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晚首页

新闻国内

民典法新变化:合法公开的个人信息不能再随便用

2020-07-27 13:56 北京晚报 TF017

个人信息遭滥用,已经成为网络时代的顽疾。民法典出台后,对个人信息保护的力度大大升级,海淀法院法官助理秦鹏博介绍,即便合法公开的个人信息,他人也不能再随便使用。

秦鹏博举例说,一些单位编制的内部警示教材,大多会选取职工所犯真实案例。此前,法院受理过类似纠纷:小刘因在职期间犯盗窃罪、职务侵占罪获刑,其案例被编入企业培训教材。小刘刑满释放之后,认为公司公开其隐私的行为给本人及家庭带来巨大伤害,以侵犯隐私权为由提起诉讼。法院经一审、二审均认为,刑事犯罪属于公权力调整范围,内容中虽涉及小刘个人信息,但整体案件不属于其私人领域,因此小刘犯罪及接受处罚的事实不属于隐私范畴,不受相关法律保护,故法院均驳回了小刘的诉讼请求。

秦鹏博认为,此判例出现在民法典出台之前,主要依据侵权责任法,认为刑事犯罪信息与公益相关,不属于劳动者隐私。而民法典出台之后,“隐私权与个人信息保护”一章对个人信息和隐私的含义进行了区分,设定不同的保护强度,因此,可能出现以前不属于隐私权保护范畴的纠纷,现在满足特定条件之后,落入个人信息保护的范围。

而且,民法典还列举了处理个人信息的三种免责条款:同意;已经合法公开,但明确拒绝或者侵害重大利益的除外;为维护公共利益或者合法权益。

如上述案例中,虽然刑事判决系合法公开,但如果小刘明确表示拒绝公司使用,并要求公司停止使用行为或删除足以识别小刘身份的特定信息,公司未采取任何措施坚持继续使用,公司便因违反民法免责事由的第二项规定,需要承担侵犯小刘个人信息的民事责任。

因此,秦鹏博提醒,例如行政处罚决定书、公共卫生安全事件中披露的个人健康信息及行踪信息等,虽然都属于合法公开的个人信息,但如果本人拒绝,他人今后无权再随意使用。

 

来源:北京晚报 记者 高健

流程编辑:TF017

分享到

微信辟谣监听用户聊天记录,数字时代如何保护个人信息?

去餐馆超市银行都需登记,为防隐私泄露,登记急需一套标准!

个人信息泄露严重,骚扰电话不断,人大法工委:已列入立法规划

美国一银行1亿多用户信息泄露 包括姓名、电话以及个人收入等

一份简历值5元!智联招聘员工当“内鬼”,将信息卖给淘宝店主

就个人信息出境安全评估办法 国家网信办公开征求意见

APP不得强迫用户同意收集信息 如何应对“默认勾选”?

《数据安全管理办法》征求意见 App不得强迫用户同意收集信息

为了“好玩”多次查询下载他人征信报告,男子侵犯个人信息罪获刑一年

国家市场监管总局:严查未经同意发送商业信息

女猎头在QQ群交换求职者信息,获取1852万条个人信息被判刑

外交部:再次正告美方,任何行径都阻挡不了中国统一的历史潮流

RCEP签署对全球有何重大意义?外交部回应

启程!“蒙古国捐赠羊” 首批加工品运往湖北

退役军人保障法明年1月1日起施行,有哪些重大意义?

雄安新区建设带动周边城市发展,京开市场迎来新商机

今年中国粮食丰收已成定局 产量有望创历史新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