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奇艺输了官司赢了“超前点播”?“并无不妥”绝非免死金牌
近日,颇受关注的“庆余年超前点播案”尘埃落定,北京互联网法院判定爱奇艺违约。不过,输了官司的爱奇艺并不沮丧,反而以一种“胜利”的姿态感谢起了法院。原来,法院认为服务于需求的产业模式,是应当被包容的,“超前点播”模式本身并无不妥,但前提是不能损害已有会员权益。一时间,关于“超前点播”的争论再起。
视频平台在热剧播出时“坐地起价”,上线“超前点播”,是变相缩减已有会员的相关权益,再加上擅自更改合同的行为,都是无可争议的违约行为。这些,法院也判得很明确。
至于“超前点播”模式本身,自其推出就争议满满。对于这一模式的讨论,显然不会因为一个个案的判决而休止。而且一些平台也要明白,法院“并无不妥”的表述绝对不是什么“免死金牌”,薅羊毛之前,先想想“遵循商业条款、尊重用户感受”这一警告。“超前点播”模式或不违法,但吃相难看绝对是在砸牌子。
“为内容付费”是当今互联网的重要运行逻辑之一。音视频网站千方百计培养用户付费习惯,增加平台收益,完全可以理解。近些年,音乐、视频等平台的繁荣,以及一些优质网剧的诞生也证明,良性的商业模式能更好推动行业进步,给用户提供更优质的服务。
可问题是,正当用户广泛接受了“充会员畅快听歌、看剧”之后,这一愿望却越来越成为一种奢望。“超前点播”模式被广泛应用不说,继普通会员后,一些平台又陆续推出了价格更高的花式“VIP”。以往,充会员可以看全剧,如今不仅要是“黄金VIP”还要是“星钻VIP”;以往,充会员可以下载歌曲,如今会员只能听,下载还要另付费……会员制度俨然成了“套娃游戏”,想要享受服务,就得不停掏钱。随着这一游戏推进,普通会员不断“定向贬值”,以至于不少人吐槽,以往充个会员感觉很“土豪”,现在却感觉很“卑微”。
平台热衷“套娃式收费”,最终会套住自己。一方面,用户信任在不断被透支,开始用脚投票;另一方面,不少人转而“报复性支持盗版”,盗版行业一度呈现复燃之势。几年间好不容易涵养起的良性生态,就这么被搅乱了,长此以往,影视行业很可能陷入平台亏损、片方赚不到钱的恶性循环里难以自拔。
更重要的是,商家大张旗鼓“摆桌子收茶位费”,能端出像样的“菜品”吗?近些年,亮眼网剧虽也有之,但剧目高度同质化、剧集烂尾注水等问题十分严重,常有用户看到最后骂骂咧咧退掉会员。把做内容的心花在搞套路上,还有谁傻傻埋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