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司机补贴,钱该谁出?需平衡各方利益,不该年年都是糊涂账
近日,部分服务行业开启春节加价模式。在快递公司明确加收春节服务费后,各大出行公司也设置“司机过节费”、“司机感谢费”等名目,跻身加价行列。据本报报道,在1月19日至2月3日期间,首汽约车乘客需支付“司机过节费”,每单在1.8元至8.8元之间浮动;按照滴滴公布的“春节司机服务费”细则,每单春节服务费最低1元,最高不超过9元;美团打车则上线“出租车感谢费”模块。除了网约车,杭州、珠海等十多个城市也推出春节期间出租车费用上涨方案。
春节期间,在消费者欢度假日的同时,还有万千从业者在坚守岗位。用服务费作为对坚守者的补贴和感谢,确在情理之中。大批乘客有走亲访友等打车需求,而大批司机也有休息几天的打算,出租车领域供需之间更加失衡。以额外的服务费激励司机接单,缓解春节打车难的僵局,不失为有效的价格调节手段,符合市场逻辑。正是因此,近几年来,出租车行业加收春节服务费,得到了大多数消费者的宽容和接纳。
可是,在出行的消费关系中,不只有消费者、司机两方,平台、公司也置身其中。难道春节期间,网约车平台就不从订单里抽成获利了?显然,在消费者加价享受便利的同时,平台与公司也赚取了利润。那么,在市场一味向消费者灌输“体恤司机、调节供需”观念的同时,企业和平台是否达到了消费者的觉悟,做到了让利加班司机、关怀在岗员工?春节服务费由消费者独家支出,公司完全不掏腰包,有没有法律依据?再者,大多数网约车平台采取浮动的方式设立服务费,浮动多少的依据也该有合理的说明。
“司机过节费”、“司机感谢费”到底是什么性质,虽没有法律定性,但针对美团打车上线的“出租车感谢费”模块,上海消保委认为,这就是出租车加价功能;而加价功能是网约车平台利用信息不对称性优势,通过“价高者得”喊价模式,干扰市场正常秩序的行为,严重侵害了消费者的公平交易权。面对争议,1月16日,美团打车将“出租车感谢费”模块下线,并对该模块造成的影响致歉。上海消保委的态度,对各地处置类似问题当有借鉴意义。
出租车、网约车司机的春节补贴,不该年年都是一笔糊涂账。钱由谁出,需要平衡各方利益。相关部门应尽快完善网约车和出租车的运价动态调整机制,吸纳民众意见建议,从法律和制度层面,为特殊时段的出行服务费立规矩。否则,一个城市出租车的加价方案,很可能带动一批城市的盲目跟风;一个网约车平台的调价决定,很可能为更多平台坐地起价做出错误示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