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晚首页

深读封面

“南城老李”走遍北京的胡同 “暴走”京城记录胡同一手资料

2015-09-21 12:01 网络 TF007

2015年9月21日,第一次看“南城老李”拍摄的长达62米的北京胡同牌照拼图,会深感震撼,胡同的铭牌密密麻麻铺陈开来,它们颜色各异、锈迹斑驳,满是岁月的痕迹和沧桑的味道。看到它的人,会情不自禁在里面寻找自己住过或者去过的胡同。然而即便是北京人,也有很多胡同完全没听说过,有的甚至已经永远消失了。

q1

“整整8年,二环内所有的胡同我都走遍并拍完收录下来了,共有1900多条,再加上通州、丰台地区的一些胡同,一共是2038条,这基本就是北京现存的所有胡同了。”

留着摇滚青年式的披肩长发,张嘴一口京片子,1979年出生的李冬更愿意别人叫他“南城老李”,这个名字对于他似乎是一个标签,一种身份,一种精神之根。生于崇文,长在宣武,南城对他而言,是一种特别的存在。

然而,如今在北京的行政区划中,南城已经不存在了。“这是我生活了30多年的城市,但我却越来越认不出它。”这种困惑和危机感使他加快了拍摄胡同的脚步,8年来不知走破了多少双鞋,他要把胡同拍下来,画下来,记下来,完成心里的一个念想儿,那就是为北京的胡同保留下一份完整的资料。

“暴走”京城 记录胡同一手资料

q3

虽然看上去很摇滚,“南城老李”的职业其实是一名漫画师。他就职于一家教育机构,为幼儿教材配漫画插图。每天早上6点,他就要赶到双井地铁站,换乘6号线去西北三环外的四季青上班,在地铁里他每天都会遇到熟悉的陌生人,但是彼此间从没交流。

这让他更加怀念儿时生活的胡同,在他心里,南城有不同于其他城区的独特生活方式,房子虽然更加破旧,居民更为草根,但是民风豪爽实在,人情味更浓。

他出生的前崇文区河伯厂北巷11号是个小杂院,一家三口挤在一间10平方米的小房子里。“生活条件很苦,可现在回忆起来,心里会涌起幸福,会想起满院子飘香的炸丸子的味道。那时,一碗丸子整个院子的人都能吃到,一个院就像一家人。”

每天早上母亲带他坐23路公交车去双井上幼儿园。“我在车上最大的乐趣就是看窗外的各条胡同,尽量往深了去看。无论上幼儿园还是回家,路上就这爱好。”

6岁那年,“南城老李”去了前宣武区的槐柏树街上小学,直到20岁离开,这里留下了他最好的青春岁月。“下学就跟槐柏树那十几条胡同瞎跑”,他喜欢看院门口择菜的老太太,喜欢看小孩端着碗在胡同口吃饭,喜欢听一群南城爷们儿聚在一起侃大山、聊时事, “那个年代生活节奏缓慢,物价不高,也没什么压力。父母在单位上班,按点回家,治安很好,院门晚上一般都不锁,一群小伙伴每天就知道玩。”

“南城老李”最留恋南城这种平和、悠闲且又温暖的时光,“我人生前20年都在南城度过,以前的宣武区是我对北京这座城市情感的开启。即便2000年以后搬到了右安门外,我依然以为这里属于以前的宣武区管辖,直到2005年更换第二代身份证时才知道,我已经属于丰台区了,但和当时的宣武区只隔着一条河,很近,心里觉得并未离开宣武区。”

最开始,“南城老李”想画下心里的南城,可是速度太慢,2007年,稍微有点钱,他就买了一个小卡片机,一有空就在胡同转悠,走到哪拍到哪,直到2010年7月1日,宣武区被合并到了西城区。“那天我们一帮南城的兄弟姐妹齐聚南横西街的一家烧烤店,纪念我们最熟悉的宣武区。后来我在网站注册填资料时,发现已经没有了宣武和崇文这俩区的名字。”一种巨大的失落瞬间击中了他。

“一下子被刺激到了,觉得不能再这样随意拍胡同了,我想把南城所有的胡同收录下来,拍摄记录整理,做一个详细的第一手资料,是为自己,也是为这座城市。”于是,“南城老李”开始了胡同里的“暴走”。

去趟厕所老宅子被拆

早晨5点半起床,不到6点钟,“南城老李”就背着沉重的相机出门了。那些热闹的胡同必须要在早上7点半人群汇集之前结束拍摄,直到晚上6点钟以后,光线无法满足拍摄需求,他才拖着疲惫的步伐回家。这几年,“南城老李”所有的周末和节假日时间都是这样度过的。

