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晚首页

人文人文

一日为师一生情,时间飞逝,我和那位“恩人”只能在心灵深处彼此遥望

2020-09-12 14:33 北京晚报 TF023

在影响我人生发展的几位“贵人”中,有一位是小学老师曾广霖。曾广霖老师是湖南人,印象极深的是她讲话很好听,糯糯的、悠悠的、甜甜的,湖南口音明显,吐字十分清楚。

作者:成银生


资料图 刘平 摄

由于时间久远,我对大多数小学老师的记忆已经非常少。记得有位苏州籍男老师,人长得瘦瘦的,讲话柔柔的,课教得好,还做得一手漂亮的针线活。还有一位上海籍男老师,性格直爽,热情待人。我是在表扬和鼓励中成长的,老师都喜欢我。尽管如此,一旦我有了错,一样挨罚。记得三、四年级的时候,有一次大字写得不符合帖子要求,一老师罚我“立壁角”,即站在一个墙壁的角落思过。还有一次,做错功课,被一老师用一把戒尺“打手心”十下。我也很有“志气”,小手都被打肿了,没有哼一声。不知道为什么,我没有记住这两位老师的姓名。

曾广霖老师的做派和风格跟其他小学老师非常不一样。她从来不处罚学生,不故意显示老师的“威严”。她始终疼爱学生、疼爱我们,好像一首歌里唱的:“阿姨像妈妈”。上课下课留给我们的都是亲切笑容,还有细水长流般的说理、鼓励。她教过语文,也教过数学,一直是我们的班主任,对培育我们的品德、学习基础知识,起了直接的作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在自然而然的浸润渗透中让学生成长提高,这是诗意诗境,也是曾广霖老师教育孩子的意境。

我学习成绩虽然比较好,但是考试得第二名的次数,多于得第一名。曾广霖老师就鼓励我努力,不要在一、二名的问题上自责。考试结束,她给全班同学说了一句话,也是我终身难忘的一句话:“考试名次是暂时的,知识学问是终生的”。

对学生和学生的家长永远那么亲切和蔼,是曾广霖老师的人格特点。“不论平地与山尖,无限风光尽被占。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作为普普通通的小学教师,曾广霖老师也是桃李满天下。有的后来是名牌大学的高材生,有的后来是国家建设的栋梁之才。她自己却始终平平淡淡、默默无闻地耕耘在教育园地。

她对学生如亲人般的关爱,对此我一直铭记在心。因为家庭经济困难,我高中毕业原来不准备考大学,想报名劳动谋生。根据我的具体情况,高中班主任吴祖刚老师和我父亲商量,认为我还是报考大学比较合适。曾广霖老师知道这个情况后,到家看望我,鼓励我克服困难、继续上学。后来我决定还是报考大学,曾广霖老师知道以后非常高兴。我家庭条件差,身体也比较弱,她思来想去,决定给我买奶粉补充营养。要知道,那时候奶粉是高档营养品啊。那天,曾广霖老师走进石库门一个陈旧的房间,亲自把两大罐奶粉送到我家。此时此刻,任何语言都是多余的。我的父母亲感谢不已,我站在旁边给曾广霖老师鞠了个躬,泪珠情不自禁在眼里翻滚。奶粉给我增加了营养,帮助我在比较好的身体状态下准备考试。

一位小学班主任,和我非亲非故,在我毕业多年后还一直牵挂我的成长,这样的人民教师,这样的师德师风,回想起来仍然令人感激涕零。

曾广霖老师原来住吴淞路塘沽路,离我家十来分钟的步行距离。有一年暑假,我已经上大学了,我们一些小学同学约了到曾广霖老师家聚会。她家住三楼,房间不是非常宽敞,但是布置得相当雅致。那时候的同学聚会是只说话不吃饭的,十来个同学聚在老师家交流小学毕业以后的情况。班上年龄最大的一位女同学,就住在曾广霖老师家一个楼,她已经达到法定年龄结婚生子了。我们就叽叽喳喳地打趣她。曾广霖老师两口子也开心得笑起来。他们对同学们很热情,时不时拿点糖果点心招呼我们吃。那一天,我们很开心,依依不舍地离开老师家。

再次和曾广霖老师见面,是我调到北京工作以后。有一天单位来电,通知我父亲病危。我匆匆赶去上海,走在弄堂口,远远就听到父亲的呻吟。疼痛难止的父亲在赤日炎炎的小屋里跟病魔顽强斗争。大学同学帮助联系好医院,但病魔无情回天无力,父亲没来得及住院就走了。曾广霖老师闻讯赶到我家慰问,并且为办理后事提供方案。曾老师主动跑前跑后,帮助我弟弟妹妹联系民政局,在家附近找了个殡仪馆,放置我父亲的骨灰盒。

曾广霖老师后来搬住吴淞路昆山路,我从北京回上海探亲休假,也去探望过一次。她依然那么和气、那么热情,见到我格外高兴。沿着吴淞路步行,我在她家附近一个小面馆吃了一碗阳春面,想寻找小时候的感觉。

曾广霖老师退休后,到北京旅游,特地到我家做客。我们在美好的回忆中聊天拉呱。虽然我热情接待,可惜条件有限,没有好好招待老师,想起来甚为遗憾。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这是教育家陶行知颂扬教师的名言,也是曾广霖教师群体的写照。前两年回上海,寻梦吴淞路,少儿时期许多活动踪迹已经找不到。我所熟悉的曾广霖老师的两处住地,都已经变成高楼大厦和四通八达的新马路。在时间的流逝中,老师和学生都在老去,只能在心灵深处彼此遥望。

(原标题:一日为师一生情)

来源:北京晚报

流程编辑:TF023

分享到

古香会历史文化展将办 重温西山永定河人文内涵

明朝蒙古使者为啥都爱往北京跑?这就不得不提“厚往薄来”原则

《英雄赞歌》填词者非职业作词人,为何非他莫属?

一家17代人守护袁崇焕墓近400年,宋庆龄、周恩来都曾来祭扫

从《红楼梦》王熙凤这番满分操作,品婆媳关系中的智慧

钱浩梁:成也李玉和,毁也李玉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