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晚首页

人文地理

地坛皇地祇神位前摆高钙奶八宝粥 如此穿越令人啼笑皆非

2015-04-16 12:00 网络 shixi

2015年4月16日 25处北京历史名园首批名录近日向社会公示,作为老北京九坛八庙之一的地坛,“理所当然”地成为首批入选的北京历史名园之一。然而,游走于已有480多年历史的地坛,却发现多处匪夷所思的事情。比如,在皇祇室皇地祇祗的神位前,摆满了矿泉水、雪碧、可乐、高钙奶、八宝粥……;在皇祇室“地坛文物陈列展”的橱窗中,将皇祇室出土文物的“祇”字多写了一个“点”,变成了“皇祗室出土文物”;在沙盘祭地模型的祭地文字简介中,称古代皇帝祭地已有三干千多年的历史,而众所周知的是,自打始皇帝嬴政算起到1912年最末一位皇帝溥仪退位,总共是2133年。更令人啼笑皆非的是地坛北侧钟楼前的一段文字介绍,三开间歇山式绿琉璃顶的重檐方形钟楼,竟然被写成了“歇山市”……

11

地坛歇山式钟楼

13

皇帝祭地迄今并无三千多年

在皇祇室“地坛文物陈列展”中有一处祭地沙盘模型,玻璃柜上还摆放着一段祭地模型简介,其中第一段写道:“每逢阴历夏至,皇帝到地坛祭地,古代祭地是皇帝为保佑自己的皇位长久,风调雨顺,五谷丰收,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当时祭地规模很大,由两千多人组成的仪仗队,当天东华门至地坛全线戒严,前两个月就开始整修斋宫,前十天选祭祀用的三牲,前八天开始整修迎送神位的凤亭、龙亭等,前三天皇帝和陪祀的王公、文武百官进行三天的斋戒生活,不理刑事,不宴会,不饮酒,不吃荤等……”

这里所说的皇帝祭地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显然有误。众所周知,皇帝的称谓始自秦始皇,亦即公元前221年。在嬴政之前,中国的最高统治者或称皇,或称帝,或称王,惟独没有皇帝之称。春秋战国时期,周王室逐渐衰微。一些实力强大的诸侯国的国君纷纷自称为王,如秦王、楚王、齐王、赵王、燕王等。公元前221年,秦国发展成为实力最强的诸侯国,秦王嬴政遂挥鞭四举,灭掉了其他六国,平定了天下。嬴政认为自己的功业是亘古未有的,甚至超过了三皇五帝。为了“称成功,传后世”,他决定改变王的称号。于是,嬴政召集群臣,商议改号之事。丞相王绾说:“三皇五帝虽然是天下共主,可他们实际上占领的土地不过方圆千里。可自商周起称‘王’才真正拥有了天下,而且他们的丰功伟绩可以维持七八百年,所以称‘王’最好。”秦王嬴政说道:“商朝七百年、周朝八百年的天下不算什么,我要的是万世永传的朝代。”这时,李斯提出:“如今四海之内皆是陛下的囊中之物,这是从未有过的事,陛下的功绩自然为三皇五帝所不及。古有天皇、地皇、泰皇,而泰皇最尊贵,臣认为陛下可称泰皇。”嬴政听了大喜:“依我看,‘泰皇’仍没多大区别,不如去‘泰’留‘皇’,采上古‘帝’号,称‘皇帝’。我称始皇帝,后世以数计,二世、三世,直至万世,传之无穷。”由此,开启了中国历史有皇帝的历史。到1912年最后一个封建皇帝溥仪在辛亥革命的炮声中宣布退位止,中国经历了83个王朝,共有408位皇帝,总共2133年。

如果抛开皇帝祭地来追溯古代祭地的历史,则又远远超过沙盘文字介绍中所说的“三千多年”。祭地礼仪源于远古,史籍中早有“夏以五月,商以六月,周以夏至祀地于泽中方丘”的记载,说明祭地至周代已形成一套完整的祭祀礼制。此后,历代帝王均沿用周代礼制,于每年夏至祭地于泽中方丘。此即《周礼·大司乐》中所记载的:“冬至日,礼祭天神,夏至日,祭祀地祇。”也就是说,祭地迄今已有四千多年的历史。

分享到

本周四“双星伴月”,夜空将绽放“歪着嘴的笑脸”

文津楼:与北海琼岛隔水相映,是当年全国规模最大的图书馆

七夕正赶上出伏头一天,天文专家:今晚头顶最亮的就是织女星

55年前《人民日报》的一则读者来信 引出北京胡同改名旧事

本周日夜空将上演“火星合月”,南大西洋等地还可见月掩火星

“保卫华北”!一二·九运动纪念亭:北京植物园樱桃沟红色纪念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