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造b站百万流量,乘风破浪的奶奶何以火出圈
在用户平均年龄仅21岁的视频网站哔哩哔哩上,89岁高龄的江敏慈奶奶火了。老人坐拥30多万粉丝,创造了数百万的视频播放量,不仅成为网站上炙手可热的视频博主,更引来了社会的关注。
众所周知,二次元、宅文化是哔哩哔哩最显著的特征,日常热衷于太极拳、十字绣的江奶奶,为啥跨界跨这么大还走了红?原来,老人的孙子是一位UP主。耳濡目染中,江奶奶对这个青少年的世界心生好奇,在孙子的帮助下完成了注册、拍摄、剪辑等准备工作,以“敏慈不老”之名正式“出道”。一开始,网友们围拢而来还多半是出于“猎奇”心理,随着《70年前我的学生时代》《85年前抗战逃难的故事》《1941年的儿童节我被抢了一块钱》等口述史视频的不断更新,越来越多的人“点赞投币收藏”,为“敏慈不老”加油打call。江奶奶也乐在其中,书写自传的心愿得以满足,老年生活也增添了不少光彩。
以互联网为桥梁,江奶奶的老故事与年轻人产生了情感共鸣,这样的场面十分温馨,也颇具意义。只可惜,这在现实中少之又少。但平心而论,从公园写地书,到凉亭大合唱;从广场八段锦,到出游去摄影,愿意展示、希望表达的老年人很多,希望觅得“忘年交”的更不在少数。但由于科技的阻隔,大多数老年人跟不上时代的节奏,倾诉对象基本被限定在了同龄人和亲朋好友的圈子中。另一方面,当代青年兴趣广泛、爱好众多,书法、京剧、刺绣、剪纸等“老气”项目不乏年轻拥趸,家国往事更是具有天然的吸引力。遗憾的是,尽管各大社交网站都打着兴趣聚合、陌生交友的旗号,但自产品设计之初就将老年人排除在外,遑论隔代交流了。许多老年人坦言,“自己在退休的那一刻便谢幕了。”
诚然,技术的日新月异与人的认知下降是一对天然的矛盾,但在老龄化社会日渐来临的背景下,银发族的利益诉求、所思所想应该被更加充分地考量。而弥补“数字鸿沟”绝非无计可施,比如产品经理只要多下点功夫,完全可以让按钮更醒目、更易用。对老年用户来说,这就降低了触网门槛。前文所言的江奶奶,在孙子的耐心帮助下进入了视频世界。如果网络平台都能将心比心,通过功能上的设计优化,帮助上亿老年人跟上时代步伐,与年轻人“关注”“私信”“转发”,这不仅体现出现代科技文明的温情,更能以“银发浪潮”为自己争取增长红利,实属双赢。
从“老兵尹吉先”到“敏慈不老”,我们乐见“高龄网红”的出现。当更多人享受技术进步的便利,当老年人的生活也有了潮范儿,我们的社会必将更显生机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