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晚首页

人文人文

考古专业受热议,它究竟是什么?又该如何“下工地”?解答来了

2020-09-04 16:37 北京晚报 TF020

近日高考成绩公布,一则新闻引发网友热议:湖南女孩钟芳蓉以文科676分的成绩高分考取北京大学,面对众多热门专业,却选择了似乎最不起眼的考古专业。有网友看来,女孩这个决定“性价比”太低,也有网友对女孩的执着和热爱表示敬佩。

作者:刘奈


考古是什么?考古专业学什么?考古如何“下工地”?考古研究有怎样的快乐和艰辛?这些问题都可以在近期出版的《了不起的文明现场》中得到解答。

《了不起的文明现场》李零、刘斌、许宏等 著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中国的考古自1949年之后,收获颇丰,许多困扰着国人百年之久的历史疑团,在一项项考古发掘的成果中揭露出历史的真相。可以说这一代考古工作者,在考古发掘的同时也在改写着中国的历史,为传统的史料添加最为权威的注释。

《了不起的文明现场》一书取材自三联生活周刊·中读APP上的一档音频课程,此书集结了国内十个具有重大意义的考古现场,由十位一线考古学者讲述围绕在这片遗迹上的疑问和故事,详细讲述考古发掘的过程,带读者走入中华文明的历史现场。书中包罗万象有5000年前的良渚古城、“中国”的诞生地二里头遗址、青铜时代的辉煌象征安阳殷墟、从传说中走来的三星堆、罗布荒原上的中西交流站小河墓地、透露秦始皇真实形象的秦始皇陵、汉代海昏侯墓、汉唐长安城、宋代沉船和敦煌莫高窟等等,中外著名的重大历史遗迹。在众多图片的辅助下,读者在考古人员的带领下,深入了解遗迹背后的文明过往。

二里头考古队第三任队长,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院研究员许宏在考古现场

“中国”的起源

在众多遗迹中,作为“中国”最早文明发源地的二里头遗址,可以说为我们解释了很多中华文化根源性的问题。在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二里头考古队第三任队长许宏的带领下,我们细究“中国”是如何诞生的,二里头文化作为承前启后的重要文明又是怎样影响后世文化的。在历史中,中国最早作为一个地理概念出现,在当时人们的认知中,其方位主要定位在洛阳盆地一代。虽然之后随着文明的发展,中国进入邦国、帝国时代,疆土也不断的扩大,但对于中心的定位始终落在这片洛阳盆地之中。

1963年陕西宝鸡出土的西周初年的何尊上,它的铭文中就出现了“中域(国)”这两个字。这是中华文化有记载以来最早出现的带有“中国”的文字记录。西周初年,周人打败了商人成为了天下之主,显然自己的起源地关中,距离中原各国还是有些偏远,于是他们取天下之中的位置,修建东都洛阳。一方面为了统治商人旧地,另一方面,周人承袭着商人居天下之中为共主的概念,只要在天下之中成立国,便有了一定的合法性。其实在周人兴建东都洛阳以前,在洛阳盆地这块被称为“最早中国”的区域内便有着一座大型的文化遗址——二里头文化遗址。

二里头文化诞生之前,在包括中国地区的东亚大陆上散落着许多政治集团,诸如良渚文化就是其中之一。在许宏的思考中,他认为作为政治实体的“中国”不应该做无限制的上溯,因为最初的东亚大陆并没有一个一元的政治中心,那是一个相对独立、众多部族或古国并存且互相竞争的阶段,没有出现任何一个跨越广大地域的强势核心文化。直到距今约3800年前后,中原地区形成了更为成熟的文明形态,并开始向四方辐射,可以说二里头文化就是中国最早的核心文化。

中国最早的中轴线

二里头遗址在历代中国考古工作者的耐心发掘下,遗址中数十座大中型夯土建筑基址已经显露了出来。在许宏的讲述中,一些考古中的意外也让他收获颇丰,发现了中国最早的十字路口,坚信自己的想法,慢慢摸索出了二里头宫城的范围。其中,在晚期的宫城内已经确认了有两组大型建筑基址群,分别以1号宫殿和2号宫殿为核心纵向分布,以一条中轴线分列东西两侧。《吕氏春秋》中有这样的记载:“择天下之中而立国,泽国之中而立宫,泽宫之中而立庙”。中轴线是东方大规模建筑规划的特点,历代王朝的国都、主要城市都以一条中轴线向两边发散而来。在二里头的这个发现,也是目前发现的中国最早的以中轴线规划的大型宫室建筑群。

