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大钊故居开放:守常先生曾孙女分享百年前革命故事
6月1日,北京市举行革命活动旧址开放日仪式。李大钊故居、京报馆旧址(邵飘萍故居)等多处中国共产党早期北京革命活动旧址正式向公众开放。活动现场,李大钊曾孙女李晓莉与中小学生们分享了李大钊的革命故事:100年前,大钊先生和当时的许多革命先辈,为了中国的光明和未来在奔走、在呐喊。100年后,我们看到中国今天已经非常繁荣,我想这也是可以告慰他们的。
网友评论
延伸阅读
新青年编辑部旧址对外开放 觉醒年代部分陈列原景重现
旧址内原景重现了电视剧《觉醒年代》中的部分陈列,并首次汇集展出了陈独秀、李大钊编辑《新青年》时往来书信及编者作者之间的通信手札,让观众了解和感受中国先进知识分子探索救国救民的初心和使命。
上午的揭牌现场,《觉醒年代》电视剧编剧、原中共中央文献研究院第三编研部主任、研究员龙平平诵读《新青年》发刊词《敬告青年》节选片段,东城戏剧创作团队现场演绎红色戏剧片段,还原李大钊、陈独秀等建党先驱为中国寻找出路的种种探索和思考,让观众在旧址现场感悟历史,感受红色精神,进一步激发爱党爱国热情。
走进《新青年》编辑部旧址,在青砖灰瓦的小院子里,北房、南房分别推出“历史上的《新青年》”和“陈独秀在北京”两个专题展,集中展示《新青年》的历史地位和重要作用,以及陈独秀的基本生平及在京期间的主要活动与历史作用。值得一提的是,1920年9月至1926年7月间《新青年》刊登的200余篇马克思、列宁著作和宣传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文章在这里首次以仿真的形式集中展示,填补了一项历史空白。该展览还首次汇集展出了陈独秀、李大钊编辑《新青年》时往来书信及编者作者之间的通信手札,让观众了解和感受中国先进知识分子探索救国救民的初心和使命。
今年,电视剧《觉醒年代》热播,其中很多事件都是在《新青年》编辑部旧址中发生的,院内还原景重现了《觉醒年代》中的部分陈列,希望能带给观众更别致的观展体验。
同时,现场特别设置了油印体验,观众可以亲手印制第一版《新青年》封面并加盖当日纪念章带走留念,不仅学得到党史知识,还能带得走红色文化。
为方便不能到现场的观众线上学习,专题展还打造了网上数字展厅,让更多观众足不出户也能参观展览。结合这次党史学习教育,东城区还依托域内丰富的革命活动旧址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资源,绘制了《薪火传承——党史游学地图》,设计推出“觉醒年代”“光辉足迹”“历史记忆”“文人志士”“日新月异”五条党史游学线路。
本展览所在地和北大二院旧址(原北大数学系楼)都是“觉醒年代”线路中的重要点位,观众可使用东城区“党史e起学”小程序中的地图版块,通过“线下”游学、“线上”打卡的方式感悟东城浓厚的红色文化。该展览每周二至周日9:00—17:00(周一闭馆)免费对外开放。展览采取分时段预约方式,单日观展人数300人以内,固定时段提供免费讲解服务。
(原标题:李大钊故居开放 沉浸式话剧还原历史)
来源:北晚新视觉综合中国新闻网、北京晚报、网友评论
流程编辑 :tf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