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晚首页

专栏公道

从拜月到探月:变的是常识不变的是情思

2016-09-16 20:30 网络 TF006

常言道,“十五的月亮十六圆”,不过今年可不是那么回事儿了。天文专家指出,今年的中秋月是“十五的月亮十七圆”,上一次出现这种情况还是2007年。所以,想要看满月的朋友们还得耐心等到明天了。

}6[`0G[~3SCO)XX1~CRTT5B_调整大小

每逢中秋,与亲朋好友一道,享受酷暑之后的凉风习习与皓月当空,共话当下与过往,已成了每个中国人潜意识里再自然不过的反应。这项习俗被有的人称为“月亮情结”。自古以来,中国人就对月亮情有独钟。古人最初将中秋称为仲秋,早早就有在仲秋望日满月夜祭月的风俗;而在唐宋之后,中秋渐渐固定为一个团圆的节日。

中秋节,为什么被赋予了团圆的意味?同样一轮明月,为什么在西方就远没有东方“浪漫多情”?这关系古人的“移情”思维。天上月团圆,地上人团圆,于是月的“阴晴圆缺”,便关联了人的“悲观离合”。从古至今,多少文人墨客在这天抬头望月,甚至中国文学史上每一页都写满了仰望月亮的目光。

牙牙学语的时候,我们念“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长大些我们学“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再后来我们识得一点“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的况味,和“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的感慨……透过这些诗句,还有许多动人的传说,古人那思乡、怀古的情思,那忧天下、论古今的情怀,便能代代传承下来。

如今我们抬头望月,倒又比古人多出些不一样的感受。今天,我们已经知道了月宫里,并没有住着嫦娥、玉兔,也没有伐桂的吴刚。我们还知道,就在那浩渺的天际中,“嫦娥”曾落月,“玉兔号月球车”曾行进在被命名为“广寒宫”的地方,它延伸了人类的视觉,对月球进行了长时间的深情凝望……科技延续了神话,为中国人的“月亮情结”添上了新的时代色彩。这里头,有我们厚重的文化积淀,同时也见证着当代中国人在探月、航天技术上的突破。

当科技与人文连接,碰撞出的火花别样精彩。此前,有科学家从物理学层面解释“月亮情结”。他说,人体就是由很多个传感器组成的,眼球是光学传感器,耳朵是声学传感器,舌头和鼻子是化学传感器,皮肤和四肢是机械传感器。而这些所有的传感器中,光学传感是最容易带来情绪和感觉的。月亮这种“光感”,柔和不刺眼,它之于赏月者,便如同烛光晚餐之于恋人。

寄于明月之上的文化意蕴与科学技术,虽然维度不同,但都是美好情思的寄托,都足以点亮生活。还记得,在探月工程刚刚开始的时候,很多人不理解这有什么用;也有人问,古诗词究竟有什么用。诸如此类看似无用者有什么用处?功利点儿说,很多重要但不紧急的事,需要最为认真地对待,因为它的名字叫战略布局。缥缈点儿说,偏偏全赖这些巧妙情思,我们的月亮才会可爱起来,我们的中秋时节,才会更有意思、更丰盈呢。

扫一扫,关注微信公众号“北京日报公道”,还有更多精彩在里面。

扫一扫,关注微信公众号“北京日报公道”,还有更多精彩在里面。

 

来源:微信公众号 北京日报公道

分享到

北京:提前做好“两节”假期疫情防控准备,预防新冠、流感等叠加风险

10月1日至4日加班发3倍工资,其他几天怎么算?人社部明确了

七夕中秋重阳为啥集体“迟到”?国庆中秋双节同过下次再等11年

天坛公园特色文创两天卖了12万元,大福神摆件等成“爆款”

中秋小长假最后一天预计超30万人进公园,游客最爱逛颐和园天坛

欢庆中秋佳节!圆明园重现黄花阵游园习俗,金融街上演灯光秀

香港举办中秋彩灯展,主展是近百米长、手工扎制的金龙彩灯

“卢沟晓月”照亮中秋夜 众多市民来此感受燕京八景之一

中秋月圆“人难圆”,风波中的香港家庭,令人唏嘘……

尝非遗月饼,赏自编节目,北京平谷人的中秋节这么过!

泡沫箱,旧雨伞,礼品盒,这里的居民就地取材制成2500盏花灯

“圆月”照进园博园  中秋节带您共赏“卢沟晓月”

大跌眼镜!复课半月超千名学生感染,这所美国大学竟忙着下封口令

高考受瞩目,大V狂赞民国教育公平遭群嘲:如今还当国民是文盲?

读懂国庆,更爱国家!这个长假,爱国是最核心的主题

所罗门群岛与中国正式建交,王毅外长这几句话很提气

乱港暴徒今欲“决一死战”,总指挥们却跑路,可悲“炮灰”看不透

港警别无选择首次鸣枪示警!面对暴力升级,该出手时必须出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