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谣言有以下新的特点:
隐蔽性。网络身份仍是隐蔽的,这增加了普通网民查找谣言来源的难度,不利于及时揭穿谣言。
知识性。许多网络谣言,以传播知识的面孔出现,增加了识别的难度。
炒作性。网络谣言的传播速度之快和传播范围之广,经常使一些不甘寂寞的人指使一些帮闲文人制造一些关于自己无伤大雅的谣言,然后自己再出来辟谣,借此炒作自己以增加网络名气。
自炒性。在网络上,有人自己制造关于自己的“谣言”。这种谣言,美化自己的居多,丑化自己的也有,但十分罕见。这种丑化自己的谣言,其制造者的动机颇值得研究,大概逃不出“不求流芳百世,但求遗臭万年”的思维逻辑。
攻击性。在网络上散布某人的谣言,大都是带有攻击性的行为,包括诽谤中伤、泼妇骂街和一些地痞流氓、光棍无赖的龌龊行为。
宣泄性。有些网络弱势群体,在现实社会中受到了委屈或打击,为了宣泄郁闷心情,在写博客时或留言贴中,不知不觉制造了一种谣言。
预言性。为了吸引眼球,有些网络谣言以预言未来祸福吉凶的面貌出现,让人半信半疑。
诱惑性。有些无聊好事之徒,往往以发电子邮件的方式制造遗产赠予的谣言,以考验你抵御巨大金钱诱惑的定力。
强迫性。更有一些精神偏执者,在网络上发送一些莫明其妙的谣言信件,要求你转发给多少人以上,否则就对你和你的家人进行疯狂的诅咒,强迫定力不强的网民必须按照他的意志从事。
文章称,对待谣言,特别是网络谣言,应持的基本态度是:
正视。首先要正视谣言,不要回避谣言。正视谣言,就是要承认,谣言和其他事物一样,也是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不会因为你不理睬它而自动消失。
研究。其次要研究谣言,弄清它从哪里来,又到哪里去,以及基本的传播手段。只有对这些心知肚明,才能发现有效的应对措施。
睿智。谣言止于智者。当代公民对谣言的基本态度是:不制造谣言、不相信谣言、不传播谣言。
沉默。沉默也是一种应对方法。对有些谣言,越解释越流传。为什么有些谣言会有“越描越黑”的效果,就与这类谣言的性质有关。
消费。消费在这里有两种意义。一是当你听到谣言的时候,该吃,吃;该喝,喝,就当什么事都没有发生,照常消费,叫做消费谣言。二是当你听到谣言的时候,你还可以把它当作一种文化或文章进行消费,叫谣言消费,以“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的大度进行消费。从某种意义上说,谣言消费是一种文化消费。
文化。从某种意义上说,谣言是一种野蛮的力量。对付野蛮,不能以野蛮待之,要以礼待之、以文化之。诸葛亮七擒孟获不是武力之功,而是文化之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