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春,珍稀候鸟用翅膀为北京生态环境“点赞”
目前正值候鸟过境北京的时节,记者从北京市园林绿化局了解到,截至目前,全市88个候鸟监测站共监测到迁徙候鸟140余万只。
在数量庞大的迁飞鸟儿中,更有天鹅、东方白鹳、青头潜鸭、震旦鸦雀、黑鹳等不少“稀客”光临,而它们的出现,也成了首都生态环境不断改善的生动注脚。
千余只天鹅“组团”来京
天鹅是北京的“常客”,也是“稀客”。
说是“常客”,是因为它们每年春季都来;说是“稀客”,是因为其春季迁徙期来京数量一般都在三五百只不等。
今年春天,它们却“扎堆儿”来了1000余只,观鸟爱好者们都惊呼今年是“天鹅丰收年”,而延庆野鸭湖也摇身变成了“天鹅湖”!
今春天鹅选择的休憩范围也比往年更广。北京市园林绿化局陆生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站监测显示,截至目前,飞临京城的千只天鹅除在往年的传统栖息地密云水库、官厅水库、怀柔水库、十三陵水库、野鸭湖和温榆河、沙河休整外,还降落于清水河、奥森公园、莲石湖、西郊砂石坑等地。
飞临北京的天鹅有3种,分别是大天鹅、小天鹅和疣鼻天鹅,今春天鹅中以大天鹅、小天鹅为主,往年少见的疣鼻天鹅数量也有增加。
12只东方白鹳飞临成为“鸟界”大事
今春来京的东方白鹳有12只。
作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全世界野生种群数量只有3000多只,而且它们通常是沿海迁徙,在北京极其少见。过去偶尔在密云水库、官厅水库、拒马河、沙河等水域发现过东方白鹳,但一般都是一只或两只,12只东方白鹳来北京,这在“鸟界”堪称大事!
“极危”青头潜鸭亮相大石河
青头潜鸭在“鸟界”是“超级巨星”,它是迁徙性鸟类,通常每年3月中旬从南方越冬地迁往北方繁殖,10月中旬开始飞往南方。
在房山区大石河畔,北京麋鹿生态实验中心研究员郭耕清楚地拍到了两只青头潜鸭。它曾是我国常见候鸟之一,但随着栖息地的破坏和人为狩猎,种群数量急剧下降,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列为“极危”等级。
青头潜鸭在全球仅有约400只,比大熊猫还要稀有,据监测,其在2019年春季才首次造访京城大石河、南海子等地,而今春这是它的第二次露面。
“鸟中熊猫”震旦鸦雀也来了
今春,震旦鸦雀在永定河宛平湖现身。古印度称华夏大地为“震旦”,这种鸟的第一个标本采集发现是在中国南京,所以定名为震旦鸦雀。震旦鸦雀是中国特有的珍稀鸟种。由于它的生活空间仅限于芦苇荡中,且数量过于稀少,被称为“鸟中大熊猫”。
黑鹳“安家”房山拒马河大石河
国家一级保护濒危鸟类黑鹳被房山拒马河、大石河流域良好的环境吸引已经安家。
专家介绍,黑鹳一般在二月份开始频繁接触、相亲;三月初衔枝筑巢;三月中旬,家基本修建完毕;三月中旬到四月初,开始产蛋;五月份小鸟破壳而出;六月、七月褪去白羽,换成黑色羽毛;到七月中旬,小黑鹳就可以离开巢穴,从高高的悬崖上飞下来,到河边觅食了。
拒马河流域的黑鹳数量高峰时达到70只左右,经过近20年的保护,目前这一区域的黑鹳数量稳定在四五十只左右。
解读
鸟儿用翅膀,为北京生态环境的不断改善“点赞”
什么原因使140余万候鸟选择北京中转和越来越多的珍稀鸟类造访北京?
据鸟类专家、首都师范大学副教授高武介绍,北京是世界鸟类迁徙通道中的重要中转站,百万候鸟中转是常态,而珍稀鸟类造访北京有偶然性也有必然性。偶然性是指其中有一部分是“迷鸟”,它们因为雾霾、风向等原因,在迁飞中迷了路,偶尔降落北京;但包括珍稀鸟类在内的绝大部分迁徙鸟类是因为北京良好生态环境吸引的必然性。
“有吃、有喝、安全是鸟类在迁徙过程中选择一个地区补给和休息的基础条件,这些条件不具备,它们是不会来的!”高武表示,如果条件不合适或感觉不安全,它们不会降落或宁愿放弃“补给站”继续迁飞,所以,鸟类也是衡量一个地区生物多样性、完整性和生态质量的指标性动物。
越来越多的鸟儿们选择北京,它们用翅膀为北京生态环境的不断改善“点赞”。据市园林绿化局的数据显示,通过多年的绿化建设,北京的森林和湿地总量持续增加,2019年全市就新增造林绿化面积28万亩、城市绿地803公顷。目前,北京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44%,平原地区森林覆盖率达到29.6%,城市绿化覆盖率达到48.46%,北京生态环境逐年向好。
北京的绿化覆盖率不断增加的同时,在绿化建设中,北京还注意实现林地的互联互通,打造以乡土植物为主的绿化景观,统筹考虑野生动物的需求,多种食源植物。一系列生态措施的落地让林地绿地的生态功能日益完善,环境对野生动物越来越友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