租号代练、冒用身份“攻克”防沉迷系统......孩子钻空子,商家偷着乐
记者 宗媛媛 莫凡
2022-08-15 14:20

国家新闻出版署下发的《关于进一步严格管理切实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的通知》将满一周年,然而,暑假期间仍有不少孩子通过租号、代练、冒用身份证等方式突破防沉迷系统,在其他时段疯狂玩网游。

漏洞

租号代练平台 限制不难突破

“想开黑?找我就对了,想玩几小时都能安排”“全面降价,喜迎暑假”……记者在调查中发现,尽管一些曾经活跃的租号平台已无法登录,甚至在应用商店集体下架,但在电商平台上,租号业务依旧火爆。

从租号须知来看,商家往往会在特别声明中提醒“未满18周岁禁止下单”,并在使用说明里标出“未成年人(未满18周岁)购买网络游戏类商品,须遵守国家相关法律规定并征得监护人的同意。”

选择相应套餐和时间后,平台提示“仅支持18岁以上用户购买”,要求填写实名信息。不过,这样的限制不难突破。记者随意填写一个成年人的姓名和身份证号后,即可正常下单,其间并未要求人脸识别。

在百度贴吧,记者以关键词“租号”进行搜索,页面显示“抱歉,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相关结果不予展现”,但只要将关键词稍加改动,就可以进入一款热门游戏的账号出租贴吧。该贴吧已有超过150万帖子,其中各类服务器、各种级别的账号应有尽有。记者添加一名号主的联系方式说想要租号,对方只是与记者确认了所租账号信息和价格,并未询问记者的年龄,还说如果出现人脸识别可以随时帮忙解除。

应用商店里,部分游戏租号App也依然可以下载,但不少用户在评论区里痛诉自己的上当经历:“有些号只要租了就不能退款,也不管号能不能登录,能不能玩,联系不到号主,也根本没有客服帮你解决问题。”

在网络游戏圈子中,除了租号以外,还有一种账号共享的行为被称为“代练”。账号的原号主可以在代练平台上发布订单,寻找合适的“打手”登录账号进行游戏,以获得更高的游戏排名或奖励。记者了解到,目前市面上的代练平台仍然存在身份审核不严的情况,这也给未成年人获取“不限玩”账号提供了可乘之机。

某代练平台的《接单者协议》明确写道,本平台禁止未成年人使用服务,接单者保证并承诺其已经满18周岁并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自愿遵守平台相关规定。但记者注册时,只需要提供一个手机号和一个QQ号后便显示注册成功,可以正常接单。在许多订单的内容详情中,也都写有“如果出现人脸识别,请自行联系客户上号认证。”也就是说,只要原号主是成年人,即使接单人是未成年人,也可以畅玩无阻。

在社交软件上,同样有个人招聘游戏代练。记者发现,应聘过程中只要求提供姓名和支付宝账号等信息,无需告知自身年龄。

冒用

有网站提供身份证信息

长期租号价格不菲,去做代练要有订单,对于未成年人来说,更简单的办法是直接用成年人的身份证注册账号。在一些网站上,有人专门提供“人名﹢身份证号”的组合信息,并标注“专门用于防沉迷实名认证”。

记者试用了其中的一些身份证号进行注册,有的在注册时会显示“当前身份证注册超过最大次数限制,请更换身份信息”,还有的可以顺利注册。

目前,仅有个别游戏厂商针对未成年人冒用成年人身份证的行为实施监测。记者从应用商店热门游戏榜单下载了5款不同厂商的游戏,并用成年人身份证号注册试玩,其中只有一款游戏要求进行人脸识别验证,另外4款游戏并未阻拦。

使用陌生人的身份证进行游戏,会有什么风险吗?记者询问了一家游戏的官方客服,对方说,游戏过程中不会受到任何影响,但当用户忘记游戏密码想要找回,需要向游戏的官方客服邮箱发送身份证复印件的扫描件。

除了利用他人身份证自行注册账号,还有一些商家提供了“一条龙服务”,在网络平台上售卖“初始账号”。记者了解到,初始账号大多出现在需要花钱抽奖的游戏当中,商家首先会注册大量游戏账号,并利用一些办法获取抽奖所需的货币,然后以十分低廉的价格连货币带账号一并售卖给玩家。

