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晚首页

人文旧照

“导弹司令”杨业功深深感召火箭兵 不负重托实战对抗佳绩多

2017-08-01 10:26 北京晚报 TF008

将军已经远行,将军没有远走。今年清明节前,坐落在安徽黄山脚下的杨业功纪念馆,迎来一位拄着拐杖的老人,在一张张照片、一个个视频面前久久驻足、老泪纵横。这位来自外地的老人说,12年前,这位共和国将军揭开神秘面纱,通过报纸、电视走进了普通老百姓的心里,从此自己记住了这样一位导弹司令--他为了国家的和平和安宁,在中国战略导弹部队进入跨越式发展的新阶段,潜心砺剑、呕心沥血、作风严谨、一生清廉,把生命的每一分炙热都献给了热爱的导弹事业,将生命定格在59岁……

共和国新型导弹部队的建设者、原第二炮兵某基地司令员杨业功少将。 宋远高 摄

“爸爸一直说,要在还能走动的时候,来看看杨司令,今天终于得偿所愿。”陪伴在这位老人身边的人这样说。

前几天,一群刚刚学完导弹专业基础的新兵,被分配到了南国密林的导弹发射分队,看到八位英模挂像时,一名大学生士兵说自己记住了这位“忠诚履行使命的模范指挥员”的面孔--他的双眸冷峻深邃,眺望天疆,身后飞腾起的大国长缨,划出了一道美丽的曲线,那是导弹司令描绘的打赢蓝图,也是为共和国铸就的一道道和平堡垒……

“我期待着自己早日走上导弹号位,有一天能够亲手按下发射按钮,将导弹送上蓝天。”这名新兵这样说。
政声人去后,民意闲谈中。让我们再次走进南国深山的导弹劲旅,去追寻导弹司令杨业功的足迹。

【英模档案】

杨业功,1945年出生,湖北应城人,1963年8月入伍,1966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战士、班长、排长、参谋、作训处长、旅长、基地副参谋长、副司令员、司令员等职。他是我军新型指挥员的杰出代表,2004年7月因积劳成疾,倒在军事斗争准备的战斗岗位上,年仅59岁。先后被中央军委追授“忠诚履行使命的模范指挥员”荣誉称号,被中组部追授“全国优秀共产党员”,被列为全军八大英模之一,画像在全军基层单位悬挂。

担当 筹划建旅亲力亲为

12年前的2005年9月3日,杨业功先进事迹报告团走进将军的家乡湖北应城,为他的家乡人民作报告,改变了一个青年学子的命运。

杨志当时是湖北应城一中的一名高三学生。他聆听完报告会后,被视使命比生命还重要的导弹司令深深地感动,当即做下了一个决定:报考军校,要成为像他一样的英雄火箭兵。

2006年,他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原第二炮兵工程学院,加入了壮阔的战略导弹方阵。4年后,他毕业来到了杨业功生前所在部队。如今,黑黑脸庞、精明干练的杨志,已经成长为某导弹旅一个阵管分队的政治指导员,如他所在的分队营院里那棵大树一样,在山沟里深深地扎下了根。

“我守护的阵地都是杨业功司令员亲自规划筹建的。”一转眼,杨志已经在这里待了7年,他习惯了每天与大山为伍、与长剑为伴。

斯人已逝,长剑倚天。虽然已经离开了十多年,但是导弹司令杨业功的足迹,仍然镌刻在一支支导弹劲旅。

杨志所在的导弹旅,是本世纪初,在杨业功的亲自筹划下组建起来的。为了让这个旅尽快形成战斗力,从每个导弹发射阵地的选建,到导弹武器的列装,再到部队的训练演练,杨业功都为之倾注了大量的心血和汗水。直到他的生命进入倒计时之际,他还时刻惦记着这支部队的发展。