“南城老李”是个做事缜密的人,每次出去拍胡同他都要事先做很多功课,先规划好路线,然后查阅相关的史料,了解胡同的历史沿革,明确自己要寻访的重点宅院。路线还要根据拍摄光照的需求算好方向,上午从东往西拍,下午从西往东拍,晴天的时候拍街景,雾霾的时候进院子。

拍得最多的一次,“南城老李”一天走了70条胡同。他还曾沿着二环路拍摄,走内环用了一天,外环用了一天。有时精疲力尽回到家,他才想起自己“暴走”一天居然中午忘了吃饭,“在外边通常不吃饭,我这人扛饿,吃饭太耽误功夫,而且一干起来就想不起来这回事了。”

说起这事,媳妇特别心疼:“每次回家,脚都走肿了,鞋没几天就磨破一双。拍完累了一天回来,还必须把当天拍的所有胡同分类整理好,记录下看到的情况,因为一耽搁就怕忘了,经常干到夜里一两点钟。”

这么玩命地拍是因为他心里着急,“你不知道现在拆迁的速度有多快,我得用腿和推土机赛跑。”前宣武区的大吉片、果子巷地区在金代就已经形成,曾是金中都城外最繁华的地段,会馆林立,名人辈出。“南城老李”在这里拍了一天没拍够,心里老惦记着那几座老院子,可是下周再去的时候,上次没来得及拍的院子居然找不到了,几天功夫就拆了。

最极端的一次是“南城老李”拍大江胡同的时候,“看中了胡同西口的一个老宅子,想先去一趟厕所再回头拍。就这么去趟厕所的功夫,回来发现宅子没了,一片尘土废墟。这才想起刚才胡同口围着一群人,原来他们就是拆迁工人,人家正准备施工呢。”

为进院子把媳妇“押”门口

q5

走了8年胡同,带给“南城老李”的不仅仅是身体的劳累,还有心里的各种委屈和不被理解。他留着的一头长发,在胡同大妈大爷组成的“小脚侦缉队”眼里,简直就是“坏人”的标志,无端被骂更是家常便饭。

“咱北京人讲究个礼貌,不像有些人进院就一通拍,拍完走人,我进人家院子一定得先得到允许,结果这一问,很多人就不让你进了。”“南城老李”现在已经积累了不少经验,进院之前先在门口听听,如果里面有外地人说话的声音,说明这个院子已经出租,进去一般不会遭遇阻力;如果里面全是北京口音,就要小心了,如果七八十岁老人居多,那就要做好接受“审查”的心理准备。“有一回被大爷误认为是拆迁踩点的,劈头盖脸把我一顿骂,再不跑就挨打了。”

收录完南城所有的胡同之后,“南城老李”决定把东城区和西城区的胡同也一并收录。可是在大宅院居多的东城和西城,他遭遇的阻力更大。“很多宅院被单位占据,为了混进去不得已只好撒谎,我给自己编排了各种身份,什么文保会、拆迁办、市宣委,门卫不搭理,还甩给我一句:‘我还联合国的呢!’那些囧事太多了。”

后来如何进院子都快成了“南城老李”的一块心病,媳妇实在看不下去,决定出手帮忙。说到这里,“南城老李”一脸崇拜地隆重介绍自己媳妇出场,他得意地说:“跟着我家女王大人,北京通吃,没有进不去的地方了!”

原来,老李媳妇在一家英语培训机构工作,学员来自各行各业,人脉很广,说不好就和哪处院子有关系,她四处打听求人帮忙,居然成功靠熟人关系混进了不少不对外开放的大院。实在混不进去的,就只能和人家死磕,对着门卫,夫妻俩大打感情牌,诉说老李为了拍胡同多么不容易。这周不行,就下周再去,有时候为了拍一个院子要去好多次,“没有介绍信,我就对门卫说押自己的身份证,实在不行把媳妇‘押’在门口,有好心人就真的放我们进去了。能成功进一个不开放的院子,那成就感就别提了。”

“南城老李”把这些年在胡同里遇到的囧事都画进了漫画“每日涂鸦”里,这些画被称为“南城老李的心情记录”,发布在他的微博和微信里。漫画妙趣横生,重现了他被大妈追打,乔装改扮、说谎甚至冒充精神病的故事,颇有苦中作乐之感,“南城老李”因此也拥有很多粉丝。

受了这么多委屈,“南城老李”却仍然矢志不渝,说起某个进不去的院子,他就会激动地站起来,在屋子里走来走去,满脸是痛心疾首的表情。他叹息:“真的,这事已经上瘾了,放不下了。”

也许你身边就是一个古迹

q6

8年时间,“南城老李”用自己的双脚踏遍了北京所有的胡同,他手头有一本1987年出的《实用北京街巷指南》,书中收录了当时内城区共有胡同3000多条,而如今,20多年过去,只剩下1900多条,随着他收录的过程,这个数字还在不断减少。

