此看来,《海底捞,你学不会》果然名不虚传,一般企业学不会。
反转的分界点,是海底捞第一时间发出的事件处理通报和致歉信。
承认问题,拿出整改措施,原本是最基本的处理手段,为何立马就能博得广大消费者的原谅甚至是同情呢?甚至有自媒体借此大夸特夸海底捞的公关水平有多高等等,那恶心程度跟后厨的耗子有一拼。
平胸而论,这是一次没有任何技术含量的公关行为,是脚后跟都能想明白该怎么做的。海底捞公关获得一片叫好声,更是我们这个时代的悲哀。因为大多数的人们,连是非标准都没了,连是谁伤害了自己的身体健康都觉得不重要了。
更悲哀的是,如果说海底捞都靠不住,那中国的餐饮业真的没有什么能值得信任的了。这样也好,逼着大家多回家吃饭,直接促进了家庭和睦,增进了夫妻感情,也算是为构建和谐社会尽一份力了。
消费者选择了原谅海底捞,如果事实果真如此,而不是某些媒体营造出来的假象的话,只能说明消费者以实际行动践行了北京精神——包容。但人们似乎忘了,这样的包容是对消费者包括自己的伤害。包容也应该有底线,不能像包小姐那样没下限。
当然,报哥觉得,这包容的背后还夹杂着更多的无奈,想必很多消费者心里明镜儿似的:海底捞的后厨问题不仅仅是海底捞独有,更可怕的是,海底捞的后厨问题相比之下肯定不是最严重的,甚至可以说是比较轻的。正如有网友说的:当然原谅海底捞了,没有一个厨房是干净的!更可怕的是,持这种观点的人有一大波。
毫不夸张地说,在俺们国家,餐厅的卫生是通病,只要你愿意,没有查不出问题的,前提是值不值得媒体记者去暗访。
比如街边的“某某小吃店”,经常有同事开玩笑说是报哥开的。报哥也懒得解释,很知趣地请大家去那里吃一次。结果刚踏进店门,竟然无法再迈步了——鞋被油腻腻的地面粘住了,让你瞬间体会到啥叫寸步难行。
报哥绝没有诋毁的意思,以上内容绝对真实,那家店就在东单公园东门对面,现在已经没了,不知是否跟卫生状况太差有关。
小吃店脏点儿能忍,这可以理解,毕竟,吃饭也是吃环境,花毛八七就能吃饱,哪还能奢望环境一流卫生达标呢。可是,如果连海底捞这样的明星餐饮企业都有卫生问题,报哥不得不佩服国人的胃了,加上雾霾熏陶出来的肺,那真是铜肺铁胃舍我其谁!
报哥觉得,国人的容忍和健忘,以及相关部门对类似事件处罚力度太轻,是餐饮业的卫生问题一直是重灾区的根本原因。
假如“海底捞”是一家日本企业?估计不论海底捞怎么真诚道歉,也绝对会被口水淹死。就算不死,也得是半死甚至生不如死。举个比较近的例子吧,2014年1月,据日本《读卖新闻》报道,日本大型水产公司丸羽日朗控股公司召开记者会,鉴于旗下子公司阿克力食品生产的冷冻食品中检测出含有农药“马拉硫磷”,造成消费者身体健康受到威胁以及日本餐饮业的不安,丸羽日朗社长久代敏男将正式引咎辞职。
无论怎么公关,无论怎么请人洗地,这件事必将成为海底捞发展史上的一个污点,也必然会是一个坎儿。迈过去了,它仍有望成为中国餐饮界第一个突破百亿的餐饮集团;迈不过去,也是咎由自取。对消费者来说,没有了海底捞,照样可以去别的地方捞。千万别相信所谓的品牌忠诚度,否则连潘金莲都会憋不住笑出声来。
印象中,有日子没去海底捞了。人到中年,受不了排队的煎熬,哪怕是排队期间服务种类繁多;更受不了太刺激的味道,就像越来越不爱喝凉啤酒一样,远不如保温杯里泡枸杞的温水喝得舒服。
得,最终还是没绕开保温杯。
校对:郭桐明
文/报哥 微信号:baoge8409
(原标题:我们该不该原谅海底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