这些初始账号,也会成为未成年人逃避“限游令”的工具。记者看到,有些网店会特意给账号类型作出标注,有的是“三无账号”,需要在登录后自行绑定身份证,有的账号则是“死绑”或“死证”,指的是已经绑过成年人身份证的账号,未成年人拿来可以直接游戏。还有的账号标注为“单改”,指的是已经绑过成人身份证,不会被防沉迷系统限制,玩家买号后可以自行修改登录手机或邮箱。

售卖这类初始账号的店铺,有的会在商品详情中标注“未成年人禁止购买虚拟商品”,但记者与网店客服沟通购买事宜时,客服并未对记者的年龄进行任何提问。

值得注意的是,买卖游戏账号也成为电信网络诈骗的常见诱饵。反诈民警提醒,一些骗子引导学生进入虚假交易平台,制造假的转账截图或以“交纳保证金、账号提现失败、账号冻结”等各种理由,引诱学生反复转账。同时,利用未成年人打游戏付费害怕父母知晓的心理,要求受害人在转账后删除聊天记录、转账记录,毁灭犯罪证据。

探讨

在拉锯战中寻找平衡点

“暑假我们白天不在家,他有自己的手机,还设有密码,完全不知道他什么时候玩,也不知道具体玩什么。”作为中学生家长,小林妈妈对儿子玩网游倍感无奈。令她费解的是,儿子还是经常会要走她的手机,“在我手机最后一页上面有他下载的荒野乱斗,我就问他是不是他的手机上有什么限制,结果他支支吾吾也不说。”

据小林妈妈回忆,去年8月底实行最严“限游令”后,小林很快发现未成年人账号会受限制,于是就用家长的身份信息注册了成人号,“具体怎么操作,其实我也不太明白。”

至于人脸识别,小林妈妈更是不懂。“之前有一次,他拿着手机过来刷了一下我的脸,也没说是干什么,我当时正忙,就没太在意。”后来她才恍然意识到,自己可能是稀里糊涂配合孩子完成了验证。

“其实我能理解,孩子学业压力大,确实需要放松和调节,但还是希望他能有更健康的方式,而不是靠网游来减压。”相比起影响学业来说,小林妈妈更担心儿子玩网游影响视力,“他从小视力就不好,网游又基本都是在手机上玩,屏幕那么小,玩起来时间又长,难免会费眼。”

一年来,小林妈妈发现指望平台约束着实困难,家长管住也不容易,“归根结底还得靠孩子自己。”

在初中生小宇家里,网游背后也是一场旷日持久的“拉锯战”。“去年刚施行‘限游令’那会儿,他用的是未成年人账号,结果用了一学期下来,发现时间卡得太‘死’。”让小宇妈妈头疼的是,有时正出门在外,儿子还惦记着那个时间回去玩游戏,“还有的时候正做作业,也没办法玩。一旦错过那个时段,他就容易心浮气躁,觉得‘亏大了’。”

在小宇看来,同学大多都有成年人账号,不必受时间限制,白天也能约着一起玩,而自己无法加入,感觉很丢脸。

“经过谈判,我们最终敲定的方案是限制单日总时长,但具体什么时间玩,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来安排,有一定的灵活性。”今年以来,小宇妈妈按照新标准进行监督,“上学期间,周一到周五每天半小时,周末每天一小时。假期期间,周一到周五每天一小时,周末每天两小时。如果违反规定,就要双倍惩罚。比如,假期的周一玩了两个小时,那么周二和周三就不能再玩。”

如今,小宇妈妈默默安慰自己,“好歹玩游戏这件事由暗转明,在我们眼皮底下正大光明地玩,总比偷偷摸摸玩要好一些,也省得每天为游戏吵来吵去。”

(原标题:孩子钻空子 商家偷着乐

来源:北京晚报 记者 宗媛媛 莫凡

流程编辑:U022

如遇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相关文章刊发之日起30日内与本网联系。版权侵权联系电话:010-85202353

打开 APP 阅读更多
相关

    请点击右上角···分享

    北京晚报
    记者 宗媛媛 莫凡
    2022-08-15 14:20

    长按二维码
    查看文章详情

    长按海报点击保存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