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熊孩子”频繁出没,家长到底管不管得了?
2022-08-19 09:54

“孩子嚷嚷没毛病。我的孩子,我管不了。”近日,一段高铁上熊孩子吵闹的视频冲上热搜,而这已经不是吵闹熊孩子第一次成为舆论焦点。

过去一段时间以来,熊孩子吵闹引发的争议甚至冲突,广泛存在于各类公共场合。高铁上,孩子吵闹,家长吵架;电影院,孩子吵闹,家长不理;小区里,孩子吵闹,家长不睬。

记者在北京实地调查后发现,在吵闹熊孩子身后,真正应该起教育作用的家长,时常缺位。

地铁:孩子打闹,家长闭目养神

热搜视频里的熊孩子,是在高铁里吵闹。从2020年12月24日开始,铁路部门在京沪高铁、成渝高铁的部分车次试点“静音车厢”服务。由此可见,很多乘客对旅途环境的安静舒适有期盼。

地铁里,孩子穿鞋踩在座位上

交通运输部2020年4月1日发布的《城市轨道交通客运组织与服务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明确指出:乘客不得大声喧哗、吵闹,使用电子设备时外放声音。

但是,北京地铁里,熊孩子吵闹的事情,屡见不鲜。“熊孩子拉吊环荡秋千”、“熊孩子对奶奶大喊大叫”、“熊孩子踩座位玩耍”……这些还仅是发生在《办法》发布之后的短短两年间。

8月18日,记者在北京多条地铁线调查,发现熊孩子的踪迹依然很容易就能找到。

调查当天,全市降雨,但在地铁内,记者看到了穿着鞋、盘着腿、踩在座位上的孩子。孩子倒是不吵不闹,很乖巧地依偎在母亲身边。但是考虑到当天的雨情,地铁里的宣传广播,一直在提醒乘客,路面湿滑。孩子穿鞋踩座位的行为多少会对后续乘客造成影响。

在另一条地铁线上,能清楚地听到,宣传广播在反复强调,地铁里禁止手机外放声音。但一个家长,一直用手机,给孩子观看外放视频。地铁在摇晃,家长的手、手机、孩子的视线,一直跟着摇晃。

地铁里,家长外放手机视频给孩子观看

如果是多个孩子一起乘坐地铁,那更容易发生打闹。一对穿着同款衣服的孩子,在座位上不停地打闹。身边的家长,站着看手机,对孩子的打闹熟视无睹。一直到目的地,这一家三人下车,俩孩子才停止打闹。

地铁里,孩子在打闹,老人在闭目养神

在另一班地铁上,记者看到了大约是一家六口人。三个孩子,三个老人,每个老人各看着一个孩子。一个大孩子,很安稳地坐着。两个年纪稍小的孩子,从上车就没停止打闹。他俩一会儿争抢玩具、一会儿互相拍头、一会儿用额头顶撞、一会儿又扯起了口罩。地铁里的噪音,实际上很大,小声说话是听不清的。随着这俩孩子打闹的热情越来越高,他俩的声音也越来越大。记者站在大概五米开外,打闹的声音依然听得清清楚楚。

负责看管这俩孩子的老人,多数时间在闭目养神,看得出来,有些疲惫。倒是坐在他们对面、那个看着大孩子的老人,时不时提醒打闹的孩子,不要喧哗。记者陪着这一家人,坐了约有5站地,期间两个小孩的打闹行为,没有中断过。

小区:孩子打球扰民,有解决之道

在小区里,离家近,孩子们往往玩得更疯,也会因为吵闹,打扰居民的休息。如果小区内设置了一个篮球场,那常常就意味着扰民纠纷频发。

今年7月,本报就报道,在丰台区某小区,因居民担心扰民,而导致新建篮球场停工的新闻。该小区居民其实有两派意见,一派认为打篮球扰民,一派认为小区需要体育设施。但最终的结局是篮球场建设计划被取消。

社区里,孩子打篮球扰民的问题,有妥善解决的案例

在通州区某小区,记者看到了妥善处理打球扰民问题的案例,这或许能给一系列熊孩子吵闹事件一些启示。

在该小区的1号楼东侧,有一个篮球架。“我们小区本身没有篮球场,但是很多孩子又喜欢打球,于是,我们几个1号楼的家长就集资,买了一个简易篮球架。”居民老王说,篮球架一安装好,孩子们就兴高采烈地玩了起来。但是,很快,1号楼低层住户的投诉接踵而至。起初是投诉到物业,然后是居委会,最后是报警。拍球声“嘭嘭嘭”,篮球砸到篮筐“哐哐哐”,孩子们一边打球一边的嬉闹声,让低层的住户很苦恼。

