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变“大”!清华北大互相开放部分课程,开放的意识胸怀更值得学习
近日,北大清华同时发布通告,称两校决定互相开放部分本科课程且互认学分。2020年春季学期,清华大学开放12门优质课程,供北大本科生选修;北京大学则有27门本科生通识核心课的部分名额,向清华学生开放。
对于少数“别人家的孩子”而言,世界上最难的题是成绩出来以后选择清华还是北大;而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是两校近在咫尺却只能彼此相望。诸如此类的段子,虽是调侃,却也显示二选一的不甘以及选择之后的遗憾。
作为中国高校的双子星,清华和北大段位上不分伯仲,学科设置上各有千秋。两校学子中,都有很多行有余力者,意图通过跨学科学习,开拓学术视野、补足短板。物理学家李政道曾说过:在年轻的时候,杂七杂八的书看一些,头脑就比较灵活。一个科学家,假如只知道自己搞的那一门,对其他事情一概不知,你的思路怎么开阔呢?
圣人无常师。一心向学的学生也不该受校门之囿。美学家朱光潜提倡的博学,就是把根基扩广一些,不但要有社会科学常识,也要有自然科学常识。此次清华开放的主要是理工科课程,如《工业系统概论》、《人工智能技术》、《系统与计算神经科学》等;而北大开放课程以人文社科类课程为主,包括《〈汉书〉导读》、《理想国》、《发展心理学》等。敞开学校大门,互开课程、互认学分,有利于实现教育教学资源的最大化利用,不仅为学生提供了更多选择,也为学术和学生交流打开了一扇大门。
清华北大互相开放课程,既因为两家是同等量级的学校,也因为是地理上的邻居。其实,客观条件的便利,远不如开放的意识和胸怀更重要、更值得学习。在很多城市,不少大学同在一座大学城,彼此之间不过一墙之隔。因此,不妨向清华北大学习,在充分调研本校学生兴趣、了解相邻高校意愿的基础上,合理有序地推出一些互相开放、互认学分的课程。
如今各个高校在网络上推出公开课已不是新鲜事,既然欢迎千里之远的人来学习,又何必大门紧闭拒绝来自隔壁的学子呢?
(原标题:跨校选课,大学变“大”)