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晚首页

深读调查

观察点成了有爱的地方:入住配好“七件套”,工作人员为大家宽心

2020-03-09 13:50 北京晚报 TF010

“过几天就能回家,住在这儿心里也踏实了。”3月5日晚上8点多,从日本回来探亲的留学生小孟顺利入住了亲属所在街道的集中医学观察点。量好体温,拿着工作人员发给他的体温表等入住装备,一路的紧张终于得到了缓解。

让小孟倍感放心的是集中观察点完善的防控措施:在这场“全民战疫”打响后,医护、警察、保安、服务等一线工作人员值守在各个集中医学观察点,全天候在岗,守护着健康防线。

配好“七件套”

防控措施很周全

小孟入住的这个集中医学观察点位于三环边,在他要探望的亲属所属街道辖区内。亲属接到小孟要到来的信息后,向社区报备。了解到亲属家中没有合适的隔离房间,征得小孟和他的亲属同意后,街道办事处帮助小孟联系到了辖区内的集中医学观察点。小孟从机场过来时,观察点组长田纯海已经等待了三个多小时了,并且利用这个时间,又请服务人员把小孟要住的房间提前做好了通风。

测完体温后,小孟拿到了观察点为他配置的“七件套”——体温表、装好消毒药水的小喷壶、一次性口罩、装有洗衣液的矿泉水瓶子、温馨提示、入住须知及集中医学观察人员作息时间表。“喷壶里是配好的消毒药水,你可以自己在室内进行消毒杀菌。药水用完的时候,直接把空壶放在门外就行,我们会给你填满。”洗衣液之所以装在矿泉水瓶子里,是因为这是工作人员从自己所用的物品中倒出来的,也是田纯海提前想到的,“他们在这儿住十几天,得有不少洗涮需求,房间里的小香皂怕不够用,我们就给他匀一些。”

减轻紧张感

工作人员变“话痨”

迅速办好入住手续后,在工作人员的引导下小孟回到了房间。田纯海和医护人员分别打电话解释之后14天的观察流程,并且反复叮嘱他:参照作息时间表安排好自己的学习和生活;未经允许不能走出房间,避免感染;每日三餐都会有工作人员送到房门前,吃完后再把饭盒放在房门外就行;扫观察点的二维码加入微信就会有专人与他对接,每天两到三次测量并上报体温;有健康方面的问题,也可以在固定时间段咨询医护人员;有上级配发的抗疫中药可以选择饮用,每天的垃圾直接放在门外就可以……

工作人员的“话痨”,其实是为了安抚刚刚入住观察点的人的情绪,“每来一个‘新人’,我们都会这么絮叨一番,也是希望能尽量多地提供观察点的信息,减少他们的不便,减轻他们的紧张感。”田纯海说。

四个工作组

有序运转有保障

田纯海是海淀区某街道平安办公室调研员,从2月2日担任这个集中医学观察点工作组组长以来,他从未回过家,除了每天必须回街道办事处上报信息之外,其余时间都盯在这里。

这个观察点为隔离人员准备了近百张床位,每个人都是单间。工作人员分为综合协调组、医学观察组、安全保障组、后勤保障组四个工作组,十几名工作人员也每天都盯在这里。因为规定隔离人员不能串门聊天,不能相互传递物品和食物,工作人员除了负责三餐的配送和回收之外,还需要承担他们的各种快递接收等生活需求帮助、做好公共空间日常消毒杀菌、记录体温及健康情况,甚至心理咨询等。

及时解心结

隔离人员获慰藉

十几天在隔离区一个人住,又有心理压力,很多人都会出现时而焦躁、时而抑郁的状态,工作人员在尽力满足大家生活需求的同时,也会尽可能地关注隔离人员的心理波动,尽量安慰隔离人员的情绪,通过多沟通,帮大家宽心。田纯海告诉记者,就在4日晚上,其中一名隔离人员情绪有些激动,因为她已经隔离了14天,本来可以在当天晚上解除隔离,但是离开前测体温的时候,却发现她的体温超过了37℃,而且还有波动,工作人员请她继续留下观察,暂缓离开。这个女孩一下子无法接受,在房间里哭了起来,工作人员赶紧打通她的电话,反复安慰她才让她慢慢平复了情绪。“她好好休息了一晚上,昨天早晨又测了几次体温,温度都正常。中午之前就高高兴兴地拿着解除医学观察证明离开了。”

“收留”留学生

倾力相助暖人心

在所有隔离人员中,田纯海对小蔡印象特别深刻,这是一名湖北籍加拿大留学生,也是他主动“捡回”观察点的。

小蔡本来在加拿大留学,听说国内发生疫情后,同学们到处搜罗,买到了200个N95口罩、500个医用口罩、30公斤各类医疗物资,委托小蔡带回国内,准备送给湖北家乡的医院。因为出发得比较突然,小蔡并不了解国内的疫情管控措施,到京后无法转机回湖北,只好找到湖北驻京办事处“碰运气”。

凑巧在此检查治安保障工作的田纯海看到拖着箱子站在路边的小蔡,并听到她打电话求助,就主动上前询问。得知小蔡的状况后,田纯海立即上报得到批准后,把小蔡带回集中医学观察点。“孩子怀着满腔爱国热情大老远从国外专程回来为家乡捐赠防疫物资,咱们不能让孩子没着落,让孩子寒心。”

“同学们问我,你到武汉了吗?我说我暂住在北京,一个特别有爱的地方,遇到了许多帮助我的好人。”小蔡在隔离期满离开观察点时,专门给街道工作人员写了感谢信,“他乡之客,萍水相逢。在这里的14天,我忘不了。我不久还会回来,对可爱和真诚的人们再次致以谢意。”

 

 

来源:北京晚报 记者 周明杰

编辑:tf10

分享到

境外入京人员隔离点条件怎么样?有独立房间配备WiFi

北京美术馆东街这些居民遭遇用水难题,洗衣服光接水就要俩钟头

北京3000多栋老旧楼房获新生!怎么改居民“点菜”

市区一床难求、郊区却“吃不饱”,养老院靠什么吸引老年人?

地铁“猎狼”人:斩断一只只“咸猪手”

刚下“抗疫前线”当起小学“副校长”,岗前培训女儿试听“挑刺儿”

发现网约车司机非“京籍”可打热线举报,别让管理规定成一纸空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