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住供暖管线末端老楼,居民仍冻得哆哆嗦嗦
记者 鹿艺佳
2023-11-15 09:08

本市迎来正式供暖已有一周,一些市民家里还是不暖和,尤其位于老小区管线末端的住户,更是长期备受供暖难题的困扰。古城路、复兴里等老小区的居民近日拨打12345热线或向本端反映,家里暖气片凉得冰手,维修师傅上门放水放气后热乎了一阵,可没多久又凉了。

记者调查发现,单管串联、线路老化、热量损耗、距离过长、检修困难……多种原因都有可能导致管线末端不热,由于情况复杂、治理困难,管线末端供暖问题成了顽疾。如何才能让这些居民家也暖起来?记者在探访中寻找答案。

古城路小区

放完水半小时暖气又凉了

11月10日晚记者来到张女士家,只见客厅的沙发上放着夹棉的被子,她穿着厚底棉拖。“屋里太冷,不穿棉拖脚底凉飕飕的。”每年一到冬天,张女士就要在沙发旁多备一条棉被,想窝在沙发里休息一会儿,得盖上被子才不觉得冷。

张女士2021年搬来石景山区古城路小区,每年冬天都遭受供暖问题困扰。当年看房时她就发现屋子不暖和,但当时房间里是老式铸铁暖气片,老化锈蚀严重,陈旧的门窗也四处透风。“我以为是暖气片太老了,只要彻底换新就能解决。”于是装修时她特意更换了新暖气片,并把窗户换成三层玻璃的断桥铝窗,没想到一番改造后室内温度仍升不上去。

客厅和卫生间的暖气片还有一点温热,但记者摸卧室的暖气片时,却凉得冰手。张女士说,家里面积小,一共就三组暖气,卧室暖气温度最低。记者留意到,卧室的温度计上显示17℃。“我在家里待了一两个小时,室内温度已经升上来一些,刚下班进家门的时候,温度只有13℃。”往年冬天最冷的时候,家里很少达到18℃。“天气好、太阳晒着、家里又有人走动、开火做饭的时候,温度可能达标,其他时候顶多16℃、17℃,等到半夜就更冷了。”

小区居民群里,不少人也在反映暖气不热。张女士说,古城路小区是1986年建成的老楼,同一单元的暖气管线是单管串联结构。记者看到,张女士家有一根穿楼立管从天花板穿进来,连接卧室的暖气片,下方还有一根管线穿入地板。“这就相当于把1到6楼的暖气片串在一起,热水从6楼逐层往下流,我家在4楼,暖气片已经凉了,楼下邻居家就更不热了。”

每年供暖季,张女士都要联系供热公司的维修人员上门七八次。今冬供暖当天她发现暖气冰凉,就联系维修人员,打开暖气阀门,放水大约10分钟后,流出的水逐渐热了起来,暖气也随之有了热度。可师傅前脚走,后脚暖气片又凉了。“每个供暖季师傅都要上门放水很多次,可根本解决不了问题。”她告诉记者,放水过程中水流增大,暖气里的水才能循环起来。“可我也不能每隔半小时就打一次报修电话啊!”

复兴里小区

暖气片常常如门把手般冰凉

同样住在管线末端的王先生也在为取暖发愁。王先生一家近几年搬到通州区复兴里小区,入住第一年就发现暖气不热。“我以为是旧暖气片锈蚀,把管道堵了,所以赶紧全部换新,可下一个供暖季温度还是没变化。”

王先生家里的暖气片只有一点温热,老人孩子在屋里都穿得不少。“今天这种温度已经是暖气最热的情况了,多数时候摸上去就像门把手一样冰凉。”王先生的母亲说,孩子年纪小,容易感冒,平时在家都得穿着厚外套,每年冬天还要开空调和电暖气辅助取暖。

据王先生介绍,该小区建于2000年左右,以前家里温度不达标的问题更严重,近两年进行过老旧小区改造,更换了窗户、加装了保温层,家里温度上升了一些,一定程度上缓解了问题,但对位于管线末端的居民来说,问题仍未得到根治。

和张女士家一样,王先生家的暖气片和天花板之间也有一根穿楼立管。“家里一共三趟管,每趟都是单管串联,其中客厅和卧室的水温是最低的。”他说,为了提高温度,他本打算多装几组暖气片。“我家在1楼,安装工人告诉我,这里是管线末端,热水从6楼逐层往下流,到1楼时水温已经不高了,加装暖气片的作用不大。”

“前端挺暖和,末端却得自己开空调。交一样的取暖费,享受的供暖待遇却大不一样。”这让王先生很发愁,在多次向供热公司反映问题都不见成效后,他转而希望能将现在的按面积收费改为按热计量收费,“温度低收费也低,这样更公平一些。”

记者了解到,《北京市供热采暖管理办法》中提及:“本市应当加强供热节能管理,逐步实行按照用热量计量收费。”2019年11月7日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的《关于调整本市非居民供热价格有关问题的通知》中,也明确了取暖费用有按面积和热计量两种收费方式。

但热力公司工作人员表示,实际上按热计量收费并不适用于所有小区。“按热计量收费需要安装相应设备,小区管线需具备一定的安装条件,目前来看,分户取暖是安装设备的必备条件,单管串联的老小区无法按热计量收费。”

工作人员解释说,按热计量收费主要是让居民能够根据情况自行调节温度,实现差异化取暖,目前新建小区多数采用分户取暖的方式,居民之间取暖相对独立,自家调节温度不会影响四邻,但老小区一般采用单管串联的方式,同一管线上各家各户相互影响,因此暂时无法安装相应设备。