“南城老李”对他走过的这些胡同如数家珍,“从小学习不行,记性差,可是记这个一门灵。”随口说起某个故居,某个会馆,他立刻就能说出门牌号码,甚至现在里面住的什么人,房屋现状如何都记得一清二楚。

“喜欢,热爱,自然记忆深刻。我做这些是想让以后的北京人知道,北京不光有天安门和故宫,它随处都是历史,也许你身边就是一处古迹。”在胡同的寻访中,他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那些有名的、无名的北京人在这座城市留下的痕迹,这些构成了一个城市独一无二的味道。

“南城老李”曾经专门寻访菜市口铁门胡同,这是一条很不起眼的小胡同,却是见证历史的地方。“在前清,一提铁门胡同,老百姓都会和菜市口刑场联系起来。清末‘戊戌变法’失败,谭嗣同等戊戌六君子就是从这条胡同的南口为起点一溜往西次第排开,被一一砍下了头颅。据说,六君子的鲜血都流进铁门胡同的一条暗沟里,被当地人称为血沟。‘文化大革命’时期挖防空洞,人们还发现了青石板下的血沟。”如今的铁门胡同已经很破旧,没有什么像样的宅院,缅怀百年前君子就义的悲壮场面,令人唏嘘。

北芦草园75号,有一处已经摇摇欲坠的破烂小院。“如果没有特别人的指引,估计没人拿他当回事儿,更不可能把这里和程砚秋先生联系起来。这处院子正是程先生成名之前的居所,可以说,一代宗师就是从这里走出去的。如今小院大门紧闭,院内杂乱无章,也许再过那么一年半载的,我在去这里,什么都没了,连块砖头都找不到了。”南城当年是京剧名家云集的地方,“南城老李”寻访到的梨园故居有几十处,名伶已逝,老屋多半也已损毁。

在寻访中,“南城老李”很少会进老楼,但是有一次走到幸福大街,他却特意找到幸福北里6号楼三层12号去看了看,因为这里曾是最会讲故事的孙敬修爷爷的家。“1958年,老人正式迁入这座楼,这里也成为了他1949年后居住时间最长的一个家,同时他也在这里经历了人生中最不幸的10年。1984 年政府为他调整住房到崇文区广渠门内大街12号楼,直到1990年3月5日老人去世,共在崇文区居住了32年。”楼里的住户或许并不知道这里曾经住过谁,但在“南城老李”的耳中,仿佛又响起了“故事爷爷”那熟悉的声音。

q2

相较以前王府云集、多是达官显贵居住的东城区和西城区,“南城老李”更留恋充满平民乐趣的南城,翻看他的胡同寻访记录,似乎可以重现当年的繁华胜景,上百家大小会馆,林立的商号、票号、工会、报馆,名伶的一代风华,歌女的衣香鬓影……随着胡同的消失,城市的历史正在被人们忘记。

“我不是留恋过去,我只是希望人们能更多地关注门牌照片背后正在消逝的胡同。”“南城老李”把他走过的每一条胡同的资料整理好,写下了几十万字的寻访故事,他希望将来可以出版,让更多的人了解这些地方,这些人,这些事。

“如果有一天,我不得不离开这个世界,我希望人们能把我埋在这里。一株杂草会慢慢从埋葬我的地方孕育而生,就好似涅槃重生,继续着我的城南故事……”“南城老李”在他的画册里写下了这样的话。

 

本文来源:北京晚报-北晚新视觉网 张鹏

分享到

“国庆七十年·京城瞬间”地坛庙会话家常 民生情怀注解伟大时代

使用12项调查措施保持惩腐高压态势 北京两级监委已经留置61人

北京西城区为老旧小区更换39部电梯:困扰居民十几年的心病解除了

北京东城城管今天拆除14处自建房

北京地铁13号线五道口拥堵问题解决:“小手术”后大变样

政府办事大厅服务柜台该多高?标准答案:80厘米

北京“万能”便民服务中心对外开放:一个独特之处吸引市民注意

十亿元共享单车押金未退 中消协:预授权制“冻结”押金防挪用

北京最新天气预报:明天空气转差 后天北风再来

朝阳区小鲁店村有了集中充电车棚 电动车不进村居民更安全

小偷两度光顾张仪村路 盗走数万元财务仍未落网

《美在雅安》获纽约电影金像奖“最佳纪录片大奖”

北京慢行系统加速跑:5年治理3200公里自行车道

守护大运河 京杭再出发

明天起车险将有重大变化!责任限额提高,删减免责条款

少儿考级花样繁多,套路深

峨嵋酒家行政总厨开“宫保鸡丁”抖音号,退休打算拍“一周一菜”

白塔寺街区更新 优雅的精致这样打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