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素养短板”制约农村居民增收 管清友建议提升PC使用能力
“提升农村本地劳动者的数字素养,培育信息时代新农民,是推动乡村数字化转型的造血式工程,应当融入数字乡村的顶层设计和评价模型中。”
3月25日,如是金融研究院院长、海南大学经济学院教授管清友撰文指出:农村居民在数字素养方案已呈现明显短板,应引起重视。可将数字素养纳入数字乡村建设评价体系,作为衡量数字化人才培育成果的重要指标,并从提升农村居民使用以PC(个人电脑)为代表的数字化生产力工具的能力等方面发力,强化乡村振兴人才支撑。
城乡居民数字素养差距达37.5%
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也是我国“三农”工作重点从集中力量“脱贫攻坚”转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后的起步之年。
乡村振兴政策东风叠加新基建浪潮,我国农业农村数字化转型换挡提速,数字乡村建设如火如荼。在此背景下,培养充分适应数字时代的高素质农村本地劳动者,显得尤为迫切。
社科院日前发布的《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中国乡村数字素养调查分析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显示,城乡居民数字素养差距达37.5%,农民数字素养得分显著低于其他职业类型群体;农村居民在数字安全意识、电脑使用等多项具体能力上,与城市居民差距较大。
这份报告给了管清友启发。他表示:“农村居民的数字素养短板,已成为制约其在越来越数字化的分工协作体系中就业、创业和增收的巨大障碍。”
提升PC使用能力很关键
如何填平城乡发展的“数字素养鸿沟”,让我国近6亿农村人口跟上数字转型的步调?管清友建议,将提升农村本地劳动者的数字素养,融入数字乡村的顶层设计和评价模型中,作为数字乡村建设的通用评价指标。
“不过,数字素养包含了26项具体能力,不可能全部纳入数字乡村建设评价指标体系。”管清友表示,必须遴选出具有典型代表性且能够量化的几项关键指标,首要的就是PC使用能力。在他看来,PC是数字时代重要的生产力工具,也是数字化转型和乡村振兴的基础战略工具,但在这一项能力上城乡差距较大,已严重制约农村居民提升数字化增收能力。
无论是社科院的科研报告,还是管清友的建议,都与联想集团董事长兼CEO杨元庆的观点不谋而合。
杨元庆曾公开表示,个人电脑的社会生产力和创新工具作用日益凸显,但我国个人电脑城乡渗透率差距明显。“让更多的消费者早日掌握先进的生产力和创新工具,推动依托个人电脑产品开展创新创业,提升生产效率,助力欠发达地区发展,弥合数字鸿沟。”杨元庆说。
龙头企业持续推动PC普及下沉
行业龙头企业往往是推动一个品类在市场上普及最重要的力量之一。在推动PC普及方面,作为全球PC行业龙头的联想集团,多年来持续从产品、价格、服务等方向上发力,促进电脑在中国市场普及和下沉,以此助力中国在信息化与数字化时代的发展。
1992年联想推出1+1家用电脑,让电脑从“天价”进口产品开始走向大众家庭,并从1997年至今一直稳居中国PC市场份额首位;1999年将第一台互联网电脑带给中国用户;从2004年到2009年,联想用5年时间,将电脑普及到中国13700多个乡镇,并搭建了完善了乡镇服务网络。其“圆梦计划”和“电脑下乡计划”在广袤的农村土地惠及了无数农民。
此外,联想在“新IT”赋能农业、助力乡村经济发展方面也有诸多成功实践。例如,为帮助陕西梁家河苹果产业发展,联想与当地一家农业科技公司合作,将一套完整的智慧农业解决方案落地应用。与联想合作后,这家公司不仅解决了当地农户的苹果销路问题,还提供了数百个适农岗位。
来源:京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