老王以为,一旦报警,篮球架必拆无疑。但没想到,事情的处理,很和谐。“民警、居委会、我们几个家长、投诉的居民代表,坐在一起,商量解决的办法。”磋商的氛围很不错,渴望运动的诉求和希望安静的诉求,都得到尊重。最后,篮球架得以保留,但是对运动时间进行了严格的规范。每天上午和下午固定时段,孩子们可以打球。午休和晚间休息时间,一律不允许打球。

“我们家长还成立了一个小的俱乐部,所有到这个篮球架来玩球的,都拉到一个微信群,大家约法三章,强调不能扰民。”老王说,在扰民事件妥善解决后,篮球架也换了新,而且各位家长都达成共识,给孩子购买意外保险,避免运动伤害后不必要的纠纷。

“熊孩子背后,更多还是熊家长。”老王语重心长,“家长的言行,肯定会影响到孩子。家长友善、讲理,孩子自然也会看在眼里、记在心里。”

电影院:家长看片,孩子厅内嬉戏

电影院是另一个经常有熊孩子出没的公共场所。熊孩子在放映厅内撒欢打闹,家长不管不问,导致电影放映秩序混乱。更有甚者,2021年5月,广东东莞某电影院内,一个熊孩子踢打银幕,导致银幕损坏。

在北京的电影院,大人带着孩子看电影,如果看的不是亲子类影片,也是一件很容易“失控”的事。

“暑期这种情况尤为明显。”某影城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亲子类电影,如动画片,孩子们喜欢看。虽然放映厅内有时候也会闹哄哄,但孩子们能坐在座位上,把影片完整地,从头到尾看完。家长,只需陪伴即可。

但是,如果是家长喜欢看的电影,带着孩子一起看,情况完全不同。“比如战争片,像《金刚川》、《长津湖》这种,年幼的孩子,是很难看进去的。”他说,当孩子不能被影片吸引,那嬉戏,甚至打闹,就几乎是必然的。

按照操作流程,有观众反映情况,影院会第一时间实施干预。但大多数情况下,干预效果不佳。“家长不管的话,说实话,我们工作人员能有什么办法?最多只能安抚被打扰观众的情绪。”他透露,有时候孩子闹,家长不管,其他观众要管,那就更乱了,“最后就是家长也吵起来。”但是,也有家长会很配合地把孩子带走,提前结束观影。

广安门电影院市场部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家长带着孩子来买票,看什么电影,是他们的自由。影城卖票,就要做好服务。我们在售票环节,就会善意提醒,有些电影不适合孩子观看,音响效果太爆炸、场面太血腥等等。”她对现在家长自己想看电影的需求表示理解,“家长都不容易,想独自抽身看场电影基本无法实现。但带着孩子,还是尽量少选择容易刺激到孩子感官的电影。”她说,如果家长对提醒置若罔闻,也只能在出现熊孩子闹腾之后,及时干预,“没什么好办法,以劝为主”。

她提到一个有意思的现象,观影的熊孩子并不是一直都是熊孩子。“我观察过一些包场电影的秩序,同样是孩子,在老师带领下看电影和家长带着看电影,状态截然不同。大家也都清楚,现在几个孩子会怕家长?但是,基本上都怕老师。”她看到,在包场时,虽然观看的不是儿童题材影片,但现场秩序井然,没有喧闹,“甚至连去洗手间,孩子都要举手先告诉老师。”

电影行业专家温特在接受采访时说,现在有些电影院,已经开设了亲子影厅,专门为带孩子观影的家长服务。“我知道在深圳,有些电影院,还专门开设了儿童游乐区。不过只对影城的会员开放。会员家长可以把孩子暂时托管在儿童游乐区,自己去看一场电影。”但温特也说,疫情之下,影城生存困难,加大投入搞游乐区,依然是少数。

来源:北京日报客户端 | 记者 孙毅

流程编辑:U016

版权说明: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网站上的文字、图片、图表、漫画、视频等内容。
未经许可即使用,或以此盈利的,均系侵害本网站著作权及相关权益的行为,本网站将追究法律责任。
如遇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相关文章刊发之日起30日内与本网联系。
联系方式:takefoto@vip.sina.com

打开 APP 阅读更多
相关

    请点击右上角···分享

    北京日报客户端
    记者 孙毅
    2022-08-19 09:54

    长按二维码
    查看文章详情

    长按海报点击保存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