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苇莺、黄苇鳽回巢发现家被拆了,场面太心酸!奥森公园回应
“听,这是东方大苇莺!”寻着声音,观鸟爱好者王冰玲迅速拿起望远镜,很快就捕捉到一对儿大苇莺掠水飞过,扎进远处的芦苇丛中。“但愿他们在那儿又搭了一个家。”王冰玲轻轻地说。
东方大苇莺落在轰然倒塌的窝前依依不舍
站在奥林匹克森林公园叠水花台,王冰玲格外关注的还有黄苇鳽,因为它们筑巢的那片芦苇丛不久前被悉数砍倒,那天它们在“废墟”里苦苦寻找孩子的画面历历在目,让她心疼。
另一只东方大苇莺在散花的窝里反复翻找着什么
当天,摄影师刘建忠也在场。“砍倒的苇子上,大苇莺和黄苇鳽一遍遍飞回来,场面太心酸了。”他看到,原本搭在几条芦苇中间的鸟窝,随着倒下的芦苇全都散了,鸟蛋落水后也随波逐流,窝边留下两只幼鸟不停地鸣叫。一只黄苇鳽从破碎的窝中翻出一根树枝衔着飞走了。大杜鹃则在芦苇上空一圈圈盘旋,最后哀鸣一声离去,再也没回来。
黄苇鳽反复飞到芦苇上寻找孩子
“大杜鹃也很心酸,它自己不会搭窝,都是把蛋生在大苇莺的窝里。”刘建忠按下快门记录下眼前的一幕幕。以往只听其声不见鸟影,如今为了寻找孩子,它们将自己完全暴露在园林工人身边,看得刘建忠心里很难受。
大杜鹃盘旋着哀嚎一声离去
当天,在十几位爱鸟人士的努力下,园林工人立即停工,园方也听取大家的建议,保留这片芦苇直至鸟类的繁殖期结束。原来,这片芦苇本该在冬春季收割,今年由于疫情一直拖到现在,芦苇疯长,水面面积不断缩窄,影响了水下生物,可没想割芦苇的时候却忽视了水鸟的繁殖期。
6月中旬园林工人正在割芦苇
记者了解到,不仅奥森公园,圆明园也曾因割芦苇被爱鸟人士紧急喊停。那什么时候割芦苇合适呢?记者联系到昆明市朱雀鸟类研究所(朱雀会)理事闻丞博士,他多年来一直参与北京系列生物多样性保护标准制定和生态保护规划研究。“芦苇必须要割,否则会导致水体的富营养化,生物多样性难以维持,冬季还有可能导致火灾,但割芦苇也要分时分区。”闻丞说,夏季割芦苇要避开东方大苇莺等鸟类的繁殖期,秋冬季节则要在满足安全前提下留部分区块,给越冬鸟类和珍稀低斑蜻提供栖息条件。
“其实这是对公园精细化管理水平的考验。”中国农业大学城市生物多样性与生态修复讲师黄越认为,从大苇莺和黄苇鳽被“拆家”可以看出公园对野生动物得保护还不够细致。“显然,割芦苇前没对这片水域的生态情况摸底,发现鸟窝后也没有及时停止,工作太粗糙了。”
黄越认为,公园还要进一步完善生物本底数据,采用包括公众来源的观鸟数据,开展园区生物多样性和栖息地质量评价,在此基础上细化功能分区和管理标准。还要发动自然爱好者,共同做好生物多样性保护管理,避免此类事件再次发生。
部分图片刘建忠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