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在房山区良乡镇工业开发区内有一座墓,墓碑高3米,宽近1米,上书馆阁体“望诸君墓”。墓碑旁立有汉白玉石柱两根,上刻民国十二年(1923年)良乡知县所书对联。它就是乐毅墓。
资料图 安旭东/北晚新视觉供图 图文无关
乐毅(yuèyì)是战国时期燕国名将,出生在现在的河北省灵寿西北,后死于赵国,如今河北省邯郸市邯山区召乡境内,也有一座乐毅墓。乐毅为何有两座墓,这缘于他与燕国和赵国的关系。
乐毅,中山灵寿人,其祖先乐羊曾担任魏文侯的将领,为攻战中山国立下汗马功劳。魏文侯把灵寿封给了乐羊,后来中山复国,赵武灵王的时候赵又灭掉了中山国,乐毅也就成了赵国人。
赵国“沙丘之变”(太子章和赵惠文王争夺权力,太子章兵败而死,赵惠文王将赵武灵王饿死在沙丘)后,乐毅在赵国看不到希望,就从赵国到魏国,听说燕昭王金台招贤,又从魏国到燕国。
这里介绍一下当时的燕国背景。燕国是周朝分封的第一批诸侯国,燕国的祖先是召公奭,奭是周文王庶出的儿子,周武王弟弟。因奭公务繁忙脱不开身,就把儿子克派来主持工作。史书上对燕国记载较少,传到第十代燕惠侯时,才有零星的记载,有的只留下谥号。
公元前318年,燕国第38任国君哙,开始改革,燕哙做出了一件惊世骇俗之举:将君王的位置禅让给相国——子之,燕哙对子之俯首称臣。
三年后,在齐宣王的支持下,燕国将军——市被与当时的太子平一起谋划起兵,杀了子之。齐国以平定朝纲为名,趁机出兵占领了燕国。赵武灵王闻燕国内乱,将燕王哙的庶子——姬职从韩国送回燕国为新君,这就是燕昭王。
燕昭王和老臣郭隗商量报仇之策,郭隗说了句令后世永远铭记的名言:“帝者与师处,王者与友处,霸者与臣处,亡国与役处”(《战国策·燕策一》),意思是君王对待人才的态度很重要,如果任用只知听从指使的人不免要亡国。
燕昭王于是尊郭隗为师,并建“黄金台”广纳社会贤才,此举天下震动。
乐毅便是这个时候来到燕国,燕昭王任命乐毅为亚卿。在燕昭王的努力下,出现了“士争凑燕”的局面,燕国实力也大大提升。
那时,齐国的齐湣王压根不把燕国放在眼里,自负骄横,燕昭王看到攻击齐国的机遇来了,联合赵、楚、韩、魏、燕五国攻打齐国。楚国以救齐为名,派淖齿率兵入齐杀掉齐湣王。乐毅攻陷齐国城邑七十多座,燕昭王亲自赶到济水岸边慰问军队,用金银酒肉犒劳军队,还把昌国封给乐毅,乐毅封号“昌国君”。
乐毅在齐国作战五年,只有莒和即墨没拿下。这也给历史留下了一串疑问:乐毅为何攻不破莒和即墨两座城池呢?有多种说法,一是燕国当时国力和兵力不足以蛇吞象。二是乐毅受孔孟之道影响,以圣人为榜样,有更大的理想抱负,改变了战略决策。当然,齐国内部发生了变化也是重要的方面,如淖齿杀掉齐湣王,民众怨气很大,田单坚守城池不战,竭力寻找出路。
公元前279年,燕昭王去世,燕太子即位,称燕惠王。燕惠王从做太子时就曾对乐毅有所不满,齐国田单得知乐毅与太子有过节,就对燕国实施反间计。齐国散布谣言:齐国俘虏被抓以后不打不罚更不杀,乐毅想僭位,裂土封疆,留在齐国称王。燕惠王听信谣言,派骑劫取代乐毅,并召回乐毅。乐毅担心返回燕国后被杀,便投诚了赵国。赵国把关津(今河北武邑县)封给乐毅,封号“望诸君”。赵国对乐毅非常恭敬,以此震撼威慑齐、燕两国。
齐国后来打败骑劫,收复了齐国的局部城邑,而且把齐襄王从莒邑迎回国都临淄。燕惠王很懊悔用骑劫取代乐毅,导致燕军惨败。燕惠王更担心此时乐毅会借赵伐燕,于是派人致书乐毅表示道歉,同时邀请他返回燕国。
为此,乐毅写下著名的《报燕王书》,文中缅怀昭王的知遇之恩,表明了自己对燕国的一片忠心,“善作者不必善成,善始者不必善终”。他委婉地驳斥了惠王的虚伪,并表示决不因个人恩怨,借赵伐燕。
曹操《述志令》就记载了这段故事:乐毅投奔赵国,赵王想让攻打燕国。乐毅跪伏在地上哭泣说:“我侍奉燕昭王,就像侍奉大王您一样,我现在如果获罪,被放逐到别国,直到死都不会谋害赵国的百姓,何况是燕国的后代呢?”
因为乐毅的高尚品格,燕赵两国都非常欣赏他。此后,燕赵两国交好,且都并请他为客卿。乐毅死于赵国,葬于今河北省邯郸市邯山区召乡境内,燕国缅怀其劳功,为其修建墓碑,就是如今房山区良乡境内的乐毅墓。
千百年来,后人都很景仰乐毅的胸怀与大义。当经过燕地时,很多人会到乐毅的墓冢凭吊。唐代文学家柳宗元在《吊乐生文并序》中就写道:“许纵自燕来,曰燕之南有墓焉,其志曰乐生之墓。予闻而哀之,其返也,与之文使吊焉。”
(原标题:房山有座乐毅墓)
来源:北京晚报 作者 王东志
流程编辑:u027
版权说明: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网站上的文字、图片、图表、漫画、视频等内容。
未经许可即使用,或以此盈利的,均系侵害本网站著作权及相关权益的行为,本网站将追究法律责任。
如遇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相关文章刊发之日起30日内与本网联系。
联系方式:takefoto@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