中轴线体现出了秩序和等级,在后世的延续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城市还得是唐长安城。在书内第八讲汉唐长安城中,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汉唐研究室研究院刘瑞以长安遗址重新丈量这座古都。在唐长安城修建前,人们都认为之前长安做了太长时间的首都,地下水被严重污染,根本没法再作为国家的首都。但隋文帝不这么认为,他坚持以长安作为首都,并命宇文恺在附近选新址作为新长安城。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汉唐研究室研究员刘瑞在考古现场

宇文恺在修城之初,便确定了一条南北向的轴线。轴线的最北端是皇帝所住的宫城,轴线一路下来是皇城和更大的外郭城,沿着轴线两侧分布的是里坊。因为有轴线,所以自打长安城兴建之初便有了秩序,根据秩序再制定规模。在唐之前的汉长安城虽然有轴线,但是却是东西向的,整个城市的布局呈东西散布。而在唐长安城之后,似乎城市的轴线被锁定,往后的开封城、元大都、北京城等便都是以南北为轴线了。而就目前的考古研究来看,二里头遗址中的中轴线结构,可以说是中国中轴线建筑格局的原始开端。

十朝古都聚一城

在中国的古都中,长安的地位极其特殊,在此定都的古代王朝,从最早的两周与秦汉,到之后的隋唐,长长短短的王朝共有十三个之多,可见长安城的选址有其独特的地方。在古代长安与洛阳并称两京,在周朝,长安被称为宗周,洛阳是周人根据当时的地理方位取天下之中的位置而建立的。究其根源,周人以农业为发家根基,而长安城所在的关中平原,在当时就已经有肥沃的土壤。在后世的政权传递中,关中的地理位置极佳,“右控拢蜀,左扼崤函;前有终南、太华之险,后有清渭、浊河之固。”可以说是天然的堡垒,而且土地肥沃物产丰富,最早“天府之国”的美称并不是形容四川,而是指关中地区。

从战国晚期开始,各国人员流动频繁,秦人凭借自身军事的优势确保了秦地的安宁。战火在六国的土地上燃烧,促使很多躲避战乱的百姓来到关中地区生活,各种知识分子、杰出人才、优秀工匠举家迁至秦地。秦始皇更是希望关中地区汇聚天下人才,在咸阳北塬上考古人员就发现了六国宫馆遗址。这就是秦始皇当年统一六国后,为六国之人专门修建的居所。

之后到了汉代,关中以长安为中心得到了全面的发展。关东的诸多世家大族、功臣家族、巨商富贾被朝廷强行迁到长安城附近的各种陵邑周围。这种迁徙既剪除了这些大家族的地方根基,同时又带来了关中人口的繁荣。这些大家族不止一两家迁过来,而是一族人都迁过来,为这个家族服务的农民、匠人等等也都跟随迁往关中,人口非常庞大。在文献中记载,当时汉武帝茂陵邑的人口甚至都超过了长安城的人口。外来人口也带来了故地的文化,提升了首都圈的整体文化水平,比如著名的董仲舒、司马相如、司马迁等文史大家的家族就在茂陵。

唐代长安城的气派与辉煌是古人、今人都难以想象的,其建制规模相当庞大,规模相当于明清北京城的1.4倍。当时的长安城不只是一座城,配套的周边环境形成了一个“首都圈”。长安城的城墙外还修建了庞大的上林苑,这座巨大的园林在汉代的基础上重新扩建,形成了一个南到南山,北到渭河,按今天的度量标准算足有2000多平方公里。历代皇帝的各种陵寝,以及围绕着陵寝各世家大族的聚集地,形成了一个3000多平方公里的区域,这个区域就是长安的首都圈。

