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晚首页

热点网摘

袁隆平雕塑背后的故事:袁老第一眼看到雕塑就说“哇,好像我!”

2021-05-24 15:24 北晚新视觉综合 u019

袁隆平院士去世后,西南大学农学与生物科技学院门外的袁老雕塑前就陆续有人前来献花,一天之内这座塑像前的花海便铺到了主道路上,而献花的人还络绎不绝。这座塑像叫《世界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它的创作者王林,现在是西南大学美术学院雕塑系主任。

故事还得从2009年说起。在袁隆平院士八十岁寿辰之际,西南大学作出为杰出校友袁隆平院士立雕像的提案。在此之前,袁老本人不主张外界为自己作画立像,他说不想将自己“偶像化”。因此,学校非常慎重地与袁隆平院士进行沟通,得到认可后,向海内外进行了三次方案征集。

西南大学美术学院老师参与了这次征集,与国内外选上的二十个方案一起进行了筛选。向仲怀院士、吴明珠院士作为袁院士的同班同学也参与了此次筛选。进行几轮筛选后,选中方案送到袁隆平的手里,其中就有王林的。

“当他翻到我的方案时,眼睛一亮,说:就这个了。这就是我!”王林说道。

位于西南大学的袁隆平雕塑,袁老手里捧着稻穗坚毅地望向远方,一颗颗稻粒像花生米般大不,稻穗像瀑布一样起伏。

有人曾问为什么稻粒像花生米一样大?王林解释说:“袁老的中国梦就是禾下乘凉梦,水稻长得有高粱那么高,子粒有花生米那么大。”

为此,王林把原本雕像的稻穗长度增长了一截:“稻穗像瀑布一样在田地里起伏,人在稻穗下乘凉,这就是袁老梦里水稻的样子。”

王林回忆,2009年他和西南大学有关领导前往湖南杂交水稻研究所向袁隆平院士赠送雕塑小像。当时住在研究所的旅馆里,空调是坏的,门也是坏的。

“在袁老这里,大家是来学习的、下田的,而不是来享受的。房间门后放着一把镰刀和一顶草帽,这是标准的下地装备。每天早晨六点起床下地,是每个人都要做的事。”王林说,当一行人早早起床下地时,近80高龄的袁老早已身处稻田。这对王林启发很大,他决定:“雕塑要表现先生坚韧不拔,为国家、为民族、为全人类攻关克难,解决全人类吃饭问题的坚强意志。”

王林说,雕塑作品一共做了两件,一件放在西南大学,另一件高1.5米的赠予了湖南杂交水稻研究所。

2009年8月,王林跟随西南大学有关领导将这件雕塑亲手送到湖南杂交水稻研究所,送到袁隆平院士手里。一接开红幕布,袁老就说:“哇,好像我!”旁边的人将王林介绍给袁老:“这是作者王林!”袁老说着“太好了!”走过来,拉着王林的手,紧紧地握着。

王林回忆:“后来袁老给我寄了一套集邮,感谢我,他非常喜欢我的作品。”

王林说,西大师生纷纷到雕像前献花哀悼,这是对伟大杰出校友的缅怀,“那是留下先生足迹的地方,也是当年先生求学的地方。”

采访结束后,王林带着孩子前往袁隆平雕像前献花悼念。他望着雕像,就像望着袁老本人,“这座雕像从此不再是一个作品,而是一个符号了,就是袁先生本人,和我王林就没有什么关系了。”

网友评论

网友:致敬袁老!

 

相关报道

通往袁隆平办公室的台阶铺满鲜花,一起送袁老最后一程!

2021年5月22日,“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在长沙溘然长逝。惊闻这一噩耗,来自中国各地的民众和袁老的学生纷纷赶到长沙,在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和长沙明阳山殡仪馆,手持鲜花排起长队送别袁老最后一程。在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前来悼念的民众已经用鲜花铺满了通往袁隆平办公室的台阶,将中间袁隆平书写的“求实创新,奋发进取”紧紧围住。

(原标题:作者讲述袁隆平雕塑背后的故事:袁老第一眼看到雕塑就说“哇,好像我!”)

来源:北晚新视觉综合 上游新闻 网友评论 中新视频

流程编辑:TF019

分享到

这一次,外媒集体为袁隆平刷屏!他赢得了全世界的尊重和称赞

放羊大叔连救6名山地越野赛选手,参赛者讲述救人细节

袁花花再也无法陪袁隆平听汇报了,光顾18年的理发店等不来老顾客了……

最害怕的事情发生了!意大利缆车轿厢坠落致14死,现场视频曝光

袁隆平送别仪式庄严肃穆:身上覆盖国旗,湖南省委书记等肃立默哀

广州荔湾确诊病例感染印度出现的变异株,不排除是意外暴露造成偶发感染

四川一摩天轮亮灯缅怀袁隆平和吴孟超:愿世界如二星所愿“医食无忧”

26年前BBC骗访戴安娜面临审查,哈里王子:某种程度导致戴安娜死亡

大连撞人轿车7秒内时速冲到108公里/小时:投资失败,报复社会

越野赛幸存者质疑主办方没做好应急预案:前6名只有我活下来

“不忘初心 红色印记”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系列活动启动仪式在贵港举行

“宠物盲盒”转入地下,“带血的生意”盯上青少年

河北一密接者曾乘北京地铁14号线,京港地铁通报

北上广深等各大城市家庭平均年收入榜曝光?福布斯网回应

多个航线今天出现雷雨!首都机场已取消航班75架次

提高警惕!民政部公布12家涉嫌非法社会组织名单

翻出两包咸菜→拘留14天

国产疫苗对印度发现的变异株是否有效?专家解读!

公园林地冒坟头,房子成为“坟景房”:数量密集,游客避之不及

北大人口所专家:用奖励或鼓励提振生育 不能惩罚少生、不生

同事含泪讲述袁老遗愿,还在惦记我们,网友:他真的太好了!

荒唐!侮辱字眼上了南通市民个人征信报告

又见印度防疫神操作:罚青蛙跳!

闹剧收场!西安这个地铁站名终于定了

甘肃山地马拉松受伤选手回忆:咬舌头保持清醒,一定要见到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