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澳禁止中国人入境?CNN终于意识到了这个问题的严重性
自世界卫生组织宣布中国的新型冠状病毒疫情构成“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以来,美国和澳大利亚就针对中国采取了极为激烈的防控手段,直接宣布禁止任何经过中国来到这两个国家的人入境。
尽管世界卫生组织认为美澳两国的做法是“过激”的,两国仍然我行我素。 结果,就连美国的主流大媒体CNN,如今都认为这个做法不太妥当了。
在一篇于今天(2月16日)刊登的最新报道中,CNN首先在标题中就直白地表示:“中国留学生每年在国外的消费高达数十亿,新型冠状病毒的旅行禁令将导致一些国家严重缺钱”
在报道的正文部分,CNN更是重点报道了澳大利亚和美国这两个早早就禁止中国留学生入境的国家的情况。
具体来说,CNN在其报道中先是介绍了3名因为疫情被拒绝入境的中国留学生的情况,称这3名分别来自武汉、北京和广州的中国学生,虽然迫切地希望回到他们在美国和澳大利亚的高校就读,可即便他们可以出门离开自己的家,美国和澳大利亚却不会让他们进来。
因为,这两个国家都出台的激烈的旅行禁令,禁止任何在过去14天里去过中国的人入境。
然而,澳大利亚和美国针对中国疫情这种激烈的措施,却会伤及两国自己的教育产业。CNN列举的数据显示,早在2017年时,中国就有90万名高校学生选择出口接受高等教育,其中约一半人在澳大利亚和美国读书,并给这些国家的经济发展做出数十亿的贡献。
CNN称,虽然他们并不清楚在1月31日美国宣布针对中国的旅行禁令后,在美国读书的36万名中国留学生中有多少还停留在中国,但澳大利亚方面的计算显示,在他们于2月1日宣布了对中国的旅行禁令后,大概有10.668万中国学生还没有返回澳大利亚,占澳大利亚全部中国留学生总数的56%。
一位澳大利亚教育界的人士对CNN表示,这次疫情来得太不是时候了,正好与中国的新年重合,结果很多中国学生在回家与家人团聚后,便随着澳大利亚的禁令无法再入境澳大利亚,进而会直接影响到他们2月底3月初的开学。
目前一些美国和澳大利亚的学府目前正采用措施为这些被两国的禁令所影响的中国学生进行课程上的周转,包括进行“远程教学”,或是延缓一学期再来上课。
但CNN指出,如果这些中国学生被迫放弃即将到到来的这个学期,那么澳大利亚和美国的大学就会遭受数十亿的经济损失。因为有数据显示,澳大利亚高等学府2017年时23.3%的收入是来自国际留学生的,而这笔收入中有38%是中国留学生贡献的。
而在美国,即便中美两国的关系紧张导致中国学生来美留学的需求下滑,2018年一组美国的数据显示,中国留学生给美国的经济贡献也有149亿美金的收入。
最后,CNN还提到除了美国和澳大利亚这两年对中国政府的敌意和被不断放大炒作的中国渗透论,还随着此次中国疫情的爆发,而演变成了直白的反华排华情绪。
一名接受CNN采访的中国学生就表示,尽管在中国国内的网络上她看到的大多是“武汉加油”这样的声音,但在境外的网络上,她看到的却是一波波的仇恨和攻击。比如有外国媒体评论员就宣称中国人陷入这场疫情是自作自受,因为中国人吃蝙蝠。
这名在澳大利亚念书的留学生还担心她回到澳大利亚后,会遭到歧视和攻击,因为在境外的社交媒体上,这场原本是病毒和人类的战斗,却演变成了中国人和澳大利亚人的战斗。
对此,根据美国CNBC新闻网的报道,世界卫生组织于昨天再次呼吁,世界各国的领袖要站出来阻止伴随疫情而来的歧视和仇恨的扩散。
可就在世界卫生组织呼吁不要借疫情传播歧视和仇恨的同时,美国的《大西洋月刊》却刊登了一篇题为“中国需要食物,巴西付出代价”的恶臭文章,把去年就已经被西方媒体炒作过一轮的“中国对粮食的需求导致巴西热带雨林被毁”论点,又拿出来炒作了一番。
因此,耿直哥认为,世界卫生组织还应该同时呼吁一些西方国家的媒体,也要放下针对中国和中国人的偏执和歧视,而不是趁着疫情变本加厉地发表妖魔化中国和中国人的内容。
延伸阅读:
歧视和偏见!疫情之下,海外华侨华人遭遇了什么?又该如何应对?
