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大战可席卷全球致亿万人丧生 关于战争还有什么不曾谈到
人类无疑是这个星球上最复杂的动物,复杂的主要含义就是有许多矛盾之处。比如,科学家们研究认为,人类是最暴力同时又是最宽容的动物。人类的大战可以席卷全球,导致亿万人丧生,但人类又可以如罐头里的沙丁鱼一般挤在公交车、地铁里,而相安无事。既有“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的慷慨激昂,也有“凭君莫话封侯事,一将功成万骨枯”的悲天悯人。
作者:风灵
战争,还是和平?这看起来像是哈姆雷特式的天问,在人类历史上始终处于核心地位。加图研究所高级研究员汤姆·G·帕尔默主编了文集《和平、爱与自由》(Peace, Love & Liberty),试图从科学与哲学的角度来回答这个问题,而不仅仅是诉诸情怀。
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史蒂芬·平克的《人性中的善良天使》(The Better Angels of Our Nature: A History of Violence and Humanity)一书风靡全球,但早在这本书的中译本问世之前,我在翻译《和平、爱与自由》时,就被平克的一篇短文“战争的衰落与人性的概念”而惊艳到了。
可能很难相信,但战争的发生率正在降低。根深蒂固的观念认为,人类具有先天性的暴力倾向,因此所谓战争趋于减少只是人为的结果或侥幸的赌运。但自称是霍布斯主义者的平克却认为,人性不能简化为某种单一的性质,并非是人性本恶或人性本善的截然对立。
“大脑是令人难以置信的复杂器官,有许多可在解剖学上和化学上区分的回路。大多数心理学家认为,人性不是单一之物,而包括多元的智能、模块、官能、器官、驱动力,或其他的子系统。其中一些子系统驱使我们使用暴力,但别的子系统又抑制我们的暴力倾向。”尤其重要的是,导致暴力的动机,未必是固定的,自我调节的,而很可能因地因时而变,这就给改变提供了可能。
平克尤其重视思想的作用。“其中一种抑制暴力的机制是能够产生无穷无尽的思想的开放式组合系统。而在这些思想之中,存在减少战争可能性的制度。”
到底什么样的思想抑制暴力,什么样的思想激发暴力?本书的编辑、同时也是主要作者的帕尔默以一篇雄文“和平的哲学或冲突的哲学”深入分析了这个问题。
自由主义的哲学是和平的哲学,认为和平且自愿的合作既是理想,也具有现实可能性。而其他的种种意识形态,无论是左翼还是右翼,“却假定人的生命不可避免充满了纷争、冲突、斗争甚至战争,阶级之间、种族之间、文明之间、民族之间、利益之间或宗教之间的纷争、冲突、斗争与战争。”
也就是说, 战争和冲突在很大程度上是意识形态、是哲学观的自我实现。比如,法国保守主义作家约瑟夫·德·迈斯特(Joseph de Maistre)就兴奋地宣布:“战争是人类的固有状态,也就是说,人类的鲜血必须持续不断地在地球上的某处流淌。”
这是好事,因为战争既然是源于思想,那它就并非不可避免。战争与和平就只是选择问题。让和平更具有现实优势的最伟大制度首推商业。埃曼努埃尔·马丁详细介绍了供给侧理论鼻祖、法国经济学家萨伊的和平经济学:“和平的经济学:为什么邻居比你富是件大好事?”认为一国能从战争中获得好处是种幻想,因为战争是负和博弈,“一国的战争成本高于战争中的实际支出;其成本还包括了所有那些若非爆发战争,原本能得到的东西。”而真正的繁荣发达的方式,既能让自己得益,也能让他人得益,这就是双赢的自由贸易。自由贸易是和平的经济学基础。萨伊提出了“供给创造需求”的理论,贸易伙伴之间的财富增长会呈现“滚雪球效应”。
除此之外,这本100多页的薄薄文集中还收录了多篇简短却不简单的文章,比如“慎对战争的美国启蒙运动”,“战争的艺术”。
关于战争,还有什么不曾谈到的么?在谷歌搜索引擎中搜索关键词“war”,0.54秒后会得到大约1780000000条结果,这只是英文网页的搜索结果。在这些结果之外,还能增加些什么内容?是的,可以加上某些非常重要的东西——更多的理性。
如果你希望更加理性地看待战争与和平,本书将是你不会后悔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