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时,山东广饶县稻庄二村,因有15户的王姓家族,人称“王家胡同”,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中,“王家胡同”参军16人,后被当地人赞誉为“八路胡同”。
王又新出生于1899年,生长在王家胡同,受到了传统的家庭教育。他聪颖好学,品学兼优,1920年考入上海南洋大学学医,由于良好的家庭教育。在“五四”运动的影响下,积极投身爱国学生运动。1924年,王又新大学毕业,当时西医在中国刚刚兴起,面对城市生活的诱惑,他不为所动,毅然回到家乡,在广饶县城办起第一家西医医院:同安医院。在方便百姓就医的同时,还设法为百姓减少就医费用。王又新赢得了百姓的良好口碑,也积累了大量的临床经验。
王又新
1938年初,日寇铁蹄践踏广饶,同安医院很快被查封,打着“抗日救国军”旗号的国民党15旅、16旅派人联系王又新,想请王又新为他们服务,王又新对他们有所了解,断然拒绝,时隔不久,这两支部队果真投降了日寇。
这时,王又新的胞弟、共产党员王金章回到家乡,向王又新讲共产党的政策和抗日救国纲领,王又新耳目一新,觉得这正是自己的追求。不久,中共党组织派杜振东、石磊与王又新深入地接触,王又新从此投身抗日工作。
1939年,王又新在本村开设“又新诊所”,作为中共党组织的秘密联络点,以此为掩护,为八路军采购和输送药品,他借出诊、购药开展秘密活动,仅四个月时间,在大王、大马头、张淡等村先后成立抗日救国会。1940年1月,王又新调到宜都、寿光、临淄、广饶四县边缘区工作,当年2月,王又新加入中国共产党。
王又新的工作取得了很大成效,引起了日伪军的警觉,几次抓捕,都在中共党组织和群众的帮助下脱险,上级组织及时把王又新调入部队,任渤海军区卫生处医疗股股长兼后方医院院长。
在日伪军的频繁“扫荡”下,军区机关和部队转移到山东省小清河地区的垦利县境内,从1941年开始,王又新办起了“医护人员培训班”,他编写教材,刻制蜡版,装订成册,还带领医护人员,自采中草药,为救治伤病员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在两年多的时间里,培训了一批批医护人员,既满足了军区需要,还向外输送医疗技术人员。
王又新不仅克服了工作中的困难,还以超人的毅力承受了失去亲人的痛苦。王又新的弟弟王金章,是他参加革命的引路人,时任广北行署教育科长,于1941年10月在广北神堂被土匪抓捕杀害。1942年冬天,日伪军从王家胡同一次抓走9人,均为八路军家属,其中有王又新的母亲。敌人对她们严刑拷打,威逼利诱,意图从她们身上打开缺口,这9位家属没有一个屈服,在组织的营救下才脱离虎口。王又新的母亲因为受伤严重,一病不起,不久辞世。
在王又新的教育下,女儿王钦带动本族王鸿山、王君,以及本村的秦先礼一起参加了八路军,女儿与父亲在同一个部队,经历了血与火的考验。
1943年11月18日,日本侵略军调集了万余人的兵力,对山东省清河区抗日根据地“扫荡”,面对敌人的重兵,部队分散突围。12月3日,王又新和警卫员与大部队失去联系,在永安镇附近被日军包围。这时,敌人逼近他们,王又新毅然命令警卫员:“不要管我,你自己迅速撤退!”在掩护警卫员转移时,他把最后一颗子弹射向自己,警卫员安然脱险,王又新壮烈牺牲。
女儿王钦经历了这次反“扫荡”,在群众帮助下脱险。她继续了父亲的事业,没有辜负父亲的培养:王钦于1943年参军,1944年入党,抗日战争中,做过看护员、学员、卫生员、调剂员、司药,参加了田里庄、商河等战斗;后来在解放战争中,还参加了淮海战役、渡江战役;1949年后,在北京的保密单位工作……王钦获得多次嘉奖,1984年光荣离休。
王又新的英勇事迹具有极大影响力,在民族危难时,他坚信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把生命献给了中华民族抗战的伟大事业。
(原标题:反“扫荡”中舍生取义的医生王又新)
来源:北京晚报
流程编辑:TF0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