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剧《白鹿原》收官时好口碑始终如一 社会反响微乎其微
2017年7月5日讯,电视剧《白鹿原》收官时,好口碑始终如一,收视率问鼎,但作为一部经典改编剧,它在社会上引起的反响微乎其微。甚至,播出前期该剧的收视率一直被口碑不佳的《欢乐颂2》压住,直到《欢乐颂2》剧终,《白鹿原》才在收视榜上冒出头来。编剧申捷感慨:希望《白鹿原》能经得起岁月考验,多年后观众还会一遍遍反复品味。
《白鹿原》收官时,好口碑始终如一
“反复”、“品味”都需要时间,但《白鹿原》的平淡无声恰恰因为创作者所付出的时间无法得到观众等量的时间回应。《白鹿原》筹备17年,与如今大多数的电视剧赶进度的做法不同, 94位主演,400多位工作人员,4万人次的群众演员,以及拍摄期间的十多次重大的转场,编剧耗时三年改编剧本,演员务农体验生活两个月,剧组拍摄227天,重要演员平均在剧组半年有余,后期制作长达一年半……这是一部按照传统范式,经典标准对名著改编、拍摄的电视剧,可以说,所有参与其中的创作者,为其不吝时间。然而,对《白鹿原》的评论里,主流观点认为,它的节奏偏慢,是影响前期收视率的两个首要因素。
电视剧一味地快,强调节奏感,近两年来,这种对速度的追求已经从剧情延伸到拍摄,如今更出现了各种滥用替身,正面无法使用替身时便用抠像技术把演员嵌进场景中的“高效”手段。如此一来,观众需要一边看剧一边辨认演员真伪。提速有手段,有捷径,出了问题再减速时,才发觉纠偏是需要付出代价的。或许,《白鹿原》没有取得与之相应的影响力,就是电视制作业所付出的代价之一。
编剧申捷认为:“不能因为前面的收视低,就指责这部剧的节奏有问题,做这样一部大戏,我们不能急功近利,什么惹人眼球就做什么,如果那样,我一开场就该详细描写白嘉轩六个老婆怎么死的,那多有意思,肯定比仙草倒在雪地里出场强。”《白鹿原》播出后举行的专家研讨会上,与会专家认为,《白鹿原》在现在这样的焦灼时代里,几乎是不可想象的,“这几年影视行业的乱象观众都看在眼里,每年就只能靠着一两部剧来支撑门面。《白鹿原》原著中有一句话‘自信平生无愧事,死后方敢对青天’,相信它会镌刻在每个人心里。”
研讨会上,包括经历了电影版和两版话剧改编的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仲呈祥在内的与会专家,一致认为《白鹿原》电视剧版的改编在文学名著改编上提供了大量新鲜经验,从叙述语言到影像语言的转换,可以说都是做了加法。反观当下国剧市场大部分作品均来自文学作品改编,原创剧本已经极少,因此电视剧《白鹿原》的经验更值得复盘。《陈忠实传》作者邢小利表示,“电视剧里,原著的人物和主要故事可以有的都有了,总体看来,《白鹿原》是一部多年来难得一见的良心剧,深沉、大气、感人、动心,是可以告慰陈先生的。”
陈忠实先生长子陈海力感慨地说,家里现在还保存着一份2001年父亲与电视剧《白鹿原》总制片人赵安签署的改编协议,“但是这个协议应该不是我父亲签的第一份,也不是最后一份。在后来的10多年里,有许许多多的影视剧公司都跟我父亲联系过,最后都是无疾而终。我父亲在这种情况下,已经对改编从开始的充满期待,到最后就无可奈何了,甚至再有人找他,他好像已经不太关心这个事了。但在这十几年来,赵安先生一直在坚持,一直到把这个立项拿下来,改编完,最后是到现在播完。我父亲曾经说过,所有的改编他最期望的就是电视剧,书现在出版20多年了,今天能够播映,我觉得这本身就是一种成功,谢谢所有为这部剧付出努力的人。”
(原标题:吃惯了快餐,忘记了品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