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斗最后一颗组网卫星六月发射
“北斗全球系统最后一颗组网卫星已经运抵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各项准备工作正在有序推进,计划六月择机发射。”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工程总设计师杨长风21日在全国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首场“委员通道”上说。
杨长风说,今年是北斗全球系统建设的收官之年,北斗系统已经在交通运输、农业渔业、减灾救灾等各行各业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这次在疫情防控中,北斗也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据统计,在中国入网的智能手机里面,已经有70%以上的手机提供了北斗服务。”杨长风说,“我们的北斗,正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智能、更加便捷。”
杨长风表示,目前,世界上已经有半数以上的国家在全球范围内使用北斗系统。“中国的北斗,服务全球,造福人类,这是我们的一个期望。” 据新华社
空间引力波探测试验卫星
天琴一号”完成在轨技术验证
中山大学校长、我国空间引力波探测“天琴计划”首席科学家罗俊21日接受记者采访时披露,经过多方评估,去年年底发射升空的技术试验卫星“天琴一号”六大技术在轨验证全部通过,每项技术指标均优于任务目标。
“天琴一号”是由国家航天局正式立项的空间引力波探测关键技术试验卫星,于去年12月20日在山西太原发射成功,承担着“天琴计划”六大技术的在轨验证任务,任务为期6个月。
罗俊说,“天琴一号”的核心任务是验证空间惯性基准技术,这是空间引力波探测技术体系中的核心技术之一,包括高精度惯性传感、微牛级连续可调微推进和无拖曳控制三大关键技术,以及高精度激光干涉测量技术、高稳定度温度控制技术和高精度质心控制技术。
其中,高精度惯性传感技术在轨测试结果,比国内现有水平提高了两个数量级以上,标志着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二个掌握高精度惯性基准技术的国家。微牛级可变推力冷气推进系统在轨试验结果也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技术验证结果超乎预期,除了所验证技术本身的成熟之外,离不开卫星平台的优良表现,这是科研机构与工业部门的一次漂亮协作。”罗俊表示。
“天琴计划”是以中国为主导的国际空间引力波探测计划。到2035年前后,在距离地球约10万公里的轨道上部署三颗卫星,构成边长约为17万公里的等边三角形编队,在太空中建成一个探测引力波的天文台。因为三颗卫星组成的编队在天空中形似竖琴,故名“天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