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想怎样安享晚年?您理想的老年生活是什么样? 同答“老有所养”大课题
记者 魏婧 制图 冯晨清
2023-06-05 14:27

开篇的话

为解“老”问题,找出新办法

贾亮

孝老敬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让老年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乐、老有所安,是当代中国的庄严承诺。党的十八大以来,北京市按照首善标准,在养老服务上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绩;随着老龄化程度日益加深,进一步探索并构建与首都发展实际相适应的、与老年人需求相匹配的养老服务保障体系,是时代的新课题。

北京晚报始终关注老年事业,深得老年读者的喜爱和信任;近年来,开辟专题专版,关注老年人的生活状态,为老年人提供服务。老年人在日常生活中还有哪些难点痛点,一直在我们的牵挂中。

在接下来的几个月里,本报记者将深入事关养老的各个领域,具体了解养老政策的落实,实地考察养老助老设施;走到养老社区和居家养老的老人身边,设身处地了解老人的诉求。通过扎实采访,呈现北京市养老的全局性面貌,挖掘具有启发意义的新做法新经验;与此同时,我们更要记录社会各界特别是老年人的意见建议,实事求是地反映养老事业发展遇到的瓶颈。

通过养老大调研,希望职能部门更加了解老人的所思所盼,特别是急难愁盼,能推动一些问题得到及时有效地解决,甚至助力形成长效机制,在全社会形成更为浓厚的敬老爱老氛围,在点滴改进中增强首都老人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让所有老年人都能有一个幸福美满的晚年,是“京城养老大调研”的出发点。我们期待,在调研的过程中,您能找到情感共鸣、提出切实建议、破题养老之道。

为了更好地倾听市民心声,本报与国家统计局北京调查总队即日起联合推出“京城养老大调研”,通过调研问卷的形式,收集最广泛的意见。

敬爱的读者朋友,您有什么话,请对我们说!

请扫描二维码参与问卷调研

数据来源(北京市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国家统计局北京调查总队、北京市民政局)

调研样本

高龄独居

就想在自己小屋里,过随心日子

马秀琴自己准备的“早午餐”

核桃园南里5号院身处宣南腹地,一幢幢平房相连,勾勒出狭窄曲折的院落,容不得两人并肩。这里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和民俗文化,更有一起走过几十年光阴的街坊邻居。

经过坐在门口聊天的老人、趴在墙脚打盹儿的猫咪,胡同深处,是马秀琴的家。推开门,就能闻见扑鼻的香味,厨房里蒸锅刚上气儿,里面是胡萝卜牛肉馅包子。

“都是我做的!”马秀琴有些得意,虽然牙只剩下几颗,但老人胃口不错,日常生活基本可以自理,想吃点什么就自己张罗。厨房里小锅小灶一应俱全,冰箱打开也是满满当当。

刚刚上午10时,这几个包子是马秀琴的“早午餐”。和大多数老人不一样,她习惯晚睡晚起,爱看回忆录、战争片、连续剧,每天得看电视到十一二点才睡觉。已是90岁高龄,就讲究个一切随心。

马秀琴一生未婚,1956年参加工作,是公交售票员。“年轻时候要强,年年都是组长。跟车时上去下来,提水拎桶的,可受过苦。父母去世得早,几个侄子是我帮忙带起来的。一来二去,把自己给耽误了。”令她欣慰的是,侄子很懂得感恩。每周都会来看望,给她买吃的、日用品。还嘱咐她别摔着碰着,要够什么高处的东西言语一声。

2021年,核桃园社区被命名为全国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马秀琴也是社区重点关注对象。她不会用手机,家里有社区安装的“一键呼”座机;冬天还送来电暖器。街坊邻居出门,也不忘来问问她,需要捎带些什么。“时不时就有人来问,马姨最近怎么样,都可惦记我呢!”

有时,马秀琴会去附近的超市购物,每每收款员询问年岁,她都回答“80多岁了”,已足够让对方赞叹。“这我要是说90岁,不得惊着他们!”如果说前些年还有对养老的担忧,如今上了岁数,反倒很知足。“眼睛能看见电视,耳朵也不聋,不看病不吃药就是幸福。我就想在自己的小屋里随心过日子。”

子女照料

有闺女的承诺,我这心里踏实

王淑芳多年义务扫楼

穿过只有老街坊们才知道的“秘密通道”,便离开了极富生活气息的平房胡同。不远处,核桃园南里3号楼内,74岁的王淑芳拿着扫帚,正从顶层一圈圈向下打扫。红砖老楼虽有年头,在老人拾掇下,也维护得敞亮整洁。

王淑芳家住二层,屋里洁白清爽。她和老伴都爱干净,志同道合过了一辈子,今年迎来了50周年的金婚纪念。“闺女给我俩买的鞋,花了快一千块呢!”

早先,闺女一家也跟老两口同住,随着外孙女长大,为了给孩子独立空间便搬走了。离得倒也不远,属于“一碗汤”的距离。只是外孙女马上要中考,功课繁忙,闺女回来少了些。提起外孙女,老人很是骄傲。“孩子是我看大的,现在个头一米七多,学习很好。”

闺女孝顺,小孩乖巧,王淑芳觉得自己没什么烦心事儿。“以前老伴血压高,我得过冠心病,但这些年状态挺好。”老两口现在就是把生活安排充实,每天琢磨着去哪儿遛弯。王淑芳手机用得熟练,她带着老伴坐地铁去园博园,坐公交去涿州,还计划着去趟香山,坐一回西郊小火车。

另一方面,作为党员,王淑芳热心公益。刚退休那会儿,她就参与“一帮一”结对,照顾隔壁一位年长12岁的大姐。“她两个儿子都离得远,特别信任我,钥匙都放我家。”

以前,这位老大姐是楼门长,后来干不动了,就让王淑芳接了棒。社区有点什么事儿,她从不推辞。包括义务扫楼,另外几个单元门也都有这样的热心邻居,大伙儿互相影响,已经坚持了好几年。

转眼间,隔壁大姐86岁了,最近在找养老院。关于自己的养老,王淑芳也考虑过。老伴提出,以后走不动了就去养老院,但闺女不同意。“孩子说了,你俩不用着急,将来我伺候你们,不就是吃吃喝喝,洗洗涮涮?你们看着我长大的还信不过,您就放心吧!”说这话时,王淑芳笑得一脸满足,“听这话我心里就踏实了,现在就争取把身体养好,给孩子减轻负担。”

来源:北京晚报 | 记者 魏婧 制图 冯晨清

流程编辑:U016

版权说明: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网站上的文字、图片、图表、漫画、视频等内容。
未经许可即使用,或以此盈利的,均系侵害本网站著作权及相关权益的行为,本网站将追究法律责任。
如遇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相关文章刊发之日起30日内与本网联系。
联系方式:takefoto@vip.sina.com

打开 APP 阅读更多
相关

    请点击右上角···分享

    北京晚报
    记者 魏婧 制图 冯晨清
    2023-06-05 14:27

    长按二维码
    查看文章详情

    长按海报点击保存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