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抗疫先进个人贾晓宏:我只是英雄背后的记录者
1月20日,凌晨2时,北京市报告了两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确诊病例。从那一刻起,贾晓宏的“战疫”开始了。
贾晓宏,北京日报科教卫新闻部记者,大家都管她叫“贾大夫”。战疫至今,她一直坚守在抗疫新闻报道的第一线,在地坛医院、小汤山医院,在发热门诊,在隔离病房,在北京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的现场……
“你不怕吗?”有人问。
“我有经验,我不怕,让我来。”贾晓宏说。
“这是我的使命和责任!”
贾晓宏说“不怕”,这份自信源自于对北京市委市政府、对北京市各大医疗机构、疾控系统的信任和信心。
近20年深耕医疗卫生新闻报道,贾晓宏也是“战疫”老兵——2003年非典;2009年甲型H1N1流感;2013年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病例;2019年输入型肺鼠疫病例;2020年新冠肺炎……每一次重大公共卫生事件,贾晓宏都在一线报道。她说过很多次:“我对北京传染病防控有信心。”
2020年1月24日,除夕。22时50分,贾晓宏走出北京同仁医院的大门。这一天,她已经在发热门诊、急诊采访了近8个小时。这只是战疫报道中的普通一天,此后,地坛医院、佑安医院、首儿所、天坛医院、120急救中心、北京市疾控中心……她和同事们努力记录着北京对疫情的阻击。
常年报道医疗卫生领域新闻,地坛医院等很多医院都把贾晓宏当成“荣誉员工”。大年初二、初三,国家援鄂医疗队、北京援鄂医疗队相继出征,医疗队中有很多人都是贾晓宏的朋友。牵挂不必多说,将他们的壮举讲给更多人听,这是贾晓宏的心愿——
丁新民,将“有事找我”写在额头;“90后”小护士说,17年前全世界都在保护90后,现在轮到90后来保护全世界了;宣武医院“90后”抗疫小夫妻一个在武汉,一个在北京;佑安医院的战疫老兵李素英……贾晓宏记录并告诉大家一个又一个抗疫英雄的故事。
6月20日晚10时许,贾晓宏在微信朋友圈看到一条“北大医生跪地急救”的消息,她迅速联系采访、写稿……当天晚上11时30分,北京日报客户端发布了她采写的图文、视频报道《年轻人晕倒路边心跳骤停,北大医生跪地急救膝盖渗血》,虽然已是深夜,但是报道一经发布立即成为“网红”,截至6月22日,仅北京日报客户端传播矩阵阅读量就超过3亿。
……
疫情防控紧要关头,每天几十篇稿件与视频报道,接收数万字的海量信息,协调联系几十人、上百人……贾晓宏总是保持“24小时”全天候工作状态。
“辛苦吗?”
“辛苦,但和前线的医护人员比起来,我的辛苦不算什么。”贾晓宏说,“我是英雄背后的一名记录者,让更多的人知道英雄的故事,凝聚起战疫必胜的信心,这是我的使命和责任。”
“我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贾晓宏说“不怕”,还有一个原因——“我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疫情袭来,北京日报科教卫新闻部全员停休,迅速投入到疫情报道中。同事中,有刚刚休完产假归队的年轻妈妈,还有刚工作两年、经验尚浅的“95后”……各大医院、疾控中心,百余场国务院联防联控新闻发布会,百余场北京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他们和贾晓宏并肩作战。每一次报道前,贾晓宏都会像暖心的大姐姐一样,叮嘱道:“不用怕,只要做好科学防护,保护好自己,不会有事。”
6月11日,北京又新增报告1例新冠肺炎确诊病例,打破了此前保持了50余天“零新增”的纪录。战疫再次打响, 作为党报记者,贾晓宏和同事们披星戴月,从凌晨到深夜,不间断地采访并发送第一手消息。从精准溯源锁定新发地市场,到每一个病例的详细分析;从北京市调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响应级别,到回应公众关切……贾晓宏和同事们的报道,在报、网、端、微上立体传播,及时迅速地将北京疫情防控信息传递给市民。
经此一疫,年轻的同事们迅速成长。“我为我的同事们点赞,这份荣誉属于他们每一个人。”贾晓宏说。
“带着鼓励,重新出发!”
贾晓宏说“不怕”,还因为她10岁的儿子。
大年初一,贾晓宏的爱人前往武汉执行抗疫宣传报道任务。100多个日日夜夜,贾晓宏一边照顾着孩子,一边坚守报道一线。
战疫至今,唯有一次,贾晓宏躲着家里的老人和孩子,偷偷哭了一场。“那是因为孩子病了,他还想要鼓励我这个妈妈。”
每次贾晓宏从地坛医院等“高危”地点采访回来,儿子想亲近妈妈又担心感染病毒,就会戴上两层口罩和一次性手套来抱抱妈妈……儿子对爸爸妈妈的担忧化成满嘴的血疱,反复流血结痂,久久不能愈合。
“我特别想对我的儿子说一句谢谢。他从未有过一句抱怨,他总是竖起大拇指给我们点赞。”贾晓宏说,“新冠肺炎疫情,对于我们每个人而言都是一次历练,对我的儿子来说更是。对他,我很愧疚。”
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全国优秀共产党员……面对荣誉,贾晓宏说:“这个荣誉,不是给我个人的,是对疫情期间所有战斗在一线的新闻工作者的褒奖和肯定。我会带着这份鼓励,和我的同事们一起,在新的起跑线上,重新出发。”
(原标题:“我只是英雄背后的记录者” 本报记者贾晓宏荣获“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全国优秀共产党员”荣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