最近一段时间,“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成为全世界讨论最多的话题之一。当地时间1月30日晚,世卫组织宣布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为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PHEIC)。
世界各国也在忙着对此次肺炎疫情做出应对。
但同时值得关注的是,自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开始以来,法国、澳大利亚、德国以及美国等地皆有出现多次华(亚)裔社区受到抵制的现象,一些外国民众听信了居心不良者所散播的谣言,对华人甚至亚裔冠以污名甚至进行人身攻击。
疫情放大偏见 亚裔饱受歧视
据德国《世界报》报道,当地时间1月31日下午,在柏林米特区,两名(国籍不明的)女性袭击了一名23岁的中国女性,向她吐口水、撕扯她的头发、殴打并踢了她。两名女子还当街喊出“中国病毒”等一系列带有侮辱性的词语。
▲当事人朋友圈 。(来源《欧洲时报》德国版)
警方将这一罪行归类为“仇外”。这名中国女性头部受伤、眼镜被损坏、于当天下午被送到医院接受治疗。
事发之后,中国驻德使馆经商处紧急发布安全提醒。
其实,在德国这并不是一个孤例。
出生在德国,几十年来并没去过中国的华裔德国人Thomas G.的遭遇更让人无语。近日,Thomas G.在法兰克福机场购买饮料时,却因血统遭遇了店员的语言攻击。他试图向店员解释“并非所有中国人都得了病”,但只引来了更加恶毒的咒骂。
最终,Thomas G.报了警,并起诉了这名店员。
据报道,不少海外华人表示自新型冠状病毒引起的肺炎疫情出现后,他们在网络上以及现实中遭遇越来越多有种族主义情绪的敌意。
据澳大利亚SBS报道,27岁的潘(Pan)是马来西亚华裔,她说自己在墨尔本电车上遭遇了一件令她觉得不安全的事情。潘说:“他当时坐在电车上,结果1名白人男子走过来坐在我旁边,然后开始谈论中国人如何到处传播冠状病毒。”
“我告诉他这并非限定于某个种族,但他却一直坚称他只是说自己在新闻里读到和看到的事情。”“作为1名亚裔女性,本来身处公共场合就令我觉得有压力,我在穿行于这些地方不会完全觉得自在或安全,但(新冠状病毒)这次事件加剧了这种感受。”
正如该白人男子所说,这一切都是他在新闻里读到和看到的事情。不可否认,在这个关键时期,一些西方媒体借题发挥,误导了很多受众。
德国《明镜》周刊就是其中之一,在2020年第6期的封面中,《明镜》周刊使用了“新型冠状病毒 中国制造” 作为封面。
《明镜》周刊封面截图 (@国是直通车)
《明镜》上述封面发布后,引起广泛批评和不满,大量读者在《明镜》社交媒体账号发布的上述封面后跟帖评论,反对这种有失客观、有失水准、种族主义的做法。
中国驻德国大使馆当地时间1日就此表明立场称,制造恐慌、相互指责、甚至种族歧视毫无益处,我们对此表示鄙视。全球性挑战需要全球共同应对。希望德有关媒体也与各方一起共同承担起责任来。
网民“Lord Demonigma”表示: “封面定为‘中国制造’实在很没有水平。”
另一位网民“ThePenguin”写道: “这个封面充满了不尊重,对受疫情影响的人和情势的严重程度都是一种侮辱。”
网民“Sebastian Doll”认为,该期杂志内文本是一篇内容平平的文章,却“如此不幸地选择了这样一幅封面图片”, “媒体本不应火上浇油,而是应当着手安抚人心。”
“我是中国人,但我不是病毒!”
