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晚首页

人文书乡

整理近现代著名人物的日记、书信,看见“隐秘角落”里的历史现场

2020-03-30 14:05 北京晚报 TF015

张伟先生在上海图书馆工作了整整三十八年,得天独厚的条件,使他阅读到许多外人难以过目的历史文献,但这并非是他鉴赏、研究的唯一途径——这几十年来,他省吃俭用,收藏了不少日记、书信,在上海大学出版社新近出版的《近代日记书信丛考》一书中,超过一半的材料都来自他的个人收藏。这是一部引人入胜的书,张伟通过整理近现代著名人物的日记、书信(他称这些日记、书信为“隐秘角落”),挖掘出不少湮没在历史风尘中的重要史料,涉及政治、文学、历史、艺术等诸多方面;他的研究,让我们看到了“隐秘角落”里的历史现场。

张伟认为,“如果说正史、方志和家谱并列为中国史学的三大支柱,那么,日记、书信和回忆录则可说构成了个人文献的主要部分”。通常在人物研究中,日记、书信和回忆录可以作为第一手文献直接引用,这有助于认识人物的多重面相。尽管日记和书信存在落笔时的过滤、斟酌等问题,相对而言比较可靠,特别是日记,最个人化也最具私密性,会直接袒露心迹。就揭示人物内心世界的真实性来说,很多时候,日记往往比作者公开发表的文章来得更可信,其中包含的丰富细节以及给读者带来的身临其境的现场感,是选择性描写不可能涉及的。

这几年,张伟在整理现代文学史上“失忆”的陌生人——自由派作家傅彦长的日记方面成果颇丰,不少“隐秘角落”经他整理后一一呈现出来。通过傅彦长的日记,我们可以窥见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文人在日常生活中一些鲜为人知的交往片段,以及这些交往对他们思想和创作的影响。

傅彦长是认识鲁迅的,1926年5月15日的鲁迅日记中有“顾颉刚、傅彦长、潘家洵来”的记载。张伟将傅彦长日记与鲁迅日记进行对读后,有了新的发现。傅彦长在1927年12月5日记道:“到内山书店,遇周树人、王独清。”这天的鲁迅日记是怎么记的呢?“夜往内山书店买书五本”,提及内山书店的仅此一句。傅彦长在1933年4月10日又记:“午后到沪,在新雅午餐。遇张振宇、鲁迅、黎烈文、李青崖、陈子展。”这天的鲁迅日记却只字未提新雅午餐一事。这两条失记提醒我们,鲁迅日记中的“隐秘角落”其实还有很多。

张伟对康嗣群1938年“孤岛”日记的解读同样值得关注。康嗣群在“孤岛”时期临危受命,担任美丰银行上海分行经理,他是新文学的爱好者和参与者,曾与鲁迅有往来,也与施蛰存合编过刊物《文饭小品》。那时,上海除租界外均被日军占领,市区的公共租界和法租界如同“孤岛”,这令康嗣群感到十分苦闷;为了排遣孤独,他阅读各种中外书籍,并将自己的阅读感受写进日记。1938年4月29日,他在阅读巴金的《家》时写道:“阅《家》数十页。述鸣凤死,颇为凄切。忆方叙(即靳以)曾云此段令其感动,觉慧似已走出新阶段,然余认为巴金君于此只能称之同路人也。”1938年,胡愈之等人组织复社,收集鲁迅的各种著译,历尽艰险出版了第一版《鲁迅全集》,康嗣群在第一时间购买了《鲁迅全集》,并在阅读后记下自己的感受:“晚阅《鲁迅全集》中《小说旧闻钞》,颇有意趣,先辈治学之勤苦,亦于此可见。”(1938年8月26日)更值得注意的是康嗣群对斯诺《西行漫记》的关注和阅读后的心态变化。1937年10月,英国伦敦维克多·戈兰茨公司出版了美国记者斯诺实地考察陕甘宁边区后写成的《西行漫记》,1938年1月24日,精通英文的康嗣群在买到翻印本后立刻开读。和当时的许多知识分子一样,康嗣群对陕甘宁边区充满好奇却不甚了解,斯诺的实地考察可谓一把钥匙,解开了他心中的诸多疑惑,“红军之军事人才之多,实令人惊诧。军队加以政治训练,实为人民所需要之军队”。康嗣群看得相当仔细,从日记可知,从1月24日到2月16日,这本书一直放在他手边。张伟在对康嗣群“孤岛”日记释读时认为,这些记载,是国统区知识分子内心“隐秘角落”的真实呈现。

相较于日记,书信的阅读范围很小,故而往往有真情流露,参考价值较大。《近代日记书信丛考》中,张伟对陈寅恪首次留欧期间明信片上一首佚诗的考证、对丰子恺和傅抱石抗战时期致张院西一组信札的解读,都是令人欣喜的新发现。张伟尤其擅长从一枚明信片或一通三言两语的短信中揭示文坛故实,就比如他对胡适1911年11月6日致马君武的一枚明信片的分析。明信片上写道:“祖国之乱已不可收拾矣……日来以故国多事,心绪之乱不可言状,如何!如何!”这枚明信片发自美国纽约州的伊萨卡,当时胡适正在康奈尔大学农学院就读,他与在德国留学的老同盟会会员马君武私交笃深,同在海外的两人虽远隔千里仍时常通信,倾诉心声。张伟根据种种迹象判断,在1911年9月初给胡适寄出信后不久,马君武就回国投身辛亥革命,因而胡适11月6日寄给他的这枚明信片他并未收到,故而流散在外。同多数留学生一样,胡适留学期间时刻关心中国政局的变化,辛亥革命的爆发,更激起他对祖国命运的关注。胡适对革命是支持的,他曾投书《纽约时报》,对部分美国人诋毁革命的行为进行反击;他对袁世凯的复辟行为也有清醒的认识,在日记中一再予以批驳。但同时,胡适信奉的乃是根植于自由主义思想而派生的改良主义,这也是他在此信中坦言自己“心绪之乱不可言状”的缘由。此外由于是拿官费留学,还牵涉到他的切身利益,恐有彷徨不知所措之感。这枚明信片为我们了解胡适当时的所思所想提供了宝贵的资料,同样让我们窥见了“隐秘角落”里的历史现场。

诚如著名现代文学研究专家陈子善先生所言,张伟的这本新著真的是“秋水长天,一片清明”,书中篇什都有独特视角、独家发现和独到见解,填补了中国近现代文学史、艺术史和学术史研究的一些空白,不仅充分体现了日记书信研究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也生动展示了文献学的魅力。

来源:北京晚报    作者:简平

流程编辑:TF015

分享到

为何说要越有疑则越读书?2018这5本历史书让人“明智”

《协和大院》维度丰富,在城市里建构一个故乡

北京的这座大院里,有说不尽的传奇

从“动物来信”中看儿童教育,用动物写信的方式总结科学、历史

从鲁迅郁达夫到莫言刘震云,边梳理中国新文学,边感受其中魅力

长篇小说《家》问世89周年,巴金为何没有续写以觉慧为中心的《群》?

感情是世界上最黏的胶水,《我的妈妈是精灵2》续写经典儿童幻想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