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晚首页

深读调查

朝阳区双井一处街心花园亮相,里面这些设施是小朋友们共同决定的

2020-09-07 15:27 北京晚报 TF019

在朝阳区双井,一处街心花园不久前亮相了。值得一提的是,这里安装的秋千、蹦床等儿童娱乐设施,都是附近的小朋友们召开议事会共同决定的。

俯下身子,聆听孩子们的心声,努力为他们打造一个更安全、也更有趣的社区,这就是朝阳区双井街道正在建设的儿童友好社区。一年来,社区、企业纷纷整合资源,为孩子们开辟活动场所,开展线上、线下活动,提供机会参与民主决策。一幕幕纯真的动人故事,正在社区里上演。

孩子们在“井点1号”玩耍。胡铁湘 摄

什么是儿童友好社区

以社区为依托,以保护儿童权利和促进儿童发展为宗旨,以0岁至18岁儿童及其监护人和其他家族成员为服务对象,在安全友好的社区公共空间里提供包括文化、教育、健康等多维度的普惠型服务。

怎样建设儿童友好社区?

社区研究“熊孩子”需求

虽然天天生活在社区里,但小朋友们似乎和社区并没那么亲近。

这并不稀奇。论公共设施,社区里的老年人健身器材常见,可小朋友的游乐设施却几乎没有;论社区参与,成年人可以通过业委会、议事会表达意见,但很少有人问问孩子们想要什么。在学校、家庭里,孩子们都占有一席之地,可在很多社区里,他们却像是“隐形”了。

“养育一个好孩子,不但需要家庭、学校的付出,还需要社区的支持。”双井街道办副主任丹红说,这一理念便是建设儿童友好社区的初衷。“儿童友好”的倡议是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和联合国人居署联合提出的。去年,双井街道入围联合国国际可持续发展试点社区,儿童友好社区建设成为其中的关键环节。

儿童友好社区怎么建?其实并没有明确的答案。工作人员首先对辖区的孩子们开展了调研,了解孩子们的需求。

在街道办的支持下,项目组随机抽选生活在双井的小朋友,请他们填写生活日志手账,收集活动和出行信息,以及最开心和最不开心的事。结果显示,孩子们上辅导班、上学和休闲活动的半径分别为3.4公里、2.8公里和1公里,最开心的事是“玩儿”,最不开心的事是“作业太多”。扎实的调研为建设儿童友好社区提供了依据。

俗话说:七岁八岁的孩子狗都嫌。不论在网上还是在现实中,“熊孩子”一度成了热词,无数人吐槽身边的顽皮小朋友,甚至还有人专门写下对付“熊孩子”的攻略。“我们不能武断地去指责孩子,而是应该静下心去分析,为什么有的孩子会特别调皮。”儿童友好社区项目工作人员段雪晴说。为此,工作人员对过去一年微博上的“熊孩子”话题进行整理,利用自然语言处理技术,对所有文本数据进行了词频统计、情感分析和典型意见提取。

研究发现,最令成年人头疼的是孩子们异常高涨的“活力”,包括恶作剧、哭喊、欺负人、吵闹等。“有的孩子被归为‘熊孩子’,其实是源于他们和成年人之间产生了利益冲突。从更深层次上看,是社区没有满足孩子们的合理需求。”研究报告写道:社区在活动场所、社会规范、探索机会、兴趣发展四个方面均有缺失,亟待补齐短板。

于是,双井建设儿童友好社区的探索在2019年开启了,希望以儿童参与为出发点,以多方共建的形式搭建公益服务的平台,通过生动有趣的方式实现认知提升、空间改造和自组织培育。

孩子自己设计的花园什么样?

鲜花秋千蹦床小课堂

今年夏天,苹果小区东北部多了一处小而美的花园——“井点1号”。

茂盛的大树笼罩住明黄色的“井点”,背景是CBD的壮阔天际线,远远望去,小花园充满生机。走近细看,更是处处藏着匠心:地面印上了亮黄色的巨型量角器、三角板、卷尺等文具图样,既提升了颜值,又增加了趣味;大杨树阴凉下设置了秋千、小型蹦床、陀螺椅;花箱巧妙设计成座椅的形状,为大家提供了更多休憩空间。

与“专业机构设计、政府拍板定方案”的传统模式不同,这座小花园的建设充分集纳了居民的意见。城市象限责任规划师团队总共张罗了7场居民议事会,其中就有一场是专门针对地区儿童的。在规划师们看来,儿童不但是社区建设的受益者,也应该是参与者、决策者和见证者。他们不是理所当然替孩子作出决定,而是尊重他们的意愿。

