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晚首页

人文旧照

张家《水》之八十七年 流动的斯文

2016-02-18 12:00 网络 admin

2016年2月18日讯,从来没有哪个家庭杂志可以流动这么长的时间。如同一条长河,张家的《水》,源远流长,它走过了八十七年(2016年)的路。

66_调整大小

如今,它还在继续流动着,且辐射面越来越广,从纸质走进了互联网,从家人到亲友,到不相识的爱好者。一份小小的杂志,无意中透出了历史的意蕴,也透出了温馨的人情世故。

从最初的姐妹兄弟连同好友自发撰稿、印发,到抗战停刊,再到新时代的复刊,主编的年龄也从十五六岁的少年到了八旬九旬的老人。无论年轮如何前行,世事如何更迭,《水》的风格一如既往,始终未变。

1929年夏,《水》在苏州九如巷张家创刊;1996年春,《水》在北京张允和家里复刊。复刊主编历任为张允和、张寰和、沈龙朱。现任主编沈龙朱虽属于退休年龄,但依旧兢兢业业,为《水》的流动默默地做着贡献。

今年是《水》复刊二十周年,对于一份小小的刊物,值得纪念,因为它的二十年,发生了很多的历史变迁,张家的人也是去去来来,元和、允和、兆和、充和、寰和、晓平……用周有光先生的话说这是“残酷的自然规律”。当然,《水》也在创造着一份家庭刊物的历史和奇迹,它的引起关注也是淡淡的,如水,文学家、社会学家、出版家、曲家、普通读者等等,《水》成为了一个话题,成为很多人热衷议论点什么的题目。因此,主编曾巧妙地策划了一期“水的回流”,让张家人与关注《水》的家外读者隔空对话,实现文字交流。

《水》对于张家的朋友们来说,是一个传奇,是一段长长的斯文流动;《水》对于张家人来说,则是一份情感,是一个大大的家庭的亲情纽带;《水》作为一份家庭杂志,对于一个国家来说,它可能更是最小分子的历史亲历和见证。不管如何,《水》会继续办下去,因为每个张家人都无比地爱着这份刊物,就像是他们相互关爱着对方一样,无论他们是在大洋彼岸,还是大海的另一边,没有什么能阻隔了亲情的联系,就如同没有什么能够阻止了自然生物的生长和延续。

《水》就像是一个自然之物。《水》实际上已经是自然之物了。它将继续地给予我们无私的馈赠,我们期待着它的新一期的面孔,就像是在等待一朵寻常浪花的绽放。

分享到

180余张珍贵照片,46万字原刊报道,1870年代外国人怎么看中国?

八臂哪吒与明朝改建北京城有关?施爱东:传说的产生不会早于1940年代

端午节是防疫节,老北京为了与疾病作斗争也是拼了

AI技术修复上色的老北京火了,从影片内容看可能有这个错误

“崇效寺的牡丹,花之寺的海棠” 一日看遍旧京花

将火车车厢作为临时隔离营,自制口罩,北京曾有位战“疫”先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