调查

老小区管线末端为啥不暖和

梳理12345热线来电及本端接到的市民诉求,可以看到老小区管线末端低温是供暖问题的难点,单管串联、线路老化、热量损耗、距离过长、检修困难……各个小区的具体情况不同,温度不达标的原因也十分复杂,但归根结底在于热水循环不起来。

拿古城路小区来说,小区有多栋居民楼,分为不同的院落,各个院的供暖情况不尽相同。供暖公司维修人员介绍,1号楼和7号楼是问题较为集中的区域。“1号楼和7号楼是单独一个院,供热管线是从旁边5号楼引过来的。”该维修人员说,5号楼就在7号楼后方,仅有一墙之隔,但管线并未直接引入该院,而是围着院墙绕了一圈,途经一排底商,最终从楼前的大门绕进来,再流经1号楼,最终连接到7号楼。“简单来说,这趟管绕了一大圈,走到7号楼已是最末端了。”

除了线路绕弯,该院供暖还面临另一困难。“这趟管是直埋,途中没有检修井,无法判断管道中是否有堵塞。”

维修人员尝试了很多办法,但效果并不显著。“如果能够重新铺设管线,设计新的线路,既能避免管线绕远,也能排查堵塞问题。”工作人员表示,目前这一设想还在申请阶段,是否可行尚难以判断。

对复兴里小区来说,导致热水难以循环的原因则不相同。小区供热管线是老旧的镀锌管,已经老化锈蚀,很容易漏水,加之小区管线复杂,漏水点位的排查难度大。“一旦出现漏水,热量就容易流失,管线又是单管串联,热水就更难循环。”工作人员表示,这种情况下根治难度很大。

如果要改为双管并联,每家每户都需要更改线路,不仅工程量大,还会影响居民家的装饰装修,难以协调。此外,加装循环泵的办法也不理想。“同一栋楼几个单元的供热立管由同一根‘天管’连接在一起,‘天管’是位于楼顶的横管,‘天管’分出多根立管,立管再从6层串联至1层。”由此,若单独在某单元加装循环泵,不仅容易产生噪音,还会和其他几个单元“抢热”。

值得借鉴

想办法让热水循环起来

管线末端供热问题虽然难治,但并非无解。记者探访中了解到,一些小区已经通过尝试和创新,有效改善了末端供暖难题。

管线换新一楼升温至22℃

家住海淀区三街坊东社区玉泉路16号院的居民今年过冬心里很踏实。90岁高龄的王女士家住1楼,她说,今年家里很暖和,达到了22℃。

社区党委书记徐建华告诉记者,玉泉路16号院是1960年左右建成的央产房,管道老化锈蚀严重,以往每到供暖季,居民的投诉电话就会频繁打进来。“我们联合供热公司多次检查,锅炉房的各项指标都达标,可到了居民家,尤其是位于管线末端的1楼住户,温度就变低了。”徐建华说,根本原因在于管线太老,严重的锈蚀让管道内水流减慢,加上频繁爆管、漏水,热水循环不起来。

2019年底小区完成“三供一业”移交,属地便借机推动小区供热管线换新,根治末端供暖难题。

“今年10月,供热主管线已经全部改完。”徐建华说,以前管线又薄又脆,稍一加压就爆管,如今换上了新管线,内径更大,水流量增加了,容易循环了,楼上楼下居民家里的温度差别也就小了。

此外,不再担心爆管,供暖公司也可以根据天气情况适当加压。“以前热力公司的维修人员根本忙不过来,电话时常打不通,今冬截至目前,只有一两户低层住户反映家中温度较低,但通过放气就恢复了正常温度。”

老楼加装侧管也能个性化调温

朝阳区延静西里小区则在更早时候就开始摸索解题新思路。2020年底本端以《供热老大难小区今年暖了吗》为题,报道了该小区部分居民楼作为试点,进行供热管线改造的情况。今年11月13日回访时居民告诉记者,这几年家里冬天不仅变暖和了,还能自由调节温度。居民说,经过改造,她家中的温度最高时达到24℃。“觉得热了就把阀门调小,长期外出就暂时关上,既不影响邻居还能节省资源。”

据了解,这样的改变在于居民楼使用了四通阀、加装了侧管。这一改造涉及到入户,最难之处在于协调,属地、产权方、物业及热力公司等各方都做了大量工作,最终让改造顺利推进。四通阀可以改变二次水的循环方向,通过提前设置,过去一直是自上而下循环的老楼管线,现在可以定时逆向循环,变为自下而上,如此往复循环,底层不再是“末端”,顶层、底层便可以“两头热”。

该小区物业公司工作人员王金立介绍,加装侧管实现了串联变并联。“单管串联的情况下,一旦某一户居民家中阀门关闭,整趟管线的水流就无法循环。”2019年管线改造后,各家的每组暖气片都加装了一根侧管,这样一来,即便某户居民关闭自家阀门,水流仍会通过侧管循环。“老小区也实现了分户取暖,居民可以个性化调温。”

(封面图由视觉中国提供)

来源:北京日报客户端 记者 鹿艺佳

如遇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相关文章刊发之日起30日内与本网联系。版权侵权联系电话:010-85202353

打开 APP 阅读更多
相关

    请点击右上角···分享

    北京日报客户端
    记者 鹿艺佳
    2023-11-15 09:08

    长按二维码
    查看文章详情

    长按海报点击保存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