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兴亦庄镇垃圾分类从“独角戏”变成“大合唱”,咋做到的?
截至目前,大兴区亦庄镇垃圾分类居民知晓率已达90%以上,先期试点的5个小区8000余户居民参与率达80%,日均垃圾减量5吨。机关、事业单位、企业参与率达100%。
科普体验馆内的垃圾分类游戏是孩子们的最爱,五一后多频次小批量的开放让孩子与家长们都乐在其中。
怎么做到的?“垃圾分类看似围着垃圾转,实质是居民思想认同、形成自觉的过程。”镇党委书记李燕说,亦庄镇垃圾分类新时尚从“独角戏”变成“大合唱”,秘诀就在于巧用绣花功夫,精细化推进。
富源里社区干净整洁的垃圾投放点每天定期消毒,居民看在眼里投放垃圾也自觉规范起来。
不知道手边的垃圾算什么类型?打开手机输入就能查询,亦庄垃圾分类小帮手帮助居民们精准分类。
亦庄镇的垃圾分类工作,已经实现了线下+线上相结合。居民不仅能到科普体验馆参与线下活动,还能在手机APP上接受在线指导。镇里为试点社区的8000余户居民定制可以贴到垃圾袋上的二维码,每家每户都不一样。指导员扫码后打开袋子检查投放情况,分类正确才能积上分,不正确的则提供在线指导。拥有1171户居民的富源里,经过一年半的试点,正确率93%;拥有288户居民的晓康社区,正确率94%……
一袋一码,每户居民都有自己的专属二维码分类垃圾袋,方便指导员扫码检查。
“家里的电磁炉、炒菜锅、食用油,都是积分兑换来的。”居民邬淑平说,垃圾分类一点也不难,镇里给每户家庭都发放了指导手册,通俗易懂,一学就会,除了参与“亦学堂”里的相关课程,还能通过研发的小程序“垃圾分类小帮手”查询4000余种日常垃圾的分类法。
正确垃圾分类就可以积分换礼品,大大提高了居民对垃圾分类的热情。
亦庄镇在投放点的设置和指导员配备上也下了很大功夫。以富源里社区为例,总共有30处投放点。经测算,大多数居民走出单元门后,步行两分钟内即可抵达。整个社区共有5名指导员,平均每人负责200多户,他们还同时负责投放点的环境卫生并每天消毒三次。此外,社区还通过招募党员、志愿者、楼门长等群体,在投放点进行督导和现场宣教,很快形成了“党员带动骨干、骨干带动楼组、楼组带动家庭”的连锁示范效应。
泰和园社区的工作人员利用闲暇时间自己动手制作垃圾分类动画片。
源头分好的垃圾,末端是否又混运了?这是以往居民质疑最多的问题。亦庄镇已搭建起“互联网+垃圾分类”智能管理平台,不仅把垃圾日产量、居民参与率、分类成功率进行数字化管理,还实时监控不同品类垃圾清运车的行驶轨迹,全镇54个小区厨余垃圾实现专车清运,生活垃圾实现日产日清,园林垃圾、建筑垃圾、大件垃圾则全部采取“社会化+物业对接”的模式,统一在暂存点进行分解、挤压、清运。
目前,亦庄镇19个社区以及767家企业已经全面推广了垃圾分类工作,接下来要将垃圾分类与创城工作、精细化治理紧密结合,强化前端源头参与、中端规范清运、后端“无废城市”建设,打造垃圾分类减量亦庄样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