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核工业再升级 第二十届太平洋地区核能大会北京开幕
“华龙一号”、CAP1400核电站、高温气冷堆……第十四届中国国际核工业展览会暨第二十届太平洋地区核能大会于日前在北京开幕,来自中俄法美德等12个国家的近300家展商参展。我国核产业链的100余家单位参展,全面展示了我国在核电、核燃料、装备制造及核技术应用等领域的最新成果和创新能力。
第十四届中国国际核工业展览会暨第二十届太平洋地区核能大会于日前在北京开幕
就在不久前,第四届核安全峰会在美国首都华盛顿举行,此次峰会以“加强国际核安全体系”为主题,共有52个国家的领导人或代表,以及国际组织负责人与会,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并发表题为《加强国际核安全体系,推进全球核安全治理》的重要讲话。
“核”,一方面是由其带来的新能源给世人的惊喜与憧憬,另一方面是由于放射性恐怖主义引发的核安全问题,天使与魔鬼的角色使得人们在面对这个字眼时态度复杂。
在核工业展上,中国国家原子能机构副主任王毅韧表示,未来几年,中国预计每年都会开工建设核电机组;核燃料循环产业也将继续朝着“规模化、自主化、市场化、国际化”的目标稳步推进。作为世界核能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核能事业将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在实现自身减排目标、优化能源结构、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也将为“后福岛时代”全球核能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据统计,截止目前,我国大陆在运核电机组30台,总装机容量约2831万千瓦;在建机组24台,总装机容量约2672万千瓦。2015年,我国自主研发的三代核电技术“华龙一号”通过国际原子能机构的通用核安全审评,国内首堆和国外首堆相继开工。我国自主研发的大型压水堆CAP1400和小型多功能堆ACP100等核电技术研发也进展顺利,具备了工程实施的条件。
展望未来,中国核工业集团董事长孙勤认为,中国的核工业正面临着发展重大机遇:首先是以三代技术为核心的核电新一轮规模化发展前景已经明确,核电发展配套的前后端能力和核能技术创新的新突破正在加快形成,这些将为中国未来核能开发利用的广阔前景奠定重要基础。其次,是“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互联网+”以及中国制造2025等都为中国核工业的发展提供了新机遇新空间。此外,中国国有企业调整改革一系列重大措施将全面进入实施阶段,这也将为中国核工业的转型升级发展争取改革红利带来有利条件。
王毅韧介绍,目前我国试验快堆运行良好,高温气冷堆示范工程建立迅速推进,超临界水冷堆、核聚变装置等先进核能系统研发取得积极进展,核燃料循环整体能力和水平大幅提升,不仅能满足自身发展的需要,还可以满足部分国际市场的需求。”中国已找到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核能发展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