在经受了种种歧视言论后,海外社交媒体推特上发起了一个名叫 “JeNeSuiPasUnVirus”(我不是病毒)的话题。
据了解,这个推特标签来自于一名年轻的亚裔法国女性,她在网络上号召遭遇了“病毒歧视”的人站出来分享事例。
有人报告称,自己在乘坐公交车时被要求“戴上你的口罩”;还有人听见欧洲父母告诫孩子“远离中国人”。
海外社交媒体截图
一位年轻中国人在推特写道: “我是中国人,但我不是病毒。”“我知道全世界都在担心这种病毒,但是请不要带有偏见。”他发了一张自拍照,下半张脸上挡着一张用法语写着“我不是病毒”的纸。
其中,有一位网友的留言很特别,他这样写道: “疯牛病、禽流感以及猪流感都起源于欧洲,但从来都没有人像这样歧视欧洲人!”
的确!在可怕的疫情面前,众志成城才是全球人民唯一正确的选择。
同样是德国,却有这么一群人用自己的行动为中国加油打气送上祝福,一首《让世界充满爱》让人感动。
这两天,德国埃森市伯乐高级文理中学的学生合唱中文歌为武汉加油的视频刷爆华侨华人朋友圈,满满的正能量!
面对疫情世界各地华侨华人该怎么办?
刚从国内回来的你,怎么办?
目前中国国内机场已经落实了疫情防控措施,出入境的旅客都会接受体温检测。经过这一道检测后,若你到达国外也并没有感觉到异样,则无需惊慌。
但是为了自己和他人的安全,即使没有感觉到身体不舒服,你也需要向学校或公司说明你刚从国内回来的这一情况,并留在家里隔离7-14天。在自我隔离期间,需要每天量体温,不要去人多的地方,也尽量不要约饭聚会,毕竟安全第一。
在国外到底该不该戴口罩?
1.疑似感染人群或有症状者应当佩戴口罩。
据报道,有权威人士相信佩戴口罩可以有效预防和减缓病毒传播。世界卫生组织同样建议在有咳嗽和打喷嚏的情况下遮住口鼻。
面对病毒如何自保?好好看看这视频,看你还敢不戴口罩!
2. 健康人群没有必要佩戴口罩。
健康人佩戴口罩来预防病毒是没有必要的。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研究员Amesh Adalja表示,人们可能会觉得口罩戴着不舒服而用手挠面部或鼻子从而更容易被传染。
不难想象,在当前环境下,外国人对佩戴口罩的亚洲面孔,会产生一定的恐惧和排斥情绪。因为对他们来说,佩戴口罩就等于疑似感染。
在法国,华文媒体 《欧洲时报》呼吁当地华人,积极参与到与欧洲主流社会的对话和交流中,争取在有可能发生更多疫情的状况之前,让当地居民能够理解并且尊重中国人佩戴口罩,是保护自己和保护他人的行为,减少群体间的误解与摩擦。
面对歧视行为,海外华侨华人怎么办?
面对歧视和人身攻击,很多华侨华人感到十分无助和气愤。
其实,一些人发表歧视的言论并不是出于真心,他们可能是被新闻吓到了,对于疫情感到害怕。或者他们对于疫情的真实情况并不了解,从而发表了不当的言论。
我们要接纳自己因为被歧视而产生的负面情绪,告诉自己虽然新型冠状病毒疫情从中国发源,但疫情问题并不是中国独有,而是全世界正在面临的威胁。不管哪个国家,哪一个群体和个人遭遇了此类事件,都不应该歧视,而应该团结互助。
此外,我们需要通过正确的渠道了解疫情的发展,歧视产生的原因和应对方法,知道的信息越多,我们就会越有掌控感,懂得自己的真实处境。
目前,在法国的社交媒体上就有华人发起的活动,呼吁大家正确认识疫情,停止互相攻击。(欧洲时报)
最重要是的行动起来,海外华人可以利用自己的经验和掌握的知识帮助其他人。比如:与身边同样遭受歧视的朋友交流,帮助他/她缓解心理压力;在社交媒体上发表言论,引导互相理解与尊重;向学校、公司、媒体、相关政府机构和协会等揭发和举报一些歧视的言论和行为。
放下偏见!共克时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