在那次议事会上,孩子们变身小小规划师,像模像样地讨论着设计方案。“我希望花园里能有一架秋千”、“花箱不光种花,还可以种点儿好闻的植物,比如薄荷、紫苏”……一条条意见被悉数记录下来,为设计师们完善方案提供依据。从冬到夏,双井的孩子们和大人一起全程参与了“井点1号”的方案投票和落地实施。

7月15日,“井点1号”正式完工,当天就迎来了第一拨儿童体验官。看到自己的建议变成了现实,孩子们放飞自我,高兴地又蹦又跳,还主动为路过的大人们介绍小花园。让段雪晴印象深刻的是,一个五六岁的男孩小心翼翼捧来花种,问她:“阿姨,我能在这里种一些波斯菊吗?”得到肯定的回答后,他带着妹妹一起亲手装点起小花园。

眼下刚刚开园的“井点2号”,同样为孩子们提供了参与民主决策的机会,为孩子们开辟出一个垃圾分类小课堂。今后,井点3号、4号也将陆续亮相。

儿童友好社区不但要为孩子提供参与决策的机会,更需要打造安全的环境。项目团队利用智能调研工具,对双井的公共空间进行了全范围数据采集,包括沿道路两侧的慢行空间、社区开敞空间、公园绿地等。所有的危险空间、不适空间、舒适空间、趣味空间,都在地图上进行标注,有条件的还要开展改造。

儿童友好社区应首先把孩子的安全放在首位,“井点1号”就处处显示着细致贴心:台阶边缘刷上了夜光漆,避免夜间跌倒;秋千底部安装了牵引绳,防止荡得过高出现安全问题;小桌凳没有尖锐棱角,而是设计成圆弧形;修建了无障碍坡道,童车能直接推进花园……

社区怎样让孩子玩嗨?

“孩子王计划”送惊喜

珊珊和她制作的食物景观。

因为突如其来的疫情,学校停课了,7岁的珊珊不得不连续在家“闷”了好几个月。这个史上最长假期她却过得有滋有味,陆续参加了9场儿童友好社区的线上活动。

“在儿童成长过程中,社区是除了家庭和校园之外重要的第三场景。”双井街道社区建设办公室副科长何关芳说,然而大多数孩子都缺少参与社区生活的机会——没时间、没兴趣,更重要的原因是没有好玩儿的活动,所以很多小朋友只能与电视、iPad、游乐场为伴,“儿童友好社区恰恰要破解这一难题。”

“社区孩子王计划”随即启动了。双井整合辖区资源,邀设计师、心理专家、影视编导等人来当“孩子王”,编制了一系列好玩儿的课程。孩子们可以免费报名参加。仅在6月,就举办了绘画仪、螺旋滑翔机、端午香囊、卵石画共4场DIY,以及儿童创意市集、超轻黏土动画、芽菜生长观测等活动。

珊珊的加入是个偶然。今年初,她和家人在合生汇逛街时碰到了儿童友好社区路演,父亲顺手关注了官微。“它推送的活动特别有趣,很有新意。”父亲李大勇说,起初是他拉着女儿参加活动,后来女儿总是主动询问下次活动的时间。

最让李大勇感到惊喜的是儿童话剧体验小课堂。专业老师介绍了话剧表演的知识、角色的设定以及剧本的撰写方法,珊珊自编自导自演了5分钟短剧《世界上最好的爸爸》。李大勇说,女儿花了近一周的时间琢磨和练习,主动思考不同的角色该如何设置、不同小动物该怎么安排台词,展现出了丰富的想象力和专注力。

短短几个月,珊珊参加了儿童话剧、食物景观工作坊、蓝晒手工等9场活动。小朋友们在嗨玩儿中,感受到了童年的美好。

(原标题:朝阳区双井正在探索儿童友好社区 社区的事儿也听听孩子们的意见)

来源:北京晚报 记者 朱松梅

流程编辑:TF019

分享到

北京美术馆东街这些居民遭遇用水难题,洗衣服光接水就要俩钟头

北京3000多栋老旧楼房获新生!怎么改居民“点菜”

市区一床难求、郊区却“吃不饱”,养老院靠什么吸引老年人?

地铁“猎狼”人:斩断一只只“咸猪手”

刚下“抗疫前线”当起小学“副校长”,岗前培训女儿试听“挑刺儿”

发现网约车司机非“京籍”可打热线举报,别让管理规定成一纸空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