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晚首页

新闻国内

宝鸡出土的青铜器精品亮相国博, 143件青铜器解读商周秦汉

2020-08-31 13:54 北京晚报 TF021

正在国家博物馆展出的《宅兹中国——宝鸡出土青铜器与金文精华》展览,遴选了143件“青铜之乡”——宝鸡及其周边地区出土的青铜器精品,其时代涵盖商周秦汉等中国青铜时代的主要时期。一件件重器穿越时空隧道,将解锁历史秘密的秘匙传送至今,其中既有家国大事,也有生活场景。

青铜器铭文以照片、拓片等方式呈现,方便观众阅读、参观。 本报记者 程功 摄

展览中有国家一级文物65件,最早出现“中国”一词的西周早期礼器何尊、记载武王伐纣准确时间的国之重宝利簋等国宝级文物均在展出之列。一系列“金文之最”也亮了出来——西周一代铭文最长的觥是折觥,有40字;铭文最长的盘是逑盘,有372字……一件件展品,带领观众走入青铜器与金文的世界。

观展·亮点

周厉王真的是暴君吗?

策展人介绍,青铜器表面铸刻的文字被称为吉金文或金文,是见证中国古代历史事件的重要物证。此次展览中,多数展品文字清晰,篇幅较长,内容极其重要。

害夫簋 本报记者 程功 摄

展厅里,有一封来自西周晚期的“信”—— 害夫(hú)簋,“信”上内容与史书记载出入较大。这件1978年5月在陕西省宝鸡市扶风县法门镇齐村出土的青铜器造型雄奇,纹饰诡谲,体量巨大,堪称簋中之王。不过,它最重要的价值在于其表面所铸的铭文。铭文大意是周厉王害夫 ,如何尊崇上帝与祖先,勤于政事,治理天下。

然而,史书记载的周厉王,是与桀和纣王齐名的暴君。书中记载,周厉王贪图财力,将山林川泽尽收于己;亲近小人,疏离王室旧臣;暴虐专政,百姓不敢说话,只能“道路以目”。导致最后国人暴动,厉王被赶下台,最终客死异乡。

到底哪一位才是真的周厉王?专家说,西周初年,为稳定政局,笼络贵族,统治者采用了“授民授疆土”的分封政策,初期颇有成效。然而,随着王室土地的缩减以及贵族土地的扩增,双方矛盾日益尖锐。据研究,厉王的“专利”更多是一种为挽救王朝的衰亡而加强王室财政的举措。改革触动了大贵族的利益,最终以失败而告终。其实,历史上真实的周厉王与史官笔下奢侈专横的暴君形象或许存在相当大的差异。而害夫簋铭文为我们重新认识周厉王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记录在青铜器上的“鸡毛蒜皮”

在青铜器上刻铭文,费工费料可想而知,可是偏偏有人将一些“鸡毛蒜皮”的事儿也要记录下来。比如,一件西周的青铜水器匜上记录了一起官司,铭文的内容大致是“按严格规定,本应该鞭打你一千下,给你重刑;即使是宽赦你,还是应该鞭打一千下,给你用轻刑。现在大赦你,鞭打你五百下,再加上罚款,就免于用刑了……不过如果你再犯,就得从严处治了”。专家说,这件匜上的文字,较为完整地记录了当时的法律诉讼程序。

还有不少先人用青铜器记“日记”。不过,现代人写“今天有雨,前天天晴”,当时的人写“月缺月圆”。

另外,现代人写几月几日,周人也写。西周中期的丰尊上就有类似记录,铭文中的“生霸”按照月相四分法,是指一个月的第八九日至第十四五日。专家说,西周时期通常采用王世纪年法,例如何尊铭文中的“惟王五祀”,即周王五年。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当时周人认为表达准确、记录清晰的时间,今天反而成了一笔糊涂账。因为我们早就不知道这个“王”究竟是谁,又在位多长时间。

观展·解码

从风格行款看写手技术

展厅中有一件西周晚期的青铜器,名字很直白——“此鼎”。专家介绍,1975年,董家村一号窖藏共发现此鼎3件、此簋8件,各器均铸有内容大体相同的铭文。

虽然这8件铜器的铭文内容基本一致,但其风格、行款却不尽相同。字体风格分为两种:一种铭文字体方正、内敛,笔画稍粗,布局疏朗,纵横皆有行列;另一种则字体稍瘦长,多用圆笔,笔画较细,纵向成列,横向则错落参差,且此种铭文字形、结构多有不合常规的特异之处。由此,专家推断,这些风格迥异的金文,很可能出于不同的写手。前一个写手经验丰富、技法纯熟,后一个则很可能属于新手。

此鼎(甲)及其铭文拓片(局部)国家博物馆供图

商周时的“小明”“小红”

细心的观众会发现,在铭文中,有些人名出现的概率颇大。例如,角父就有伯角父和角父;吉父,有兮伯吉父、遣书吉父、小子吉父;鱼父则有伯鱼父、叔旅鱼父、犀伯鱼父、伯旅鱼父……观众看到这些青铜器上的名字,就如同见到了“小明”“小红”。

专家解释,在社会认同、个人喜好、寄托寓意等各种因素的影响下,一些较为特殊的名字重复概率确实偏大。周人还喜欢用干支、月相、季节取名,或者干脆以鸟兽虫鱼为名,花草树木、器具也都曾经是大众名。

观展·提示

■时间:至10月13日(每周一闭馆)

需在官网或官方微信公众号预约

■地点:国家博物馆 北8展厅

■票价:免费

 

 

 

 

(原标题:“青铜之乡”宝鸡出土的青铜器精品亮相国博 65件国家一级文物集体展出 143件青铜器解读商周秦汉)

来源:北京晚报 记者:刘冕

流程编辑:TF021

分享到

国博展出200余件(套)文物,再现中国古代音乐发展史

200余件中国古代乐器珍品亮相国博,盛唐名琴“九霄环佩”琴展出

这三封入藏国博的感谢信,是战疫中“生死时速”真实写照

朱元璋究竟是不是鞋拔子脸?国博今天亮出“标准照”

被罗振玉发现后扬名的秦公簋,王国维为其题跋“版本”为何有三种

抖音联合九大博物馆推出“云游”活动,网友可在家看展

国博开年大展让文物“活”起来,孔子诞辰2570周年展出700件珍品

新年第一天,乘国博专列探秘“五千年” !一张张图片会说话

700余件文物荟萃国博,为你还原一位真实的“孔子”

伏羲“证件照”、远古“小猪佩奇”……194件史前彩陶亮相国博

康熙乾隆“比字” ,谁写得更好?国博中国古代书画展上午开幕

外交部:再次正告美方,任何行径都阻挡不了中国统一的历史潮流

RCEP签署对全球有何重大意义?外交部回应

启程!“蒙古国捐赠羊” 首批加工品运往湖北

退役军人保障法明年1月1日起施行,有哪些重大意义?

雄安新区建设带动周边城市发展,京开市场迎来新商机

今年中国粮食丰收已成定局 产量有望创历史新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