2004年6月9日,已经病入膏肓的杨业功,从昏迷中醒过来,就给时任这个导弹旅旅长的陈楚华打电话,询问旅里达标考核的情况,叮嘱他一定要把工作做细致。

不久,杨业功又进入了昏迷。3天之后的7月2日凌晨3时,杨业功怀着对导弹部队深深的眷恋离开了人世。

就在当年,这个导弹旅全体官兵用优异的考核成绩,告慰已经远行的导弹司令杨业功。

带着杨业功的希冀,这支导弹旅一路负重前行。去年,他们成功地发射了第100枚导弹,还先后开创了夜暗连续突击、整旅整营发射和集群突击等先河。在全军作战能力集中检验评估中,全旅官兵以全优的成绩通过了这个战斗力建设的全面大考。

使命 党和部队重于生命

杨业功经常说“只有在和平时期把训练推进到极限,战时才能应付自如”,他总是以“坚持与时间赛跑”的紧迫感抓战备、搞训练。

今天,这个导弹旅牢记使命任务,把时刻准备亮剑作为永远保持的姿态。

这是他们组织营合成训练情景。一个凌晨,虽然白天的温度到了近30度。但是,一阵暴雨过后的南国大山,山谷中漆黑幽静一片,穿着大衣仍然觉得阵阵寒意。

越野车沿着崎岖的山路跑了1个多小时,通过了数道警戒线,转过一道大弯后终于停了下来。这时,听到路边传来低沉的发动机声音,走近一看,几名号手穿着厚厚的防护服,在夜暗条件下,正在全副武装地起竖一枚导弹。

“像这样的演练,一晚上至少要搞三个波次,到早晨5点多才能结束。”发射四营营长陈晓剑对记者说。

“正如杨司令以前要求的,只有平时连强了,打起仗时才能强。”一辆导弹战车下,1995年入伍的二级军士长曹海根,正带领自己的作战单元进入了发射倒计时。

这名优秀的导弹号手,始终忘不了与杨业功的两次见面情景。

一次是在2001年。当时曹海根和部队正在执行一次演习任务。“演兵场上看见杨司令,身材不高、精神矍铄,讲话时简短铿锵,匆忙的脚步中仿佛带着风。”曹海根说,“感觉在他的眼里,没有什么比使命担当更重要,他是一心想打赢、谋打赢的军人标杆。”

的确,杨业功就是把党的事业和部队建设看得高于一切,把履行使命、不负重托看得比生命还重。

曹海根现在是发射二营的士官长。这名老兵和新兵一样,每天出操训练、操作导弹。他的妻子说:“海根有时休假在家,只要连续待上几天,就有点魂不守舍,想回部队。”

曹海根所在发射二营许多官兵都说,想想杨业功直到病危临终前,想的仍是“何日请缨提锐旅,决战决胜伏强魔”,自己更要一门心思琢磨好打仗的事。这个营由于执行重大任务出色,荣立了集体一等功。

火箭军某基地领导告诉记者,杨业功将军时刻把履行使命当作毕生最高追求的精神,早已融入到了基地部队和全体官兵的血脉之中。

分享到

今天八一建军节!清晨天安门广场升旗仪式,游客高呼:“祖国万岁!”

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2周年:为新时代军人塑像

八一建军节,向这群威武之师,致敬!

2500件明星兵器亮相军博,数千军事文物再现革命史

迎接八一建军节致敬功勋老兵 志愿者走访37站慰问83人次

朱德陈毅发动宜章年关暴动:先有湘南起义才有井冈山会师

八一建军节看“史上最燃军旅美术展“ 向人民军队致敬!

中央军委将颁授“八一勋章” 功勋荣誉表彰制度体系介绍

大别山农民自卫军发动“黄麻起义” 首次提出“红军”这一称呼

习近平参观主题展览时强调:铭记光辉历史 传承红色基因

秋收起义主要策源地和率先爆发地修水:在党史军史有“三个第一”

180余张珍贵照片,46万字原刊报道,1870年代外国人怎么看中国?

八臂哪吒与明朝改建北京城有关?施爱东:传说的产生不会早于1940年代

端午节是防疫节,老北京为了与疾病作斗争也是拼了

AI技术修复上色的老北京火了,从影片内容看可能有这个错误

“崇效寺的牡丹,花之寺的海棠” 一日看遍旧京花

将火车车厢作为临时隔离营,自制口罩,北京曾有位战“疫”先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