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6年了!“捡到一分钱交给警察叔叔”真实记录找到了,评论区百感交集
“我在马路边,捡到一分钱,把它交到警察叔叔手里面。”这首创作于1964年的老歌,大家是不是都听过?可是你知道吗?歌曲里面提到的细节,在现实生活中也是屡屡出现。
昨天(3月6日),青岛老照片收藏家逄淑才介绍,他收藏的青岛市冠县路派出所1965年1月1日到1966年1月10日的“送交捡拾款、物”单据合订册,就精确记录了当时市民“拾金不昧”的情况。
“1965年2月20日,7岁的宝山路小学学生鲁明明在金乡路捡到1分钱,交到了派出所里。”逄淑才说,在这本合订册里,捡到1分钱送到派出所的情况有好多起,最多的一笔是10元钱。捡到的东西也五花八门,有粮票、电影票、洗澡票、帽子、钢笔、衣物、扫帚…… 登记本上还有处理情况记录,大多数都由失主领回,也有根据实际情况处理的。
1965年9月24日,赵志坚在冠县路15号门前树上捡到了22个梨,“放了两天一直还没人来领,都坏了,以后作价处理了,2毛钱卖给了冠县路81号黄克荣。” “3月5日是学雷锋纪念日,现在翻看这个合订册更有意义。”逄淑才说,拾金不昧这项传统美德,一代一代人都在传承,56年前学习雷锋精神的劲头,从来都没消减。你捡过哪些印象深刻的物件儿?
网友评论
延伸阅读
人民网评:踏上新征程,更需弘扬和践行雷锋精神
“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2021年3月5日,我们迎来了又一个学雷锋纪念日。
从一名普通士兵,到成为时代的楷模、民族的脊梁。是什么能让雷锋的名字刻在亿万人民心中?是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的崇高理想和坚定信念,是服务人民、助人为乐的奉献精神,是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精一行的敬业精神,是锐意进取、自强不息的创新精神,是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创业精神。雷锋精神不仅已经成为了民族精神的一部分,更激励了无数人在平凡的工作生活中,作出不平凡的业绩。
雷锋精神既是永恒的,也是与时俱进的。2020年,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过程中,被发扬光大的志愿精神就是时代赋予雷锋精神的新内涵。从用私家车义务接送医护人员上下班的爱心志愿者,到把自家酒店房间拿出来、免费让医务人员住的酒店老板;从通宵达旦、给医院赶做1800份早餐的餐馆厨师,到将一份份饭、菜送到医院送到居民身边的外卖小哥……居民志愿者、巾帼志愿者、青年志愿者、网络志愿者、文明志愿者、民兵志愿者等等,以实际行动书写了抗疫期间的“雷锋故事”,共同汇集起如海一般深沉的中国力量。
战疫期间感动无数国人的志愿者,只是近年来涌现出来的各行各业志愿者的缩影。从持续深入贫困山区支教、关爱留守儿童、服务基层群众的“本禹志愿服务队”,到把助人为乐当作使命、用爱心温暖他人的“郭明义爱心团队”,广大志愿者、志愿服务组织、志愿服务工作者立足新时代、展现新作为,使我为人人、人人为我在全社会蔚然成风,推动了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
如志愿者一样,无数人用爱心温暖需要帮助的人,在服务社会、助人为乐、爱岗敬业中提升人生境界。不管是单膝跪地20分钟不换姿势托举受伤外卖小哥的执勤民警,还是刚刚荣获“感动中国2020年度人物”荣誉称号的爱心厨房创办者万佐成、熊庚香夫妇;无论是“相约在零点37分”的列车员雷杰和货运司机郝康,还是在火车站跪地救人却误了火车的两名医学生……日常生活中,无数人早已把雷锋精神播撒在祖国大地上。
涓滴成海、聚沙成塔。雷锋精神,人人可学。我们既要学习雷锋的精神,也要学习雷锋的做法,把崇高理想信念和道德品质追求转化为具体行动,体现在平凡的工作生活中。当我们每个人都把“爱岗敬业”放在心上,把“为人民服务”融入日常,把“助人为乐”当成文明,社会就会凝聚更多积极向上向善的力量,文明程度就会不断提高。
踏上新征程,创造新辉煌,我们需要更多的平凡英雄,做出自己的贡献,把雷锋精神代代传承下去,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凝聚更强大的精神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