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位当年修建密云水库的工人有个习惯:每天看一眼水库心里才踏实
1958年9月的一天,20岁的密云小伙子金权卷着铺盖徒步50里,来到了密云水库建设工地。“去工地干活儿,倍儿自豪。”虽然今年已经82岁,金权老人说话时底气十足,当年参加密云水库建设,给身体打了一个好底子。
●姓名:金权 ●年龄:82岁 ●工种:风钻工
经人引领,金权被带进了工棚。“嚯,跟我想象的完全不一样。”地上挖出一条条一米深的沟,搭上木板,铺上稻草,便是床铺。六七十人睡在一起,冬冷夏热。
一头扎进工地,条件再艰苦,大家也没有怨言,因为所有人都知道,他们正在创造历史,建设华北地区最大的水库。
第二天,潮河引水隧洞正式开工。金权被编入“火速风钻突击队”,负责挖掘隧洞、搬运石渣。在现场气氛的感染下,年轻的金权脱下褂子,甩开膀子加入其中,背起装有200余斤石渣的荆条筐奔来跑去,丝毫不甘示弱。打隧洞过程中,遇上松软的土层就全靠人力,大家镐挖手刨,杠抬肩挑;遇上坚硬的石面,就用上风钻。打风钻的人站上面,除石渣的人站在下面。身高一米七八的金权得猫着身子钻进1米多的洞子里去掏石渣,时间长了就会腰酸背痛。如果用湿式打眼,泥浆会溅得他满脸满身;干式打眼时,洞子里呛人的飞尘又经常遮挡住视线,让人呼吸困难。
冬天零下二十摄氏度的“三九天”里,施工照常进行。只穿一件夹袄的金权推着装满沙石的“千斤车”一路小跑,汗水湿透了衣服,变成一层白霜挂在外面。
1959年,潮河隧洞竣工后,金权随施工队伍继续打白河隧洞。一个闷热的夏日,他正埋头干活,只听轰隆隆一阵巨响,脚底下的路面在抖动。滚滚浓烟中,干活的民工争相往外跑,神情惊恐。“怎么了啊?”他拽住一民工问。“快跑,洞子塌了!”民工面如土色。待尘埃散开后,金权才逐渐看清现场情形——塌方地点距离自己落脚之处不过10米。
塌方发生后,金权变得淡定了。少了毛头小子的急躁,多了一份成熟和稳重。他干起活来细致、严谨,时刻叮嘱大家注意安全。被人遗漏的每一个死角他都细致打理,被丢在地上的每一颗螺钉他都耐心捡拾……
完成水库建设之后,金权留在了密云水库管理处工作,参与过很多水库工程的建设,“没怎么坐过办公室,一直都是在库区里忙活。”吃苦耐劳的精神,是密云水库给金权老人一辈子的财富。
退休20多年,金权有个习惯,每天一大早都会骑着他那辆老旧的自行车,在距离水库最近的地方转一圈,“每天看一眼,心里踏实。”
原标题:每天看一眼水库心里才踏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