世界最大的里坊城市

长安城及周围所形成的巨大影响力,让其成为了当时世界上最大最繁华的都市。在长安城内除了围绕着中轴线,以等级秩序修建的各种宫室建筑外,里坊的布局也成为了唐代长安城最大的特色。

在唐代,宫城及皇城的面积在城市中占比不大,而里坊则成为了城市中主要的建筑构成。老百姓不再像汉代那样,居住在城外的陵邑,而是大部分住进了城里的各个里坊中。通过考古勘探,考古工作者们确定了里坊的大小和当时的道路系统。在里坊中,道路自成系统,有十字路,十字路之外还有更小的街道,街道两侧房屋林立,住着老百姓和官员,有些里坊中还有寺院等建筑。

每个里坊虽四边有门,但却施行着严格的宵禁制度。人们的活动以鼓声为号,按时按点回到里坊中,不得再出来,里坊中人们可以自由在里坊内穿梭,可以歌舞升平,但里坊外却冷冷清清见不到一个人。这种严格的等级制度,方便了管理者却与发展相逆。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人们逐渐突破了里坊的制约,到了宋代,坊墙被彻底推倒,人们结合着新的发展形式重新规划着街巷。唐长安城也就成为了最后且最大的里坊城市。

讲考古,自然丰富的出土文物会成为人们的焦点。这本《了不起的文明现场》中,大量的图片穿插在文字中,不论是遗址现场照,还是精美的文物照片,抑或是为了还原挖掘现场而制作的效果图。在书中编者尽一切可能为读者还原一次真实的考古工作。良渚时期精美的玉器配合着文字讲解,以模拟图告诉读者,这些玉器穿戴在当时良渚国王的身上会是什么效果。还有二里头遗址中的绿松石龙,这是目前出土文物中最早的龙形象。再多的描述也不如图片来的震撼,一张横跨两页的照片,为我们揭示在3800年前中国人的始祖们,在他们的心目中龙是什么样子,从图片中我们已经能看到东方龙的雏形了。

书中内容本出自音频内容,在众位作者的加工下,将专业性十足的考古报告、学术研究转化为面向大众的通俗读物,让历史、考古、博物馆爱好者们对中华文明进行充分的理解和研究。众多的考古成果在不久的将来就会补充进国人的历史之中,因为现代考古的发展,让历史不再静态,有了活力。如此多文明成果的发掘,也让中国考古在世界上有了重重的一笔。北大中文系的李零教授在本书“总序”中写道:“中国考古是世界考古的一部分。我们做中国考古,其实也是在做世界考古。用中国眼光看世界,用世界眼光看中国,一定前途无量。”

(原标题:跟着考古队长看现场)

来源:北京晚报

流程编辑:TF020

分享到

因为热爱!陕西大学新生超一本线118分只选考古专业

“考古界团宠”女孩钟芳蓉今日入读北大,本人发声:不想受到过多关注

676分留守女生北大班主任发声:欣赏她,我们该去追求内心喜欢的东西

考古界“团宠”女孩钟芳蓉连夜给樊锦诗回信,网友:愿你找到心灵的归处

留守女生报考北大成考古界“团宠”,但她的另一个身份更应被重视

网友担心没“钱途”?北大回应“留守女生”报考考古专业,送上祝福

父亲回应留守女儿选北大考古专业:她金钱看得淡,做自己喜欢的事更开心

捐!怀柔农民十多年前挖坑种树发现石碑,残碑记录修长城工程纪要

追着《龙岭迷窟》,看着考古的书,你知道考古工作者的生活是怎样的吗?

重大考古成果!河南发现5000多年前河洛古国,或是黄帝时代都邑所在

2019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发布,其中多项“刷新”五千年文明

古香会历史文化展将办 重温西山永定河人文内涵

明朝蒙古使者为啥都爱往北京跑?这就不得不提“厚往薄来”原则

《英雄赞歌》填词者非职业作词人,为何非他莫属?

一家17代人守护袁崇焕墓近400年,宋庆龄、周恩来都曾来祭扫

从《红楼梦》王熙凤这番满分操作,品婆媳关系中的智慧

钱浩梁:成也李玉和,毁也李玉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